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倾听学生心语,关注学生成长

倾听学生心语,关注学生成长

倾听学生心语,关注学生成长
金秋时节,我讲了一节全市公开课,这节课我和其他教师一样,
搞了一些“小动作”,结果,自然是热热闹闹的一节成功的“公开
课”。然而,这并没有带给我成功的喜悦,反而让我开始反思自己
的教学工作。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一
字不落地贯彻实施。将在课堂上出现的悖离自己设计的小插曲,称
为“出岔子”。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师者
盼望已久的答案。备课时,我们通常会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
计教学流程,预设多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都工工整整地写在了教案上。然而,教学效果
很不理想,课堂沉闷,面对精彩纷呈的课件,学生也是兴趣缺缺,
而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常有一种唱独角戏的无力感。
是的,初中阶段毕竟有中考的压力,所以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
紧围绕着这个“指挥棒”,什么要讲,什么不讲,从来都只看考不
考。至于学生想知道什么,我们从来不去关注。即便是要讲的知识,
我们也是强调一个“效率”,而并不去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也
难怪,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提不起兴趣。于是,我下定决心做一次勇
敢的尝试。
一、走下神坛,亲近学生
当我脱下师道尊严的“外衣”,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时才发现,学
生是多么渴望与教师沟通。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回想一开
学时,不少学生喜欢插嘴,常常脱离书本大讲特讲,稀奇古怪的想
法层出不穷。这时我总是很恼怒,摆出教师的威严来“治”他们。
不久,学生果然规矩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太太平平”的。
然而,学生从此也就不苟言笑,藏起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代之成人
化的老成。几个乖巧的学生甚至能揣摩老师的心理,顺着老师的话
去说,教学任务总能顺当地完成。然而现在,当我不再以师者自居,
亲近学生时才明白,由于自己教学观念的落后而压制了学生的童
真,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的发展。所幸,“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我改变了自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不再
扮演主角,甘愿去陪衬那些“小星星”。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他
们愿意表达,乐于交流,不吐不快。而我也乐意看到学生开动脑筋,
放飞自己的思想,给予他们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
权威的自由和权利。这样的课堂使我感觉到师生真诚面对,所创造
出的课堂是温馨、和谐、融洽的。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
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满怀耐心,倾听学生
以前上课最不耐烦地就是学生脱离书本,天南海北地瞎扯。这时
我通常会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甚至呵斥一顿。现在,我不仅不去阻
止学生的“异想天开”,而且还会去认真地倾听。是的,我们的教
育并不是要造就出一批一模一样的人,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张扬个
性。所以,我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升入初中之后一下子阅读上千字的文
章这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挑战,而且有许多文章离学生的生
活实际比较遥远,所以理解时带上他们自己生活的体验是不可避免
的。这时,我尝试去理解他们,换位思考,不轻易将自己的思维方
式强加于他们,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到教师的肯定,其心态更加放松,
潜在的表现力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
来。
当然,倾听学生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有专家说:课堂上教师与
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教师乃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学生,我们
应像神话中的智者,倾听着并指引着学生。因为,教师与学生对话
的中介是文本。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我较以前更多地去
研读教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本真回归,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
样化解读,寻找着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切入口。从课堂教学的实
际出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激发起他们的主体意识与
文本交流,促使其在人与文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言语。
三、真诚面对,赞赏学生
众所周知,自信心乃是成功的一大要素。我们的学生特别希望自
己的言行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那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敞开心
扉,表白自己的心迹。因此,教学中我开始注意给予学生鼓励,或
为他们高声叫好,鼓掌激励,或尊学生为师,向他们学习。在教师
的赞扬声中,学生因兴奋而涨红了脸,内心涌起信心就像鸟儿展开
了翅膀。在教师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他们乐意
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愿意当众表演那不够流畅的朗读。然而就
是这些不成熟、不流畅的表现在教师的赞扬下走向了成熟、流畅。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学会走路,必须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
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首先要允许
学生出差错。也许学生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但教师的一句鼓励,
好似兴奋剂,推动学生战胜困难,提升自我。所以我不能吝啬自己
的掌声和叫好。我知道弱小的心灵需要我们用真诚的赞美去呵护。
“师生平等对话”这早已不是什么新的教学理念,然而,真正要
体现在课堂上,就必须要做到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交融。在心与
心的碰撞中,平等尊重,耐心倾听,真诚赞扬,才能使学生凸现自
己的个性。最后,我想以弗里《被压制的教育学》中的一段话来给
自己一个提示: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都不复存在了,
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