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3.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因何发生、中国反侵略为何失败,《辛丑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2.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运用多种资料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史料和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学生综合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推理事件演变的结果或影响。

3.通过文字资料、故事讲述等,体验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探索的艰辛曲折。

树立“不忘国耻,警策奋进”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1.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或图片。

生了怎样的影响?
3.总结:《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了列强对清政府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的控制,甚至清政府积极配合列强,尽量满足其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板块四:沧桑回眸以史为鉴1.指导学生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
数次侵华战争及其影响,中国是如何一
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2.中国,曾走在世界前列的东方文明
古国。

为什么转眼就被大炮轰开了大
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总是挨
打和失败?
学生列举侵略战
争、签订的条约以
及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学生分析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今天我们的
国家要发展,才能
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国人才会受
到别人的尊重等。

因为这是第一课的
最后一课时,通过
表格梳理历史事件
内部逻辑上的联
系,更有利于学生
形成连贯的知识体
系;再一次在情感
上得到了升华。

课堂小结岁月长河已经淌过了那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

新世纪的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不断努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课在设计上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程非常注重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在本课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只要是学生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都尽量让学生来回答,在不断讨论争鸣的过程中,尽力地启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被不断地调动。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本课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讨论,比较、归纳,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挖掘、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列举“八国联军的暴行”,归纳“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
及影响”的表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从课堂效果看,基本落实了目标要求。

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

本课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一张张图片的控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败笔之处
1.个别学生收集资料不足,全员参与度不高,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的目标没有达成。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学生只停留在是非判断层面,缺乏多因素的考虑,不够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