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治疗


防粘连。
相关解剖
内侧平台:大、低、凹。比 外侧坚固
外侧平台:小、高、凸
损伤机制
内外侧应力——内外翻 轴性压缩力 轴性压缩力+内外侧应力
低能量损伤
高能量损伤
膝关节的支持结构
膝关节的基本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 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可使用可控制活动的膝关节支具。 对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骨折可采用骨牵引 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不是使骨折获得解 剖复位,而是恢复轴线和关节活动。采用 骨牵引治疗粉碎骨折时,在牵引下早期进 行膝关节屈曲活动是有益的。根据临床体 征、症状和骨折愈合的放射学表现,伤后 可用膝关节铰链支具治疗3~6周,但8~12 周内仍勿负重,直到骨折获得牢固的愈合 为止。
Schatzker分型
Ⅵ型:双髁骨折合并 干骺端骨折。常见于 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 落伤。X线检查常呈 “爆裂”样骨折以及 关节面破坏、粉碎、 塌陷和移位,常合并 软组织的严重损伤, 包括出现筋膜间室综 合征和血管神经损伤。
预后因素
关节面压缩的程度 胫骨髁骨折线的范围和分离程度 干骺端粉碎和分离程度 软组织的完整性
Schatzker分型
Ⅱ型:外侧平台的 劈裂塌陷,是外侧 屈曲应力合并轴向 载荷所致。常发生 在40岁左右或年龄 更大的年龄组。在 这些人群中,软骨 下骨骨质薄弱,使 软骨面塌陷和外髁 劈裂。
Schatzker分型
Ⅲ型:单纯的外侧平 台塌陷。关节面的任 何部分均可发生,但 常常是中心区域的塌 陷。根据塌陷发生的 部位、大小及程度, 外侧半月板覆盖的范 围,可分为稳定型和 不稳定型。后外侧塌 陷所致的不稳定比中 心性塌陷为重。
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 任何导致关节不稳定的胫骨平台骨折需要手
术治疗 最佳的关节适合性只能通过手术获得 关节骨块稳定固定和解剖复位是关节软骨再
生的必要条件 若一期手术困难,应骨牵引或仅固定关节部
分,二期固定骨干部分
手术治疗
手术的绝对适应症 开放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或急
临床表现及诊断
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应注意询 问受伤史,是外翻或内翻损伤、是高能量还 是低能量损伤。体检可发现主动活动受限, 被动活动时膝部疼痛,胫骨近端和膝部有压 痛。应注意检查软组织情况、筋膜室张力、 末梢脉搏和下肢神经功能状态。若有开放伤 口,应查清其与骨折端和膝关节的关系。
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线片常可以清楚地显示 平台骨折。当无法确定关节面粉碎程度或塌 陷的范围时,或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时,可行 CT或MRI检查。当末梢脉搏搏动有变化或高 度怀疑有动脉损伤时,可考虑行血管造影术。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 治疗
概述

按照Hohl的统计,胫骨平台骨折
占所有骨折的1%,老年人骨折的8%,可导
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外侧平
台受累最为多见,约为55%~70%,单纯内
侧平台损伤约占10%~23%,而双髁受累的
有10%~30%。治疗的关键是保持肢体的力
线和关节面的平整。应该早期被动活动预
Schatzker分型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 因内翻和轴向载荷所 致,比外侧平台骨折 少见得多。常由中等 或高能量创伤所致, 常合并交叉韧带、外 侧副韧带、腓神经或 血管损伤。因易合并 动脉损伤,应仔细检 查患者,包括必要时 采用动脉造影术。
Schatzker分型
Ⅴ型:双髁骨折,伴 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 陷和移位。常见类型 是双髁骨折合并外髁 劈裂或劈裂塌陷。在 高能量损伤患者,一 定要仔细评估血管神劈裂的骨 折片复位,恢复膝关节面的平整,纠正膝 外翻或内翻畸形,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 生;早期活动关节,减少或预防粘连发生。
非手术治疗
包括闭合复位,骨牵引或石膏制动。尽管避 免了手术治疗的危险,但却易造成膝关节僵 硬和对线不良。主要适用于低能量损伤所致 的外侧平台骨折。相对适应症包括:⑴无移 位的或不全的平台骨折;⑵轻度移位的外侧 平台稳定骨折;⑶某些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 的不稳定外侧平台骨折;⑷合并严重的内科 疾病患者;⑸医师对手术技术不熟悉或无经 验;⑹有严重的、进行性的骨质疏松患者; ⑺脊髓损伤合并骨折患者;⑻某些枪伤患者; ⑼严重污染的开放骨折;⑽感染性骨折患者;
骨折分型
常用的分型有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分型比较合理、 临床应用较广泛,它归纳总 结了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其 分为6种骨折类型:
Ⅰ型:外侧平台的劈裂骨折, 无关节面塌陷。总是发生在 松质骨致密,可以抵抗塌陷 的年轻人。若骨折有移位, 外侧半月板常发生撕裂或边 缘游离,并移位至骨折断端。
辅助结构
(1)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 缘薄。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膝关节 (2)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 (4)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与胫骨髁间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 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 膝关节 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小头。 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 起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④、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 起于:髌骨;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