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课文我知道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读书明智
本单元围绕“读书明智”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
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炼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忆读书》是一片叙事散文。
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
悬殊的标准以及读书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我的“长生果”》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老师还推荐我们阅读了《童年读书》、《我之于书》等读书的文章(至少写出2篇),其中我最喜欢《》中的(),因为()。
1、《古人谈读书》由三则小短文组成。
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孔子在《论语》中教导我们读书要不耻下问,还教导我们要用事实求是的态度来对待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曾国藩所说的读书人应该有的三种品质指(有志)、(有识)、(有恒)。
2、《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她回忆了自己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道理。
3、我的《“长生果”》“长生果”指(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本课中的“长生果”加引号,说明他有特殊的含义,文中是指(书)。
作者的读书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看连环画)、(读文艺书籍)、(读中外名著)。
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喜爱。
二、日积月累
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关于“书”的名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4.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
——卡莱尔我国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