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

生命科学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一、生命重大历史事件:1、分类法则(林耐)2、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3、进化论[物种起源](达尔文)4、遗传规律(孟德尔)5、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沃森、克里克)[进入分子水平标志]6中国科学分子水平成就:(1)结晶牛岛素(2)酵母菌丙氨酸转移糖核酸7、克隆羊“多利”8、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二、生命科学研究手段:1、早期:比较法、描述法2、主要方法:实验法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四、显微镜的使用:1、结构:2、低倍镜与高倍镜成像特点:(1)低:细胞小、细胞多、光线亮(2)高:细胞大、细胞少、光线暗注:在显微镜成像,像在视野中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计算: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水:1、特点:含量多(无论什么细胞,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最少是无机盐)2、作用:(1)生物体(细胞)的成分之一(2)化学反应的介质(3)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作用(4)参与水解反应(水是反应物)(5)调节、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3、形式:(1)自由水(可流动)(2)结合水(不能流动,与化合物结合)注:①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越大,生命活动不旺盛;比值越小,生命活动旺盛②占细胞干重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二、无机盐:1、形式:大部分离子状态,少部分化合物注:无机盐的比值很小2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1)铁:血红蛋白(红细胞);缺少会贫血(2)钙:骨骼、牙齿;缺少会抽搐(3)锌:植物生长,动物智力;植物缺少幼叶、茎仰制生长,动物智力低下(4)碘:甲状腺激素;缺少会甲状腺肿大(5)镁:叶绿素;叶脉缺绿,叶片变黄、变白四.1、基本单位:葡萄糖2、单糖:(1)五碳糖:核糖(RNA成分)、脱氧核糖(DNA成分)(2)六碳糖:葡萄糖(动、植物)、果糖(植物)、半乳糖(动物)一一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3、双糖:麦芽糖(植物)、淀粉(植物)、糖原(动物)一一能源物质4、多糖:纤维素(细胞壁)[植,高尔基体];淀粉(储能物质);糖原(储能物质)五.脂质:1、基本单位:脂肪酸+甘油2、脂肪:(C、H、O)(1)饱和脂肪酸(碳碳单链)(2)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链)(3)能源物质,与糖类、蛋白质相比,脂肪能量是它们两倍3、磷脂:构成细胞膜(C、H、O、N、P)4、胆固醇:(C、H、O)(1)动物体内某些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2)维生素D的原料六、核酸:(C、H、N、P)1、储藏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2、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4种(A、G、C、T)3、核糖核酸(RNA):单体,4种(A、G、C、U)七、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多、含量少、作用大、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1、种类:(1)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122、缺乏:A一一夜盲症D一一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B1一一神经炎、脚气C一一坏血病八、蛋白质:(C、H、O、N)1、氨基酸通式:注:氨基、羧基、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同氨基酸R基不同2、肽键形成:过程:注: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氨基脱去一个水分子;水中的氢离子来自氨基与羧基,氧离子来自羧基3、计算:(1)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多肽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8 4、氨基酸多样性的原因:(1)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2)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一、细胞膜:1、成分:(1)磷脂(骨架)(2)蛋白质(少量多糖)[糖蛋白]:接受外界信号2、结构:3、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1)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C高===>C低,不消耗ATPa.自由扩散:直接通过磷脂分子层(一般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b.协助扩散:载体协助(因为载体蛋白有限,V有一个饱和值)注: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吸收水是被动运输,吸收气体是被动运输(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C低===>C高,一定要载体,消耗ATP (3)胞吞与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消耗ATP4、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流动性(蛋白质、磷脂是可运动的)(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5、植物渗透吸水原理:(1)条件:a.大液泡(成熟细胞)b.细胞内部存在浓度差Ⅰ.内<外:渗透失水(质壁分离)Ⅱ.内>外: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注: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与细胞壁分离二、细胞核:细胞代谢中心、调控1、核膜:双层膜,有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2、核仁:无膜,合成核糖体的场所3、核基质:细胞核代谢场所4、染色质:遗传物质三、不同显微镜下的看到的结构:1、光学显微镜:显微结构2、电子显微镜:亚显微结构四、细胞器:1、动物:(1)线粒体:双层膜,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旺盛:线粒体多)(2)内质网:单层膜,面积大,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a.粗面内质网:有粒的b.滑面内质网:无粒的(3)高尔基体:单层膜,蛋白质加工、运输、转运、分泌蛋白质(4)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5)中心体:无膜,细胞分裂(6)溶酶体:单层膜,吞噬异物、消化与免疫((7)液泡:低等动物)2、植物:(1)线粒体(2)内质网(4)核糖体(5)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细胞壁)场所(6)叶绿体:双层膜,光和作用场所(7)液泡:单层膜,细胞吸水、失水(渗透)(8)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形状((9)中心体:低等植物)五、原核细胞:1、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各种细胞器2、主要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抗生素除了青霉素与头孢)、蓝藻、颤藻等3、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组成的拟核,只有核糖体形成的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主要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五、病毒:1、定义:不是细胞,很小,主要成分是核酸(一种病毒只有一种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不能独立自主的代谢(寄生性)2对生物作用:(1)有害:使动、植物生病(2)有利:对付细菌感染;防治害虫;转基因技术(3)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六、三者比较: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化学反应类型、特点:1、合成反应:小分子===>大分子(C6H12O6===>糖原,特点:产生水分子,消耗ATP)2、分解反应:大分子===>小分子(氨基酸===>蛋白质)(1)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子(麦芽糖+H2O===>2C6H12O6)(2)氧化还原反应:脱H,不消耗水分子(C6H12O6===>H+C3H4O3(丙酮酸))二、酶:1、定义:酶(蛋白质,少数RNA)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大分子物质2、特点: (1)高效性 (2)专一性(3)化学反应后数量、性质不变 3、影响酶活性因素: (1)温度: (2)pH 值: a.口腔:中性 b.胃:1--3 c.小肠:7--9 四.ATP :1、A-P~P~P :腺苷三磷酸(A :腺苷;P :磷酸键;-:低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储能))注:是结构简式不是分子式 2、转化:能量Pi ADP ATP 2、酶1酶++−−−−−→←注:酶1:ATP 水解酶;酶2:ATP 合成酶(1)———>释放能量(能量来自末端“~”断裂,直接提供生命活动(ATP 是直接能源,C 6H 12O 6)(2)<———能量储存(能量转移) 3、总结:(1)能量不可逆,物质是可逆的(2)ATP 产生场所:光和作用(光反应(叶绿体)); 呼吸作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五、光和作用: 1、实验历史:(1)柳树实验(赫尔蒙特实验):证明植物增重来源 于水(2)普里斯特利与英格豪斯的实验:证明光照产生氧 气(3)紫苏植物实验(半遮光实验):证明光和作用除了 氧气还有淀粉过程:黑暗(饥饿)处理===>半叶光照===>褪色===>滴碘液(光照部分蓝紫色;遮光部分淡黄色)(4)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和作用的氧气来自水 2、叶绿体结构:a.双层膜(外膜、内膜)b.基粒(内囊体组成,发布光和色素)c.基质3、线粒体与叶绿体区别:4、提取色素实验: (1)步骤:见书(2)特殊化合物的作用: a.SiO 2(石英砂):帮助研磨 b.CaCO3(碳酸钙):保护叶绿素 c.色素溶于无水酒精(3)色素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4)结论:胡萝卜素:(橙色)最快 叶黄素:(黄色)其次 叶绿素a :(蓝绿色)再次叶绿素b :(黄色)最后 注:蓝紫光最好,红橙光其次 5、过程: (1)总式:22光能、叶绿体22O O CH O H CO +−−−−−−→−+ (2)光反应:a.光能===>活跃化学能(产生ATP )b.光能激活叶绿素a 释放高能电子 (3)暗反应:a.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b.不产生ATP ,消耗ATP注:光合作用是绿叶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 合成有机物并释放O 2,光能===>化学能(氧气来自光反应的水光解) 6、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1)内因:叶绿体数目(2)外因:光照强度、CO 2浓度、温度六、呼吸作用:1、总式:能量O H 12CO 6O 6O H 6O H C 22酶226126++−−−→−++ 2、过程:四、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能量CO 2O H C 2O H C 62酶6126++−−−→− 2、乳酸发酵:能量O H C 2O H C 363酶6126+−−−→−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六、生物体内物质转变:1糖类代谢:(1)氧化分解:糖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能量 (2)合成多糖物质:单糖脱水缩合成多糖 (3)转变为高能量物质——脂肪 (4)转变形成氨基酸2脂类代谢:(1)甘油代谢(2)脂肪酸代谢(3)脂肪的生物合成和分解3蛋白质代谢:(1)合成新的蛋白质:新的氨基酸和原有的氨基酸作为合成新蛋白质的原料(2)脱氨基加入糖代谢4、相同点与不同点:(1)共同产物:CO2、H2O、ATP(2)共同中间产物:丙酮酸(3)蛋白质特有产物:尿素5、食物的营养素(七大类):糖类、脂类、蛋白质、水份、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不消化、吸收)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感受器:1、皮肤感受器: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位分布较多a.温度感受器b.痛感受器c.接触感受器d.压力感受器2、光感受器:眼视觉形成:物像===>折光装置===>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视觉形成)注:①视细胞:视杆细胞(光亮);视锥细胞(颜色)②视网膜成像是倒像3、声波感受器:耳(物理)听觉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听觉形成)注:前庭器:半规管、前庭(平衡感受器)4、特殊的感受器:物理(1)侧线:鱼类,感受水流和定方位(2)颊窝:蛇类,红外线感受器5、嗅觉感受器:化学(1)人:位于鼻腔顶端的黏膜中嗅细胞(形成嗅觉)(2)昆虫:触角(嗅毛)6、味觉感受器:化学二、神经系统:1、反射:受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反射通过其完成的五个环节: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3、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4、神经冲动传导:(1)未受刺激:内正外负(静息电位)(2)受刺激:内负外正(动作电位)(3)原因:钠离子大量内流注:①膜内侧产生局部电流(正===>负)②神经纤维上冲动传导是双向的③以生物电为基础(电信号形式传导)5、突触传递:胞吐(1)过程:上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破裂释放神经递质===>前膜)===>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2)突触传导靠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完成三步骤: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传导是单项的(前膜===>后膜)三、脊髓:1、结构:(1)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外围)———传导束(2)灰质:细胞体集中(蝴蝶形)———神经中枢(低级)2、功能:(1)反射功能:灰质中低级神经中枢(2)传导功能:白质中传导束3、牛蛙脊髓反射实验:(1)切蛙脑用处:排除脑的影响(2)割脚趾皮肤、破坏脊髓的作用:论证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四.大脑:1、结构:2、高等动物反射:(1)非条件反应:先天性反射,天生就会(2)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需要学习、训练、强化,脑参与),形成后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反射五、自主神经调节:1、交感神经: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胃肠蠕动减慢2、副交感神经: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六.人体内分泌腺:1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盐、糖代谢)(2)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应急反应)2、甲状腺:甲状腺素(促进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失调:(1)分泌过多:心跳、呼吸、代谢快,情绪易激动(2)分泌过少:反应迟钝,心跳、呼吸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