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体质类型寒体面白,怕冷,喜干姜、胡椒之类的热性食品,吃冰棒则胃疼腹泻,手足凉,大便溏,小便清,舌淡,苔白,脉迟(每分钟约60次以下)。
火体面红,怕热,喜冷饮,吃干姜、胡椒之类的热食易上火,手足温,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脉数(每分针约90次以上)。
虚体面白,肢体乏力,短气懒言,精神疲倦,语声低微,既怕冷,又怕热,容易感冒,手足不温,或手足心发烧,大便稀,舌波嫩,脉弱(跳动无力)。
实体面色红润,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步履快捷,声音宏亮,手足冬天温、夏天凉,既不怕热,又不怕冷,既能吃冰棒之类的冷饮,又能吃干姜、胡椒之类的热食,舌质微红,脉实(按之有力)。
目录内科病证◎感冒◎咳嗽◎哮证◎喘证◎肺痈◎肺痨◎咳血◎胃痛◎胃痈◎呕吐◎噎膈◎吐血◎泄泻◎痢疾◎便秘◎心悸◎胸痹◎失眠◎狂证◎癫痫◎黄疸◎胁痛一◎胁痛二◎胁痛三◎眩晕一◎眩晕二◎中风◎虚劳◎水肿◎消渴◎盗汗◎头痛◎腰痛◎痹证◎顽痹◎臌胀◎遗尿◎淋证◎石淋◎癃闭◎阳萎◎遗精◎浊病◎不育症外科病证◎瘿病◎瘰疬◎痈疽◎疔疮◎肠痈◎脱发◎风疹◎湿疹◎牛皮癣◎脱疽◎暑疖◎痔疮◎脱肛◎汤火伤◎梅毒◎跌打损伤妇科病症◎痛经◎闭经◎崩漏◎白带◎乳癖◎乳痈◎阴痒◎不孕症◎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产后缺乳儿科病证◎疳积◎小儿厌食症◎百日咳◎小儿咳嗽五官科病证◎口疮◎牙痛◎鼻渊◎鼻衄◎火眼◎白内障返回>>感冒[辨证方]1、寒证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
人参3克羌活4.5克独活3克柴胡3.6克前胡3克葛根3克甘草1.5克桔梗枳壳茯苓各2.4克川芎苍术各3克《医便》卷二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苏叶3克陈皮2.4克香附3克甘草0.9克防风3克葛根2.4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僵蚕3克桔梗1.5克枳壳1.5克豆豉6克葱白1根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蒲辅周医疗经验》王三才:发散伤寒单方。
生姜30克葱白10根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
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
忌大荤五七日。
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
《医便》卷二雷丰: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防风4.5克桔梗4.5克杏仁4.5(去皮尖,研)广陈皮3克淡豆豉9克加葱白3根煎。
《时病论》卷一2、热证吴鞠通:银翘散,治风热感冒。
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上杵为散。
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温病条辨》卷一陈廷耻:笔者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如下,凡临证见感冒的一般见证,即可施用此方。
桑叶12克薄荷3克桔梗10克茅根15克菊花10克连翘15克苦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刘汉章: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
蝉蜕10克苇根30克霜桑叶10克生石膏20克甘草6克上药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
两岁以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可分3次温服。
该药熬煎时间不宜过长。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20克;欲呕,加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下册3、实证王三才:防风通圣散,通治诸风,湿热疮毒,时行热病。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药连翘薄荷各3克荆芥穗白术山栀各2.1克黄芩桔梗各4.5克石膏3克滑石9克甘草1.5克上方用姜3片、水2钟,煎1钟,食远服。
风热内盛欲下,加大黄9克、芒硝6克;风湿热在表欲汗,加麻黄6克、葱白3根;自利体寒,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
《医便》卷二[食疗方]岳美中:清代吴翌风《灯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
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
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
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
(寒证)《岳美中医话集》赵学敏:川芎茶,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
(寒证)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生姜(切丝)陈皮(切丝)鲜紫苏(梗法切碎)各等分细茶(与各药总量相等)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瓷瓶收贮。
用时以汤泡之l盅,乘热熏鼻,吸其气,复乘热饮之,汗出即愈。
《串雅外编》卷三返回>>噎膈[通治方]程国彭:启膈散,通噎膈开关之剂,屡效。
沙参9克丹参9克茯苓3克川贝母(去心)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积,加广橘红;若兼食积,加莱菔子、麦芽、山楂。
《医学心悟》卷三吴静峰:饮生鹅血治膈法。
取生鹅1只,斩去头,取生血,对病人口灌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辨证方]1、热证张锡纯:参赭培气汤,治膈食。
潞党参18克天门冬12克生赭石(轧细)24克清半夏9克淡苁蓉12克知母15克当归9克柿霜饼15克(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一叟年60余,得膈证,向愚求方。
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
诊其脉关后微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
用此汤加邑武帝台所产旋覆花6克,连服4剂而愈。
《衷中参西》上册2、虚证吴静峰:人参半夏汤,治食已则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则喉中作膈,食粥难下,惟饮汤水。
虽数年沉疾,肌肤黄瘦人,皆有回生之机。
人参18克半夏18克橘皮9克厚朴9克羚羊角末9克舂杵头细陈粳米糠18克(用稀线缝成布袋,将糠装住,与前药同煮)煎四五沸,分作3次,慢慢咽下。
《医学噎膈集成》3、实证吴静峰:荔肉蜒片丹。
荔枝1枚(去壳核,留肉),取蜒蚰1条,放荔枝肉内,外渗好冰片0.09克于蜒蚰之上,即将荔枝肉连蜒蚰包住,仍放在壳内,用线扎紧,枝壳含病人口中,即有冷涎水渗出,徐徐咽下,一时许,蜒蚰化完,无水渗出,即将枝壳吐出。
只须一次,可以立进饮食。
《医学噎膈集成》龚廷贤:治噎食秘方。
用活蝎虎1个入烧酒内,浸7日,将酒炖热,去蝎虎,只饮酒即愈。
《万病回春》卷三虞抟:大力夺命丸,治膈噎不下食及翻胃等证。
杵头糠牛转草各250克糯米500克上为细末,取黄母牛口中涎沫为丸,如龙眼大。
入锅中,慢火煮熟食之;加沙糖60~90克入内丸尤佳。
《医学正传》卷三[食疗方]钱峻:治膈食膈气。
韭汁梨汁姜汁人乳各60毫升饭上蒸熟。
服之,3日后再服,如神。
《经验丹方汇编》吴静峰:沥汁救膈饮。
竹沥、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蜂蜜各1茶杯,和匀,饭上蒸熟。
任意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陶承熹:治噎膈方。
梨1个,4方钻7孔,每孔纳川椒、巴豆各1粒,又将顶切1盖去心,入真阿魏0.45克,麝0.3克,仍盖好,纸糊3层,碗盖饭上蒸熟,去椒豆,竹刀切作两半。
每日空心吃一半,重者2枚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吴静峰:润肠降液糕。
松子仁柏子仁榧子仁郁李仁胡桃仁胡麻仁叭哒杏仁各30克上7味仁子,放在石臼内,舂300余杵头,药已舂碎,再加蜂蜜30克拌匀,再舂200杵头,成个饼子。
每日清晨空腹细细咽下30克,7日服完;若未能痊愈,依法再制1料;如不能食糕,各味只用9克,改作煎剂亦妙。
《医学噎膈集成》返回>>吐血(上消化道出血)[通治方]徐景藩:治疗必先静卧。
用白芨粉1.5~3克,参三七1.5~2克,1日3次或6小时1次,温开水调成糊状内服(按1克粉剂加水8毫升的比例)。
服后半小时内不饮水。
血止后续服3日,酌减其量后再服3日。
如无参三七,单味白芨适当加量,效亦相仿,疗效确切。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万潜斋:治吐血奇验方。
上肉桂1.5克(去皮,研末冲服,忌火) 当归桔梗枳壳各2.1克大黄(酒微煮) 厚朴(姜汁炒) 川郁金紫苏各2.4克水煎,进童便半钟,姜汁2茶匙,先服2剂,再用:寸冬9克川贝3克川续断4.5克炙远志1.8克党参4.5克(米炒) 淮山药9克川郁金1.5克益母草1.5克赤芍2.4克炙草1.8克白莲肉7枚龙眼肉5枚为引,水煎服5剂。
此方不论男女远年近日血证,只要现在吐血之日,先服前方2剂,后服次方5剂,立时痊愈,永不再发,药味慎勿加减,功效如神。
近日吐血证最多,稍一误治,即成痨瘵,然求一稳善之方,不可得也。
曾记二十年前见一辜姓故友,遇吐血者,除大热大寒证外,悉以此二方主之,屡试屡效,因此得名。
后翻阅《医碥》,乃知原古方也,试用之亦效如桴鼓。
《寿世新编》赵学敏:治吐血。
王士瑶云: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只须用藏红花,将无灰酒1盏,花1朵,入酒内,隔汤炖出汁服之,入口血即止,屡试皆效。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赵学敏:治吐血。
白蜜60克,隔汤顿熟;望江青30克,煎汁,冲蜜服。
不论远年新起,一切血症,2服根除。
嘉庆三年,予仆孙成患血证甚剧,得此方而愈。
但服此药后,每服须吃桂圆250克,2服吃500克,方无后患。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辨证方]1、寒证范文虎:凡吐血不止,面色苍白,脉迟而弱者,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止血。
通过辨证,屡获奇验。
淡附子3~9克党参9克炒冬术9克姜炭3~9克炙甘草3~9克《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2、热证张仲景:泻心汤,治吐血、衄血。
大黄黄连黄芩各3克上3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卷中梁子材:加味葛花解酲汤,治饮酒过多而吐血。
党参(去芦) 白术(净) 茯苓砂仁(杵) 白蔻(净仁,杵) 葛花各3克青皮陈皮猪苓泽泻(盐水炒)各2.1克神曲木香各1.5克黄连1,2克丹皮2.1克《不知医必要》卷二张锡纯:寒降汤,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血止矣。
生赭石(轧细)18克清半夏9克蒌仁(炒,捣)12克生杭芍12克竹茹9克牛蒡子(炒,捣)9克粉甘草4.5克水煎服。
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
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
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
为拟此汤,1剂而愈,又服1剂,脉亦和平。
《衷中参西》上册3、虚证范文虎:暴吐血,色鲜红,脉见虚数者,用生熟地方滋阴止血,通过辨证,屡获奇验。
大生地15~30克大熟地30~60克参三七4.5~9克丹皮9克荆芥炭4.5克《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陈土铎:人有唾血不止者,然止唾一口而不多唾,方用滋脾饮。
人参0.9克茯苓6克玄参丹皮芡实茅根山药各9克熟地30克沙参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
《辨证奇闻》卷三4、实证张锡纯:秘红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