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山市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文献综述】

舟山市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舟山市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水产品供给充足,鱼价一直稳中有降,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卖鱼难问题,因此,发展水产加工业已成当务之急.只有建立起发达的水产品加工业, 才能开拓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而提升水产加工业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关键在于发展精深加工。

水产品加工指以水产品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腌制品、糟醉制品、干制品、熏制品、油炸制品、罐头制品、鱼糜制品、调味品、调味软包装即食制品等。

水产品加工业包括冷冻水产品加工业、干制水产品加工业、腌制水产品加工业、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业及其他水产品加工业。

水产品在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实现全球和国家可持续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于水产品的研究分析一直都十分重视。

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加工研究所(英国)“Torry Research Station”从1982年成立就开始着手鱼、贝、虾、藻类的基础研究。

数十年来,该所在各种鱼类的营养组成和季节变化,水产品腐败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酶化学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理论性研究成果。

HACCP是一个预防和保证水产品食用安全的体系。

1977年,美国水产界的专家Lee首次将HACCP概念用于新鲜和冻结的水产品。

1995年12月,美国发布联邦法规“水产与水产加工品生产与进口的安全与卫生的规范”简称为:海产品HACCP法规,这不仅对美国国内水产业,而且对于进入美国的外国水产品及其生产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70年代,日本取得了三项重要的研究成果:①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鱼糜生产的基础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鱼糜的生产技术传遍了整个世界。

②通过研究鱼类中三磷酸腺苷的降解作用,发现了鱼类质量指标K值,它比人们普遍采用的VBN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意义,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采纳。

③从研究各种鱼肉的冰点着手,发现了-3℃时保藏鱼类比冰鲜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从而提出“微冻”保鲜的方法,此法也被世界各国采用。

进入90年代,水产加工科技的基础研究又有几大突破。

①日本京都大学一位教授发现,食品中的微生物在400兆帕压力下会受到抑制,利用此原理,可以不用高温杀菌就能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食品来,目前已有此类产品上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②90年代初,肉类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栅栏效应”。

该理论认为通过多个强度缓和的保质“栅栏”的协同作用,实现食品微生物的稳定性,比单一温度手段更能利用计算机快速预报食品微生物状态,对高水分水产调味干制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水产品加工基础理论取得的重要进展,还有“水分活度”理论,“功能食品”理论等等。

每次理论上的发信,都推动了水产品加工科技的飞跃发展,促进水产品的开发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黄川(2006)认为国际水产品加工可以概括为五大趋势:一是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速度加快。

二是优质水产品深加工提高品位。

三是合成水产食品异军突起。

四是保健水产品方兴未艾。

五是美容水产食品备受青睐。

我国水产品加工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品的放开经营政策的实施,水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关于水产业的经济研究也日渐增多。

张玫,霍增辉,易法海(2006)在对水产品加工行业的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近年来水产品加工行业增长模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部挖掘型增长转变;产品结构上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淡水产品加工率低;三资企业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对总理及结构升级有着重要贡献;水产加工业市场集中程度低,处于竞争型市场结构。

路世勇(2005)认为尽管目前我国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与名牌相继涌现,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

但是,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掩盖不了加工品比例低、附加值不高、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少、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腾瑜,王彩理(2005)将国内水产品加工趋势概括为五个方向:方便化、模拟化、保健化、美容化合鲜活分割化。

认为水产品加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水产食品的开发研究正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并应当加强水产动植物资源利用化学基础研究、水产生物资源深加工技术研究和海洋生物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

胡智政(2003)认为生产安全健康、营养保健、方便快捷的水产食品将是水产加工业发展的趋势。

我们的水产加工企业应采用高新技术,对水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利用水产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依托科技与市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开发出多远水产食品,向深加工发展是我国水产品加工的发展之路。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水产品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城乡市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产量一直在逐年增长,但存在水产品品种较少,出口途径较单一,质量不高、水产品加工量比较低、加工技术含量低和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也说明了这几年新产品的研发还不够,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水产品加工业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大大加快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

加入WTO也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虽然我国水产品比较优质,在水产品总体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只表现在粗放的总量上,且品种间有差异,形势并不乐观。

从2008年以来,受海洋资源衰退、国际金融危机、贸易壁垒加剧等因素影响,水产加工行业感受到了“凛冽寒意”,部分中小水产企业陷入困境,危机考验了水产企业抵御市场风云变幻的能力,给予水产企业检视自身不足与“软肋”的契机,更是水产企业转型升级、谋新谋变的佳机。

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将是加快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1]王迎军,柳茂平.战略管理[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2]宋明顺.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3).[3]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加工[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舟山市统计局.2009舟山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5]Robert J.carbaugh:International Economics[M].China machine press,2003.[6]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World apparent consumption statistics based on food balance sheets[M].San Antonio:TX,1991.[7]邬国民,何莉,何桂福.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展望[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8]腾瑜,王彩理.国内外水产品加工的研究现状[J].天津水产,2005.[9]岑剑伟,李来好,杨贤庆.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 现代渔业信息,2008(7).[10]路冰岩,储张杰.舟山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贺怡宁.舟山水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11).[12]石兆文.舟山水产品加工业的集聚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5(6).[13]崔鲸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J].中国海洋报,2011(2).[14]《扶持和壮大我国远洋渔业研究》课题组.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J].专家视点,2010.[15]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J].商业评论,2004(1).[16]许辉.人民币升值对舟山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9).[17]杨成军.加快形成舟山港口经济发展新的成长点[J].中国水运,2011.[18]顾协国.加快舟山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9]江希流,华小梅,朱益玲.我国水产品的生产状况、质量和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2004(2).[20]Paarlberg,Le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Economic Journal,1998.[21]山世英.中国水产业的经济分析:生产、加工、对外贸易[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2]陈银银.浙江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延长的经济学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23]张希.我国渔业产业化的国际合作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杨林.水产品加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24]徐海杰.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SWOT分析[D].安徽:安徽大学,2010.[25]于会国.后WTO时代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26]王波.中国水产品出口品牌战略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