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夏到汉代俗乐舞的发展概况

从夏到汉代俗乐舞的发展概况

从夏到汉代俗乐舞的发展概况俗乐舞,是一种民间风俗推崇的民间乐舞,从目前出土的文物上看,最早的文物主要是夏代的,如1980年在山西临汾地区襄汾县陶寺出土的文物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约在公元前4300余年,相当夏代。

所以推算夏代应该是乐舞的兴起阶段,到了汉代达到一个繁荣时期,可以说汉代是俗乐舞的时代。

古代人们主要用舞蹈来祭祀,以取悦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后来除了这些之外还用来供统治者娱乐等。

随着舞蹈的发展,其内容不断被丰富,如原来都是很简单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到后来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扩大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演出场面是很生动的,如我在上课的时候留意到老师投影出来的一幅画,场面非常壮观动人,里面有很多种表演,如一大群舞女在婀娜多姿地跳舞,有壮士在飞奔的马上表演高难度动作,更有人一只手举着长棍,而棍上还有几个人在表演杂技,其动作灵敏得像个猴子,对比现在应该很少人敢这样做,一不小心就会丢性命的,我当时深深地被人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

西周盛行雅乐舞,周王朝建立后,宫廷设置舞蹈机构,在整理前代遗存乐舞的基础上,结合新编乐舞,与宗法礼制对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强调乐舞的政治和教化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

秦始皇灭六国,八方乐舞齐聚咸阳,各国不同风格的舞蹈大大促进了俗乐舞的交流和发展,为汉代舞蹈的繁荣埋下了伏笔。

到了汉代,俗乐舞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其原因主要是俗乐舞的兴盛,是适应了社会发展、文化需求、放开了礼教对乐舞娱乐功能的禁锢。

汉代国力强盛,经济强盛,所以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比较开放,所以俗乐舞就有了发展的机会。

同时,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乐府机构专门管理俗乐舞,汉武帝也深感俗乐舞的艺术魅力,因此俗乐舞成了宫廷舞蹈节目的主要内容。

俗乐舞经常和杂技和武术一起在角抵百戏中表演,相互发生多方面影响,汉代杂技中许多跳、转、滚、翻、扑、跌的技巧被舞蹈吸收,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丰富多彩的舞蹈。

俗乐舞的发展主要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影响,如西周实行礼乐制度,有严格的封建礼教,因此盛行雅乐舞,这是俗乐舞没有发展的机会,而到了汉代,汉武帝设立乐府,专门管制乐舞,这时候俗乐舞得到了发展的良好时机并迅速繁荣。

总结起来,俗乐舞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夏开始兴起,之后一直到春秋战国都是发展时期,且速度比较缓慢,秦汉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汉代达到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