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医学生物学 重点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了解生命知识的唯一源泉。 2. 生命的层次: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 分化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 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 干细胞是指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这类干细 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 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 生物的九个基本特征: 1) 核酸、蛋白质—— 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 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 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 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 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 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 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 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18. 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 核膜 19. 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特 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 μm 较大,10,100 μm 细 胞 壁 肽聚糖 纤维素(植物细胞) 细 胞 质 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 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 核 糖 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骨架 无 有 内膜系统 无 有 细 胞 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染 色 体 单组 多组 细胞分裂 二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0. 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RNA病毒的RNA是有蛋白质外壳的。而类病毒的RNA 分子是裸露的。 21. 蛋白质感染分子:又成为阮病毒。普鲁西纳由于发现了蛋白质感染分子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 尔奖。 22.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95,;结合水 以氢键结合于蛋白质等分子中的水分 23. 人体中的生物小分子是:单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24. 五碳糖主要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乳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 特殊的结构多糖是几丁质。 25.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6. 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间通过肽键连 接。 27. 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通过氢键 连接; 28. 结构域:一个结构域指的是一条多肽链或能够独立折叠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一部分。 一条肽链上相同的结构域一般具有相同的功能,一条多肽链上可能有多个结构域。 29. 核苷酸的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磷酸和戊糖是组成核苷酸骨架的物质。碱基是连接成 双链的;碱基和戊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分子 30. DNA的双螺旋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染色体是四级结构 31. rRNA在细胞中数量最多,在核仁中合成。 32. 了解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概念 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与母细胞同样遗传信息的子细胞,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生长、遗传物质复制、分裂) 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3. 细胞分裂包括了:分裂期和静止期(G1合成前期,S DNA合成期,G2合成后期)其中G1合成 前期时间的不同,引起了细胞周期的不同 34. 和细胞周期相关的三种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造血干细胞),静止期的细胞(肝、肾细 胞)终 末分化的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 35. 细胞周期各时特点: G1期(合成前期) 2) rRNA、mRNA、tRNA大量合成 3) 核糖体装配 4) 结构蛋白、酶蛋白大量合成,控制新细胞的代谢,G1末期合成S期活化因子,启动DNA 41. 减数分裂的意义: A证人类染色体树数目在遗传中的恒定:减数分裂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产生单倍体的生殖细胞,精卵结合重新形成二倍体,保证世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B生物遗传复杂性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从而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生物体的多样性。 C细胞学上证实了遗传学三大定律: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之间DNA片段的互换是摩尔根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meiosis) 有丝分裂(mitosis)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单倍体细胞;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得到两个二倍体细胞 有联会 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 染色体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不分开 染色体复制后,分别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 2个同源染色体分别走向2个子细胞,得到单倍体细胞 子细胞得到和亲本同样的一组染色体,得到二倍体细胞 同源染色体经过交叉、重组 同源染色体没有交叉、重组 43. 精子的发生在睾丸曲细精管中;A型精原细胞 —— 干细胞,分化较低,有丝分裂 B型精原细胞 —— 进入减数分裂;B型精原细胞提经增大, 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44. 精子发生包括了:增殖期,生长期(体积增大),成熟期(分裂),变形期(顶体形成,核染色 质形成,尾部形成) 45. 卵子发生在卵巢内,包括: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的双线期阶段, 每一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卵泡细胞包裹,形成原始卵泡 46. 成熟卵泡包裹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包裹的卵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直到受精后 才完成第二次减数分离,形成卵细胞,如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24小时后死亡 47. 配子的成熟与运行包括了:精子的成熟与运行和卵子的成熟与运行。卵子的成熟包括了核成熟 和细胞质的成熟。核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胞质的成熟表现为在胞质内可见皮质颗粒形成,并沿次级卵母细胞膜分布,颗粒外周有膜包被,内含酶。 48. 受精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处。包括了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结合; 49. 单精入卵是由皮质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控制的; 50. 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是形成受精卵的标志,也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51. 遗传:在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无论多么相似,总是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现象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 52. 人体的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53. 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基因簇(序列高度同源,成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家族(序列不同的成员,成簇分布在几条染色体上) 54. 人类的结构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可以相互转化)和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 子)组成。 55.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56. DNA聚合酶的特点: 不能将两单独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只能在已有引物的3’端加脱氧核苷酸;只能按5’?3’方向合成新链;具有3’?5’外切酶活性——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7. 复制子:真核生物DNA复制有许多复制起点,一个复制起点所进行复制的DNA区段为复制单 位 58. 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呢,(传说中要求严格,感觉应该是简答) 1) 转录前调控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 2) 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与启动子、增强子等顺式元件中特异的DNA靶序 列相互作用 3) 转录后调控,hnRNA的剪切、戴帽、加尾相同的基因产同的蛋白质 4) 翻译水平的调控,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mRNA的寿命 5) 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的羧基化或磷酸化,多肽链的切割和糖基化 59. 基因突变类型:碱基置换(同义突变,措意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