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四:燃油市场的风向标民营石化的领头羊山东东营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调研报告报告单位:中国民生银行东营分行调研人:尚永兴张晓东印振学郭永涛赵树清张仰辉二零一二年七月调研背景:山东省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区重要的国家石油生产基地,号称“石油之城”,以胜利油田为依托,石化行业逐步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在东营市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石化行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是地方经济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在东营市去年的2257亿元GDP中,石化行业贡献近40%。
东营市聚集了众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地方民营炼厂,东营民营石化近年来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大极点,由于现金流充沛也是各家银行竞争的制高点。
在国内成品油市场中,以东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地炼”价格己经成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重要风向标。
与此同时,东营市地炼产业成为国内外石油巨鳄必争之地:中石化控制了胜利油田,中化工收购了华星、正和,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在东营港自建或合建500万吨以上规模的炼厂,三大央企决战东营。
调研目的:积极贯彻董事长提出的“分行公司业务的核心是区域特色经营”和小微2.0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营形势,突出东营分行特色经营,进一步加强公司业务专业化营销和小微业务专业化经营,不断推动东营分行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内容:一、东营市经济状况二、东营市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分析三、地方民营石化企业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四、我行对东营地区石化产业合作模式的探讨一、东营市经济状况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东面、北面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地形以平原地貌为主,东营市下辖东营、河口两区,以及广饶、垦利、利津三个县。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4万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2676亿元,列全省第7位,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多年来一直列山东省各地市首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山东东营排名第62位,在山东省17地市中排第7位(列青岛、烟台、潍坊、济南、淄博、威海之后),在竞争力提升最快城市中位列第20位。
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11月、2011年1月先后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是山东省惟一一个纳入两大战略规划圈的城市,既是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也是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
2011年,东营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三次产业比重为3.7:71.6:24.7,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3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工业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95%,比上年提高0.2%;工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2.72亿元,增长41.6%;实现利税1653.16亿元,增长47.06%。
二、东营市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分析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50010001500200025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增长率生产总值年份“十一五”时期东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一)东营石油化工行业整体分析1、东营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东营市号称“石油之城”,石化行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是地方经济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在东营市去年的2257亿元GDP中,石化行业贡献率近40%。
东营市聚集了众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地方民营炼厂,东营地炼近年来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在国内成品油市场中,以东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地炼”价格己经成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重要风向标。
与此同时,东营市石油化工产业成为国内外石油巨鳄必争之地:中石化控制了胜利油田,中化集团收购了华星、正和,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在东营港自建或合建500万吨以上规模的炼厂,三大央企决战东营。
2、东营地方民营炼化的优势(1)人才优势东营是中国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的驻地,由于地缘优势,地方民营炼化企业与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合作紧密,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为地方民营炼化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大大提高了地方民营炼化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成为东营乃至山东地炼在全国异军突起的基石,也是广东地炼和盘锦地炼衰败的关键。
(2)技术和管理优势由于原油配额长期短缺,原油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地方炼厂的生产需要,燃料油成为地方炼厂的主要生产原料。
由于需求量巨大,长期形成了世界燃料油看中国,中国燃料油看山东,山东燃料油看东营的格局。
这种格局也促进了地方炼厂对炼化技术的改进,地方炼油借助人才优势加强了技术开发,目前燃料油炼化及后续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规模优势目前东营以前10大为代表的炼化企业已经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管理规范的大型民营企业,地方石化已经成为东营重要的经济支柱,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东营地方石化产业的概况东营市主要炼化企业分布于全市三县两区,重点企业有利华益集团、正和集团、华星集团、石大科技集团、海科集团、垦利石化、富海集团、中海石化、神驰化工、万通集团、亚通石化等。
其中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正和集团、华星集团、石大科技等五家企业跻身全国化工行业百强企业。
石油化工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气、石脑油、石油焦等,涉及行业包括溶剂油加工、燃料油加工、燃料油进口贸易、精细化工、油品物流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至2010年底,东营市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79户,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040万吨,2011年接近3000万吨,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强的城市。
2010年东营市全年加工原油1044.4万吨、生产汽油143.1万吨、柴油267.3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2.5亿元。
2010年,东营市完成燃料油进口90.4万吨、43808万美元,数量同比增长18.5%,货值同比增长60.4%,均创历史最高值,有力促进全市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增幅连续11个月蝉联全省第一。
(二)东营地区主要地炼企业介绍1、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8年,是以石油炼制为主的石油化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2007年2月14日,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英国伦敦交易市场的中国化工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汽油、柴油、液化气、石油焦、蜡油、重油、丙烯、硫磺等产品的生产销售。
公司主要拥有常减压装置两套、重催装置、催化装置、焦化装置、加氢装置、制氢装置和气分装置,装置设计配套合理,均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产品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国内第三家取得了汽油、液化气生产许可证的地炼企业。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将安全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在原有的环保设施的基础上,新建硫脲装置、50t/h湿式氧化法脱硫装置、200t/h污水处理装置、酸性水气提等环保装置,2009年5月200t/h中水回用装置的投用,使海科成为全国第一家污水零排放企业,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并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2、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国大型化工企业,是原国家经贸委清理整顿后保留的全省21家地方炼厂。
公司组建于1994年,属中国化工集团控股企业。
目前,公司共拥有资产37亿元,占地面积160多万平方米,职工1200余名。
主要产品有成品油系列、沥青系列、液化气、聚丙烯、硫磺、MTBE等50多个品种。
2006年完成产值66.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
3、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公司是于2009年10月在原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企业集团。
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办企业。
集团公司下属东营中石大工贸有限公司、东营石大胜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营德发商贸有限公司、东营海之源油品销售有限公司、东营石大宏益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
公司占地1200余亩,现有员工1100余人。
碳酸二甲酯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公司拥有的6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产能规模位居亚洲同类产品之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4、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固定资产1.8亿元,占地500余亩,职工300余人,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是一家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造纸为主要产业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万通集团拥有万通石化、鑫万通建筑安装、万通废旧物资、华通办公用品等几家下属公司。
现有230万吨/年沥青脱蜡装置、60万吨/年沥青重组分改性联合装置、10万吨/年气分和3万吨/年MTBE联合装置,一次加工能力达230万吨。
主要产品有10号防水沥青、70号、90号高级道路沥青、船舶用燃料油、重油、蜡油、液化气、MTBE等,经营地域遍布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十几个省市。
5、正和集团(原山东广饶石化集团)公司正和集团(原山东广饶石化集团),始建于1975年,现有资产28亿元,员工2030人,主要生产装置有300万吨/年常减压、100万吨/年催化、50万吨/年气分、6万吨/年聚丙烯、5千吨/年改性聚丙烯、100万吨/年联合加氢、120万吨/年焦化、30万吨/年汽油醚化、8万吨/年MTBE、60万吨/年减粘、60万吨/年沥青、4万吨/年丙烯酸及酯、5万吨/年钢塑共挤型材生产线、20万m3/年高中密度板生产线、20万m2钢塑门窗、30万m2普通塑窗组装线、8万kw热电联产。
主导产品为各种标号柴油、汽油、沥青、燃料油、焦炭、石油液化气(车用、民用)、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芳烃油及钢塑共挤型材、钢塑门窗、高档密度板、塑编产品等六大系列上百种产品。
正和集团产多种产品执行并达到国家标准,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6、垦利石化有限公司垦利石化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拥有石油化工、热电联产、高档建材和白酒酿造为一体的大一型综合性企业。
下属玻璃棉公司、热电厂、炼油厂、垦利县酒厂、销售公司、原油公司六个二级单位,现有职工1776人,工程技术人员380人。
公司现拥有总资产7.2亿元,主要装置有1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45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10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及配套MTBE装置、6000吨/年聚丙烯装置、5万吨/年裂化轻汽油醚化装置、1万吨/年离心玻璃棉生产线、6000KW热电联产和1000吨/年白酒生产线等。
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气、道路沥青、丙烯、聚丙烯、“入海口”系列白酒、离心玻璃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