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第一補--粥粥的種類以原料不同可他料粥、面粥、麥粥、豆粥、菜粥、花卉粥、果粥、乳粥、肉粥、魚粥及食療藥粥等。
在烹調上,一般將粥他為普通粥和花色粥兩大類。
其中,普通粥是指單用米或面煮成的粥,花色粥則是在普通粥用料的基礎上,再加入各種不同的配料,製成的粥品種繁多,鹹、甜口味均有,豐富多彩。
以廣式鹹味粥為例,常見的如魚片粥、干貝雞絲粥、肉絲粥等。
粥的製作,一般有煮和燜兩種方法。
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滾開,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湯稠濃的方法。
燜法是指用旺火加熱至滾沸後,即倒入有蓋的木桶內,蓋緊桶蓋,燜約2小時即成,具有香味較濃的特點。
通常粥多採用煮法。
此外,花色粥的製作,還有以煮好的滾粥沖入各種配料,調拌均勻即成的方法,如生魚片粥等。
粥在製作時,應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一氣煮成,才能達到稠稀均勻、米水交融的特點。
煮粥用的米既可先用清水浸泡5-6小時,然後下鍋再煮,也可淘洗乾淨後直接下鍋煮粥。
先浸後煮,可縮短煮粥的時間,但浸泡易致養分損失。
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中藥,則可先用中藥煮取湯汁,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將中藥研成粉末,再入粥與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體較大,應先進行刀工處理,再下鍋煮粥,以使粥稠味濃。
快速煮粥法用打磨機(比如做豆漿的,或者把水果打碎的那種機子)把米或很硬的材料打碎些,別太碎,不然不好吃,營養也沒了。
2.不論什麼粥都要先泡,要是放豆類的東西要把它們泡起來。
2個小時以上。
就是把上面的打碎後的材料泡一泡。
3.開水下材料。
要經常的按一個方向攪和粥,這樣又稠又均勻。
出鍋前點一點點沙拉油。
熬一鍋好粥鍋內先放入足夠的清水,燒開後,倒入淘好的大米;這樣米粒裡外溫度不同,米粒容易開花滲出澱粉質;米下鍋後,先用旺火加熱使水再沸,然後改由文火熬煮;鍋內保持沸滾而不使米粒、米湯外溢。
在熬粥時,要注意蓋好鍋蓋,避免營養成分隨水蒸氣蒸發,鍋蓋蓋好熬煮的粥,味道也好。
熬米粥時,容易出現溢鍋現象,防止的方法是,可在煮粥時鍋內加上5-6滴植物油或動物油。
家庭煮粥小常識1、熬一鍋高湯:為什麼外面的粥總比自己做的多一點鮮味?最大的秘訣就是先熬一鍋高湯。
高湯的做法:骨頭 1 千克,放入冷水鍋中煮沸,除血水撈出洗淨。
另起鍋放入30 杯清水煮沸,再放入骨頭,轉小火燜煮1小時關火。
3、水要加得適量:大米與水的比例分別為:全粥=大米1 杯+水8 杯稠粥=大米1杯+水10 杯稀粥=大米1杯+水13 杯4、冷水下米煮粥好:使米充分吸收水分,粥才會比較香軟。
5、煮一碗好吃的粥底:煮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碗晶瑩飽滿稠稀適度的粥底,才能襯托入粥食材的美味。
粥底做法:大米2杯洗淨,加入6杯清水浸泡30分鐘,撈出瀝淨水分放入鍋中,加入16 杯高湯煮沸,小火熬煮約1小時至米粒軟料粘稠即可。
6、掌握煮粥的火候:要先用旺火煮沸後,要趕緊轉為小火,注意不要讓粥汁溢出,再慢慢蓋上蓋留縫,用小火煮。
7、不斷攪拌才粘稠:旺火煮的時候要不斷的攪動,小火煮的時候減少翻攪。
8、哪些材料可以熬粥底:骨頭熬出的高湯,很適合搭配肉類入粥。
雞湯可以適合作海鮮粥,用柴魚、海帶及蘿蔔等根莖類熬成的高湯適合作栗子粥等日式風味的粥。
9、如何加料煮粥:要注意加入材料的順序,慢熟的先放。
如米和藥材要先放,蔬菜水果最後放。
海鮮類一定要先氽湯,肉類則拌澱粉後再入粥煮,就可以讓粥看起來清不混濁。
10、白飯煮粥:1 碗米加4碗水,不可攪拌過度。
胃寒的人建議用白飯放入沸水中煮粥,對健康有益。
11、善用沙鍋保溫特性:用沙鍋前要先用小火熱鍋,等沙鍋全熱後再轉中火逐漸加溫,烹飪中加水也只能加溫水。
12、電鍋煮粥:米:水=1:6計量單位:1大匙=15毫升1小匙=5 毫升1杯=240毫升美味靚粥的做法1,用一口好砂鍋(味道跟鐵鍋煮出的不一樣哦)2, 2,確定你的愛好,是喜歡稀的還是稠的,一般的比例是:米與水之比1:8為稠,1:10 為正常,1:13 為稀。
3,浸泡。
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以上,(如果是綠豆、蓮米之類要三小時以上),讓米粒膨脹開。
好處是: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在後期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4,開水下鍋。
一般人煮粥是冷水下米,而真正的行家是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這種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5,火候。
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 30 分鐘。
別小看這個火力的轉變,粥的香味就從這裡出來的。
6,攪拌。
原來我們煮粥時之所以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拌呢?是為了出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 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10 分鐘,到呈現稠狀為止。
7,點油。
煮粥還要放油嗎?是的,粥改文火後約 10 分鐘時點入少許沙拉油,你會發現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8,底、料分煮。
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於把所有的東西一起倒入鍋裡,去看一下百年老粥店,你會發現他們可不是這樣做的。
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在一起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 10 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混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
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和海鮮時,更應將粥底和輔料分開。
天涼好喝粥傳統中醫認為,秋燥襲人,稍不注意便會出現口乾舌燥、乾咳無痰等燥熱病症。
適當食粥,則能和胃健脾、養陰清燥。
★梨子粥梨子 2 只,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 100 克,和水煮粥。
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栗子50 克、粳米100 克加水同煮成粥。
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
★芝麻粥芝麻50 克、粳米 100 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
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胡蘿蔔粥將胡蘿蔔用素油煸炒,加粳米 100 克和水煮粥。
因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菊花粥菊花60 克,粳米100 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
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
綠豆粥★綠豆米粥原料:大米100 克;輔料:綠豆50 克,水1000 克,礬2克;做法:1.大米、綠豆分別揀去雜物,淘洗乾淨。
2.鍋置火上,現加水 400 克,放入礬和綠豆,旺火煮開,改用中小火煮1小時左右,煮至七八成熟時(不能將豆煮開花),加入大米和其餘的水,旺火燒開後,改用中小火熬煮 40~50 分鐘,待米、豆相繼熟透、呈粘稠壯即成。
特點:色澤淡綠,清香粘稠,解熱去暑。
說明:熬綠豆粥加少許明礬可以保色,否則色澤不綠不清而發紅變渾。
★綠豆小米粥原料:小米麵 200 克;輔料:綠豆 50 克;做法: 1.將綠豆用水淘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綠豆爛熟,用勺將綠豆皮撇出。
2.小米麵用溫水將調成米糊,加入綠豆湯中,邊加邊攪,攪勻後用小火煮10~15 分鐘。
特點:營養豐富,是老幼食用佳品。
★綠豆糯米粥原料:糯米100 克,大米500 克,綠豆150 克,明礬7.5克;輔料:白糖適量;做法: 1.先將明礬搗碎,綠豆洗淨後同入鍋加水煮制,待綠豆快熟時,再將洗淨的糯米和大米加入,沸後改用小火熬煮至米豆皆熟透呈糊稠狀。
2.食用時在碗內加糖即成。
特點:清香適口,解熱避暑,是炎夏季節佳品。
★綠豆荷葉粥原料:綠豆50 克,鮮荷葉1 張,粳米100 克,白糖100 克,清水適量;做法: 1.將綠豆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
鮮荷葉沖洗乾淨。
粳米淘洗乾淨。
2.取鍋放入清水、綠豆,先用旺火煮沸後,在改用小火煮至半熟時,加入荷葉、粳米,續煮至粥成,去除荷葉,以白糖調味後進食。
功效:清涼解暑,生津止渴。
適用於暑熱煩渴,中暑頭暈,暑濕泄瀉,以及內火重者,是夏季常用保健食品。
★紅棗綠豆粥取紅棗100 克、綠豆300 克,加水1.5升,明火煮沸後再改文火燉,使綠豆酥爛為止,加白糖100 克調勻食用。
效果:清熱解毒、祛暑止渴、利尿消腫。
★綠豆百合紅棗粥材料:綠豆 100g、百合 20g、紅棗 15 顆洗淨,冰糖少許。
做法:1 綠豆、百合用清水各泡 30 分鐘、1 晚。
2 綠豆入鍋,加2/3鍋水。
3 大火煮開,改中小火煲40 分鐘,加百合。
繼續30 分鐘後加紅棗、冰糖,最後煲20 分鐘。
注意:1 煲時火候不要太大,這樣煲出來的湯才會沙沙的。
2 冰糖可不放,少了甜味而已。
3 各種材料放的時間由自己定。
我的喜好是:綠豆全爛,百合爛而不散,紅棗生硬點,粥沙而不稠。
4 煲好的粥可以放進冰箱冷藏起來,冰鎮的很好喝。
5 各材料作用:綠豆,解毒、排毒;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紅棗性溫味甘、養血寧神。
加百合後的粥有股自然的清甜,喝在嘴裡涼涼的,感覺全身一下都舒服了。
★百合綠豆粥原料:大米100 克,綠豆100 克,百合50 克;調料:糖適量;製作:1.百合洗淨用清水浸泡備用;綠豆、大米分別淘洗淨。
2.鍋內水沸後放入綠豆和大米同煮,待綠豆將熟時放入百合煮至熟稠。
3.食用時放入紅糖略煮即成。
特點: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對肺燥久咳、虛煩失眠等有食料作用。
★豌豆綠豆粥原料:鮮豌豆50克,綠豆50 克,粳米100 克,白糖適量,清水適量;做法: 1.將豌豆、綠豆分別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綠豆。
粳米淘洗乾淨。
2.取鍋放入清水和綠豆,先用旺火煮沸後,在加入豌豆和粳米,在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以白糖調味後進食。
功效:清暑熱除煩渴,利小便。
適用於暑熱煩渴,小便短赤,暑濕泄瀉,水腫,以及預防中暑,是夏季常用保健食品。
★豌豆粥原料:豌豆100 克,粳米100 克,精鹽少許,清水適量;做法:1.將豌豆洗淨。
粳米淘洗乾淨。
2.取鍋放入清水和粳米,煮沸後加入豌豆,再用小火煮到粥成,以鹽調味後進食。
功效:理脾胃,利小便。
適用於脾胃不和,嘔吐泄瀉,腳氣,糖尿病,高血壓病,以及心臟玻芋頭粥的幾種做法★香菇芋頭粥材料:香菇2朵;芋頭30g ;肉20g ;米1/4杯;蝦米10g ;蔥花少許。
作法:1、香菇泡軟、切開,芋頭去皮切丁,蝦米泡軟;2、米洗淨,加入適量的水(別加少了)先以大火煮沸,接著放入所有材料,轉以小米煮至米爛;3、最後撒上蔥花,加入調味料就好了。
★簡單芋頭粥原料:芋頭1/2個,肉湯1大匙,醬油若干。
作法: 1 、將芋頭皮剝掉切成小塊,用鹽醃一下再洗淨;2、將芋頭燉爛後搗碎並過濾;3、將肉湯及芋頭放在小鍋裡煮,並不時地攪一下;4、煮至粘稠後加醬油調味。
★南瓜芋頭粥材料:南瓜去皮、去籽,切丁 1 杯;芋頭去皮切丁 1 杯;五穀米1 杯;紅砂糖少許。
作法:1、將五穀米預先泡水半天,泡過的水倒掉,換上4杯新水,和南瓜丁、芋頭丁一起放入鍋裡煮。
2、煮開後再加1杯水,再次煮開即可,享用時可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