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北京798考察报告篇一:北京798艺术区毕业考察报告精神的游走——北京798艺术区毕业考察报告在考察798之前我先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工厂旧址,德式建筑,由于央美的搬迁使得798工厂得以逐渐被利用。
当时由于798工厂的租金便宜,厂房高大,非常适合搞艺术创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入住逐渐形成艺术区,一时间798成了最时尚最前卫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区,这里构成复杂,机构丰富,不仅有工作室,画廊,酒吧,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我去的时候798的人流不是很多,再去之前我也得知798的艺术家们大批的搬出,原因是,房租提高了,艺术家们付不起昂贵的租金了,这里已经渐渐成了画廊和有钱人的地盘。
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
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拿来销售,且以此为生。
相异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理念,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
厂房前那些相邻停着的跑车和自行车,仿佛他们关系的写照。
可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相继隐退,许多艺术空间的发展并不顺利,没有展览时,大部分酒吧餐馆门可罗雀,我去的时候人流很少,几乎与以前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热闹的艺术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当对艺术趋之若鹜的中产阶级和有钱人对此大生兴趣并大举进入之后,最终导致该地区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和房价升高,艺术家不得不迁居到更便宜的地方。
现在的798已经成了画廊,商业为主的地方,而纯艺术的创作工作室已经变的越来越少。
有人指出:798的文化现象就像一场泡沫,一片兴盛之后就是一片衰亡!俨然,798已经成了商业化活动的地方,发布会,聚会,等等成了一个不安静的地方,一些慕名参观的人群涌入,艺术家成了被欣赏的动物,这些不安静的因素已经让绝大部分的艺术家变得不安分或者说比较厌烦,798已经俨然不像前几年那样艺术活动兴盛了,而是被日益浓厚的商业气息所笼罩,所侵占,艺术家在798要为了房租奔波,要为了生存奔波,要为了颜料费奔波,有的艺术家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为了钱!他们憎恨商业化,但是他们又离不开钱!没有钱他们将无处藏身,没有地方画画,甚至连颜料都买不起,在学校很早就听说艺术家在北京多如牛毛,在北京混的艺术家,只能靠卖画为生,如果卖出去就能改变一下最近的生活状况,如果连续几个月卖不掉一张画,那么艺术家就得吃泡面,甚至靠朋友接济。
有些已经有着独立并且成熟的艺术作品,他们尚且生活拮据,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艺术院校油画专业的学生呢?社会的现实已经让喜爱艺术的画家走向没落,他们没有钱,不能为自己的作品宣传,很少有艺术家能和画廊签约使画廊为其出资包装和宣传,当然也有很多社会人士关注这些画家中的弱势群体,媒体也在关注他们,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前两天潘鲁生院长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来关注宋庄艺术家在济南东方美术馆展览的一批宋庄画家的作品,用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学者的身份和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关注他们,一些策展人也不遗余力的为一些画家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798艺术区和宋庄艺术区油画创作的相同点在大多商业性的倾向大一些,用纯写实来表现,用纯表现的东西去表现,一张画用纯绿色和白色或者用紫红色和白色,或者用黑色和白色,在我眼里,那些画中劈着大腿的美女和露着内衣的时尚女孩除了有商业化的符号之外,更纯粹的还是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他们没有钱没有女人,他们想画画,他们想卖画,他们性幻想着一些风格迥异的美女,或姿态撩人或裸体露出生殖器官,在这些画家的眼里,她们被表现的更纯粹了,色情是被中国人所禁止的所不能流出话柄的一个词语,中国人的生殖活动造就了13亿人口却不承认色情的东西,我认为色情不是贬义词,性生活的题材或者说性题材是大多数画家所表现的东西,他们用纯粹的艺术创作创造除了纯粹的画面效果,那种表情,那种姿态很纯粹。
在798里的艺术作品都是符号化的东西,除了色情画之外这里的艺术家大多不以现实主义为题材,他们用一种畸形的手法去表现红色符号,例如红卫兵等,再798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表现性的作品,这里的作品仿佛和社会和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题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限,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现实的气氛,感受到的都是艺术家用一种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精神上超现实的东西。
这次北京考察感触颇多,去了各个地方参观,美术馆,故宫,宋庄艺术去等,对798感触最多,所以选798作为考察报告。
的确宋庄的画家要比798的多,在宋庄也欣赏了不少好画,但是798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作为一个北京的艺术标志,她是多变的,不规则的,甚至飘忽不定的,798随时都会走向衰落,或者798会永垂不朽。
孙希振20XX.09.14篇二:北京写生考察报告北京写生考察报告艺术设计学院09艺术设计写生实习报告六月盛夏,我们告别校园,向大自然出发,寻找设计创意。
6月4日,在汽车的鸣笛声中,我们挥手美丽的校园,向写生目的地—北京出发。
今年已经是大三了,本次写生是考察实习,是对前期的理论学习的考察总结,也是对后期设计学习寻求灵感。
而作为本次写生目的地的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在这里中西合璧,也是这两种文化的救济碰撞,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听、熟悉各种新鲜事物,这也是我们设计专业必须经历的,这有多看多练才能在设计领域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所以,北京之行,势在必行。
在来北京之前,对北京有两种印象:一种是古老沧桑的历史古城,很沉稳,很有历史的韵味,一砖一瓦都流入出岁月的气息,一事一物都带着时间的痕迹;另一种是从北京奥运成功后,向世人展示的现代的一面,那动人的韵律,时尚的光影,人们脸上带着那种满足的笑容,彰显出了这座现代都市的魅力。
历史的悠久让北京在历史名城中占了一席之地,现代新奇的建筑,也让北京在世界现代城市之林站住了脚跟,现在的背景在包含了中西文化,今古文化后,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独特的北京。
这两种印象让我对此次写生之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随着火车的缓缓前进,我们离北京越来越近,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
下午我们来到北京虽然我已经来到这座城市好多次,但我好像根本没了解也没去好好的观察它,下午午茶的时间,我们再也无法安奈住自己的好奇信,就和朋友去亲身体验下自己不了解的北京,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去希尔顿酒店,但是我们还是辗转反侧的来到王府井,王府井的繁华,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以及人来人往的外国人都说明了这个城市的真正的国际化,室内店铺的装修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代表的时尚,高贵,超越,在中小城市以及我们内心看不到的许多东西。
在北京随处可见的设计新鲜元素积极的冲击着我们的大脑,也是我们汲取设计“营养”的时候了。
第二天,我们就按计划来到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我们很欣慰能看到贝聿铭这样伟大的设计师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
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这里就是北京798艺术区。
不禁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说是以旅游的目的来到这里以点也不虚晃,第二次应该是参观的心态来到这里,这次是第三次来到这里,每次来总能感觉很强的艺术气息在侵袭我的细胞,他总部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向我们展示,设计的思维、灵感,有声无声的触发着我们的灵魂。
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
这些和市面上的不一样,总有些新奇的创意。
给你无尽创作的灵感,顺着大门走进来细心品味着身边的小创意,不知不觉来到798的艺术中心是目前园区内最大的锯齿形厂房,高空间、大柱距的建筑架构完整保留了兴建之初的德国包豪斯式艺术风格,传达出注重实际、简约大气的设计理念。
展览空间独特的灰色拱形天花板最高处达8.6米,搭配北向而倾斜的条形天窗,保证了一天中室内采光的均匀、恒定,这也是包豪斯式锯齿厂房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空间内保留了日渐斑驳的巨大朱红色标语及废弃的设施和仪器,使历史与艺术在这里凝聚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为艺术、意中艺术工作室等。
看他们通过厂房改造的一个又一个创意,是在叫人惊叹~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所在,中国古典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了解到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
作为中古智慧结晶的建筑,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实体。
从里面学习到很多关于中式设计的知识,为以后能在中式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二:北京写生报告学生实习报告书实习名称实习地址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考察实习北京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07级1班张稷赵擂20XX年10月28日北京写生报告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07艺术设计写生实习报告十月金秋,我们告别校园,向大自然出生,寻找设计创意。
10月14日,在汽车的鸣笛声中,我们挥手美丽的校园,向写生目的地—北京出发。
今年已经是大三了,本次写生是考察实习,是对前期的理论学习的考察总结,也是对后期设计学习寻求灵感。
而作为本次写生目的地的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在这里中西合璧,也是这两种文化的救济碰撞,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听、熟悉各种新鲜事物,这也是我们设计专业必须经历的,这有多看多练才能在设计领域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所以,北京之行,势在必行。
在来北京之前,对北京有两种印象:一种是古老沧桑的历史古城,很沉稳,很有历史的韵味,一砖一瓦都流入出岁月的气息,一事一物都带着时间的痕迹;另一种是从北京申奥成功后,向世人展示的现代的一面,那动人的韵律,时尚的光影,人们脸上带着那种满足的笑容,彰显出了这座现代都市的魅力。
历史的悠久让北京在历史名城中占了一席之地,现代新奇的建筑,也让北京在世界现代城市之林站住了脚跟,现在的背景在包含了中西文化,今古文化后,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独特的北京。
这两种印象让我对此次写生之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14号晚,随着火车的缓缓前进,我们离北京越来越近,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一夜无眠。
早上我们已到达了“亚洲第一大战”——北京西站。
前期有建筑设计的学习,对此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的,北京西站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
站房摩天楼高90米,呈“品”字形,下面几座西式和上面中式的风格相互呼应相互融合,有种独特的味道。
站房主楼框剪力墙结构,综合楼天桥钢结构承载天桥钢梁加楼顶亭结,该结构由四榀主桁架组成,保证能安全稳固的维护天桥的质量,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
当时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建设盲目求大导致了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