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郑州市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王伟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
处理练习十九第1、3、4、6题及有关的练习。
【课程标准】
《单式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发展统计意识。
”
【内容分析】
《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统计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及用途;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学生结合实例,能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
3.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学生通过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简单读出折线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事实和趋势。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选择性反应评价:运用检测样题检测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
【评价题目】
目标1:通过课堂上提问达成;
目标2: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检测样题第1、2题达成;
目标3:通过课堂上提问,检测样题第3题达成。
目标4: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外延伸题目达成。
情景引入
迁移感知
课件出示数据。
4月7日:15℃;4月8日:15℃;4月9日:10℃;4月10日:
15℃;4月11日:13℃;4月12日:17℃;4月13日:18℃。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郑州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
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
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问题一: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
情况呢?我们到“中国天气”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中国天气”网页,查看郑州的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
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
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郑州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问题二: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
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郑州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
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中国天气”,据“郑州
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郑州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9日最高
气温为10摄氏度,13日最高温度仅为18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
度上升达8度。
从4月14日起,天气转阴,气温再度下降。
“中国天
气”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
问题三:从折线统计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
很大。
)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
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
【时间预设】5分钟
1、学生回顾数
据的收集、
整理过程和
统计表和统
计图的特点,
阐述用统计
表或条形统
计图描述数
据的好处,
学生汇报,
互相评价。
2、学生观察
对比折线统
计图和条形
统计图,初
步感受折线
统计图的特
点。
结合活动
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问题六: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
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
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时间预设】10分钟
1、学生尝
试画图,分
析、预测数
据,独立完
成题目。
2、学生互
评,听取他
人回答。
实践运用
课外延伸 1.出示检测样题1:郑州市2005-2010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
图。
(图略)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畅通郑州
文明出行)
2.出示检测样题2:郑州市2005-2010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
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长的私家车和日益
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3.检测样题3: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己从0至10岁的身高与体重的
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己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标准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
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
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时间预设】8分钟
1、要求学
生根据统
计图回答
一些简单
的问题,并
组织全班
交流。
2、教师讲
解,学生学
会评价自
己的学习
状态和不
足之处。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哪些?2、学生还有哪些困惑?【时间预设】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