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点一理学的发展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传播和①佛教的盛行,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②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套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③天理”,并认为其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④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逻辑上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3)方法论:格物致知。

(4)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⑤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⑥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概念辨析“格物致知”的含义“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1 / 19三、理学的发展——陆九渊的心学1.主张(1)核心命题是“⑦心即理也”。

(2)主张“⑧发明本心”。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2.影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图解历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材补遗鹅湖之会: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之间的思想分歧而“会归于一”,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就“为学之方”等展开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朱陆双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朱熹侧重于“道问学”,先博后约,通过泛观博览后归之约来认识天理,陆氏以之为“支离”;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忽视知识积累,以求顿悟,直指人心,朱氏认为“太简”。

如此双方形成治学方法之争。

朱陆之争由朱陆之异所引起,双方的鹅湖治学方法之争辩在学术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使得双方的观点进一步明确,各自在考虑对方批评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由此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探究点“理”与“心”的激荡——儒学的复兴◆史料实证2 / 19史料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2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史料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史料解释(1)史料1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指出理生万物,第三句指出理无处不在,第四句说明伦理纲常等都体现了“理”。

(2)史料2中,第一句强调“心”是万物本原,第二句指出良知无处不在,第三句指出求理不必外求,恢复良知即是天理。

(3)史料3指出理学的消极影响,“理”成为扼杀人性的工具。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其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提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提示消极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了思想。

3 / 194 / 19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提示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史论归纳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范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体系的因素,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囊括天人关系在内的哲学理论体系。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这区别于先秦、汉唐以政治为哲学核心的思想。

(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如借鉴佛教的禁欲主义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等。

2.影响(1)积极影响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影响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进步思想。

考点二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一、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①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2.天文历法(1)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5 / 19(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②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二、文学成就1.宋词(1)形成: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3)代表作家:③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④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1)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

误区警示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三、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四、绘画1.文人画:宋代时期,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更注重诗意。

2.风俗画:宋代以后,伴随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成为画坛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⑤清明上河图》。

归纳总结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6 / 197 / 19(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图解历史 山水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探究点一 农耕经济下的古代科技◆史料实证史料1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 数学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7 7 8 8史料2 与西方相比,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史料3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史料4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史料解释(1)史料1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图上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史料2主要说明“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相当薄弱,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史料3主要说明了四大发明在欧洲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史料4强调了科技成果在中外的不同用途。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根据史料3、4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和影响1.特点(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8 / 19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在15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3.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探究点二市民文化的发展◆史料实证史料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正大堂皇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