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化,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练习题

物化,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练习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填空题 1. 在一绝热容器中盛有水,将一电阻丝浸入其中,接上电源一段时间(见下左图)当选择不同系统时,讨论Q和W的值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

系统 电源 电阻丝 水 电源+电阻丝 水+ 电阻丝 水+电阻丝+电源 Q W U

参考答案

2. 298K时,反应CH3CHO(g) = CH4(g) + CO(g)的反应热 rHm0 = mol-1,若反应恒压的热容rCp,m= Jmol-1K-1,则在温度为 时,反应热将为零。(设:rCp,m与温度无关)。 3. 对理想气体的纯PVT变化,公式dU=nCV,mdT适用于 过程;而真实气体的纯PVT变化,公式dU=nCV,mdT适用于 过程。 4. 物理量Q、W、U、H、V、T、p属于状态函数的有 ;属于途径函数的有 。状态函数中属于强度性质的 ;属于容量性质的有 。 5. 已知反应 C(S)+O2CO2 rHm 0<0 若该反应在恒容、绝热条件下进行,则ΔU 于零、ΔT 于零、ΔH 于零;若该反应在恒容、恒温条件下进行,则ΔU 于零、ΔT 于零、ΔH 于零。(O2、CO2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6.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过程,下列变量ΔT、ΔV、ΔP、W、Q、ΔU、ΔH中等于零的 有: 。 7. 1mol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p1、T1、V1),分别经过绝热可逆膨胀至终态(p2、T2、V2)和经绝

热不可逆膨胀至终态('2'22VTp、、)则’‘,2222VVTT(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 某化学在恒压、绝热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系统温度由T1升高至T2,则此过程ΔH

零,如果这一反应在恒温(T1)恒压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则其ΔH 于零。

9.范德华气体在压力不太大时,有bRTaVTVTmpm2)(且定压摩尔热容为CP,m、则此气体的焦——汤系数μJ-T = ,此气体节流膨胀后ΔH 0。 10.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CV,m=)经一不可逆变化,ΔH =,则温度变化为ΔT = ,内能变化为ΔU = 。 11. 已知298K时H20(l)、H20(g)和C0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和mol-1,那么C(石墨)、H2 (g)、02(g)、H20(l)、H20(g)和C0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 。

系统 电源 电阻丝 水 电源+电阻丝 水+ 电阻丝 水+电阻丝+电源 Q = < > < = = W < > = = > = U < > > < > = 12.某理想气体反应 2A+B=A2B,对nA:nB=2:1的混合气体在某温度下有4molA气体、 molB气体反应,生成 mol A2B气体,对应的反应进度为 。 13.1mol理想气体经恒压加热温度升高1℃,则该过程的功为W= 。 14. 1mol理想气体经恒温膨胀、恒容加热和恒压冷却三步完成一个循环回到始态,此过程气体吸热。则ΔU = ,ΔH = ,W = 。

参考答案: 1.

2. 1298K 3. 任意 恒容 4. U、H、V、T、P , Q、W , T、p , U、H、V 5. 等, 大 ,大, 小 , 等 , 小 6. ΔT、W、Q、ΔU、ΔH 7. < < 8. = <

9.)2(1,bRTaCmpTJ = 10.40.0K 11. KJmol-1、 KJmol-1、 0、0、 KJmol-1、0 12.2 2 2 13. 14.0 0

(二) 选择题 1、 某化学反应在恒容、绝热、无其它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的温度由T1升至T2,此过程系统内能的变化ΔU( );若这一反应在恒温T1、恒容、无其它功的条件下进行,系统内能的变化ΔU( )。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不能确定 2、 封闭系统经任意循环过程,则: A.Q=0 B.W=0 C.Q+W=0 D.以上均不对 3、 水在可逆相变过程中: A.ΔU=0 ΔH=0 B.Δp=0 ΔT=0 C.ΔU=0 ΔT=0 D.以上均不对

系统 电源 电阻丝 水 电源+电阻丝 水+ 电阻丝 水+电阻丝+电源 Q = < > < = = W < > = = > = U < > > < > = 4、 气体经节流膨胀过程: A.Q>0 ΔH=0 Δp<0 B.Q=0 ΔH=0 Δp<0 C.Q=0 ΔH>0 Δp<0 D.Q=0 ΔH=0 Δp>0 5、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制冷的目的,则焦耳—汤姆生系数为:

A.0HTJpT B.0HTJpT

C.0HTJpT D.与μJ-T取值无关 6、 由于H=U+Pv,系统发生变化时ΔH=ΔU+Δ(pV),式中Δ(pV)的意思是: A.Δ(pV)=ΔpΔV B.Δ(pV)=p2V2- p1V1 C.Δ(pV)= pΔV-VΔp D.Δ(pV)= pΔV+VΔp 7.对理想气体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A.0TVU B.0TpU

C.0TVH D.以上都不对 8. 公式ΔH=QP的条件是 A.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 B.恒外压过程 C.外压等于体系压力的可逆过程 D.恒温恒压的化学变化过程 9.2C(墨)+O2(g)→2CO(g)的反应热△rHm0等于 A.△cHm0(石墨) B.2 △fHm0(CO) C.2△cHm0(石墨) D.△fHm0 (CO) 10. 对理想气体

A.1TPH B.1HPT

C.0TPU D.0Z 11.某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111TVP出发分别经(1)绝热可逆压缩;(2)绝热不可逆压缩达到同一终态温度T2,则过程的功: A.21WW B.21WW

C.21WW D.无确定关系与21WW

12.始态完全相同),,(111TVP的一个理想气体系统和一个范德华气体系统,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0P膨胀,当膨胀了相同体积2V之后,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A.范德华总体的内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 B.范德华总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C.范德华总体的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 D.理想气体的内能减少量比范德华气体多。 13.对状态函数的描述,哪一点是不确切的 A.它是状态的单值函数,状态一定它就有唯一确定的值; B.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取决于过程的始终态,与过程进行的途径无关; C.状态函数的组合仍然是状态函数; D.热力学中很多状态函数的绝对值不能测定,但其变化值却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定的。 14.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A→B→C→A的循环过程。A→B为恒温可逆过程,B→C为恒压过程,C→A为绝热可逆过程。对于其中B→C过程的ΔBCU,当用图上阴影面积来表示时对应的图为: A B C D

15.某液态混合物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经历两条不同的途径,其热、功、内能变化、焓变化分别为Q1、W1、Δu1、ΔH1和Q2、W2、Δu2、ΔH2则:

A 2211WQWQ B 2211WUWU

C 2211QHQH D 2211HUHU

参考答案: 1.B、C 2.C 3.B 4.B 5.B 6.B 7.D 8.A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三、讨论习题 1. 100℃,的水蒸气100dm3,等温可逆压缩至,并在下继续压缩至10dm3为止,(1)试计算此过程的Q,W,ΔU,ΔH。已知100℃,,水的蒸发热

(2) 若使终态物系恒温100℃,反抗外压,使其恢复到始态,求此过程中的Q,W,ΔU,

A B C 等温可逆压缩 可逆相变 ΔH。 (3) 若使终态物系恒温100℃向真空蒸发,并使其恢复至始态,求Q,W,ΔU,ΔH。 解: (1)

ΔU1 ΔH1 ΔU2 ΔH2 ΔU1=0,ΔH1=0

JJppVpppnRTVVnRTpdVWQVV3511]325.101663.50ln100663.50[lnlnln211121122111==

第一步T,n不变,对理想气体: 1122VpVp 33250]325.101663.50100[dmdmV

第二步是相变过程,冷凝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molmolRTVpRTVpnnn306.115.373314.810325.10110066.50332221 ΔH2=104J=104J Q2=ΔH2=104J W2=-p2ΔV=-[(10-50)]J=[40]J=4052J ΔU2=Q2+W2=[-53020+4052]J=-48968J 所以得: ΔU=ΔU1+ΔU2=-48968J ΔH=ΔH1+ΔH2=-53020J Q=Q1+Q2=(-3511-53020)J=-56531J W=(3511+4052)J=7563J (2)解:此过程的始态与终态正好是(1)问中的始态与终态的颠倒,所以: ΔU=(U1-U3)=-(U3-U1)=48968J ΔH=(H1-H3)=-(H3-H1)=53020J W=-p外ΔV= (100-10)J=-4559J Q=ΔU-W=(48968+4559)J=53527 J (3) 解:此过程的始态、终态与(2)问相同 ΔU=48968 J ΔH=53020 J W=-p外ΔV=0 J Q=U=48968 J

2. 64g O2在,25℃时,绝热膨胀至,计算Q,W,ΔU,ΔH,已知:双原子分子Cp,m=,Cv,m=。 (1) 若此过程可逆地进行;

100℃ 100dm3 n1(g) 100℃ V2 n1(g) 100℃ 10dm3 n2(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