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 1 - 肥东发展与改革 肥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总第18期) 2008年4月23日

------------------------------------------------------------------------------------------------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赴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好我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我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助推肥东跨越式发展,经县领导同意,4月18日下午,县发改委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前往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垣县概况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北依濮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机械之乡、医疗器械 - 2 -

之乡,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系“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 目前,该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排序第33位,较1990年前移了59个位次。近5年来,长垣县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30%左右,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0%以上。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2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170.8%。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增长17.3%。 二、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地处黄泛区的长垣县,近年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得知,这主要得益于长垣县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城镇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六大经济板块(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流通、特色农业、劳务 - 3 -

输出、生态养殖)和四个产业集聚区(起重工业园区、医疗器械集中发展区、商贸轻工集中发展区、新城工业集中发展区),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发挥民营优势,加快产业集聚。自2002年以来,长垣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突出重点,抓大育小,培育全民创业主体。他们鼓励经济能人办企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形成了“人回转、钱回流、厂回迁、业回创”的创业局面。如今,全县共创办回归企业920家,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实施“双强”带动工程,引导基层干部带头兴办经济实体。仅农村“双强”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就达300多家。通过开展“民营企业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化方向发展,组建了卫华、飘安、长远等10家企业集团。目前,这个县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已有32家,超亿元的有21家,超10亿元的有2家。卫华牌桥、门式起重机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亮点。据统计,5年来长垣已有42亿元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占城建总投资的80%;有5亿元投入教育领域,建成了博大烹饪等10多所民营学校;有4.4亿元投入卫生领域,建成了宏力医院等5家民营医院。“长垣厨师”“长垣防腐”“长垣建筑”等已发展成为长垣的优秀劳务品牌。全县起重机械行业吸纳从业人员4万人,医疗器械行业吸纳从业人员3万人,防腐业吸纳从业人员8万人,建筑业吸纳从业人员5万人,厨师行业吸纳从业人员2.5万人。 - 4 -

(二)建设工业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围绕全县六大经济板块,长垣县科学编制县域产业集聚规划,整合县域资源,着力解决工业布局中“散、小、多”的问题,先后建设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市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新城工业聚集区、蒲东工贸聚集区。坚持科学规划,采用“增长单元”的空间发展模式和“滚动发展”战略,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产业集聚留足充分的发展空间。如起重工业园区近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亿元,建设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51家,先后被确定为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被列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八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的投入,统筹园区空间布局,集中建设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增强园区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吸引力。目前,全县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和美化、绿化、亮化。鼓励现有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规定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建设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以此实现产业集聚,建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对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外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实行分利税、分产值等异地招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经营、合理定位,提高了工业园区的规模、档次和水平。目前,医疗器械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入驻企业25家,年实现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9亿元,创汇 - 5 -

320万美元。新城工业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4.68亿元,入驻企业22家,已初步形成以起重机械、防腐材料、绿色食品、管业制造等优势行业为主体、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区。蒲东工贸集中发展区累计吸纳社会资金16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建成了蒲东家具广场、长城商贸城二期等重点工程,有效聚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三)实施龙头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扶持重点骨干企业,支持、鼓励现有的民营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合发展意识,通过区域内的资产重组,开展企业间、地域间的合资、合作,走外向拓展之路。目前,全县民营企业达3836家,先后组建了卫华、重工、驼人、矿山等10家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卫华集团、飘安集团、新乡矿山、长远集团、新乡宇安、豫牛公司等6家企业被农业部确认为大型企业。积极培育涉农龙头企业,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63家,宏力集团、金鑫公司2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长远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鑫公司、飘安集团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宏力高科无公害红提葡萄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发展新兴产业,坚持一手抓优势产业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精密机械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今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知 - 6 -

名度撬动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卫华集团跻身全国机械制造500强,“卫华”牌单梁起重机销量全国第一,电动葫芦销量全国第二,总体销售产值全国第三,“卫华”牌桥、门式起重机械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全县共有“飘安”、“卫华”、“揽日”、“豫中”、“长远”5个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产业集聚。长垣县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抓手,在城区规划建设新城工业聚集区、商贸集中发展区,努力提高承载能力。先后实施了工业、市场、教育“三个集中”,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县城、重点镇和行业龙头集中,使企业产品上档次、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实现民营企业的由小到大、集群发展。以打造豫北最大的商贸城为目标,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性商场、专业性批发市场,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全县的高中教育全部集中到县城,不仅提升了教育水平和质量,而且也有效地膨胀了城区人口,促进了城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按照“一城四办(事处)”的发展思路,重新修订县城规划,县城规划日趋合理,县城功能逐步完善,县域品位不断提高。先后吸纳社会资金2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城市重点建筑,开工建设了23条城市道路,形成了六纵六横、外环内环相连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区面积发展到20平方公里。启动了城区供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 - 7 -

生县城”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监督管理力度,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深入开展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创建活动,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积极引导各类要素主体向城区和小城镇有序集中、集群发展。魏庄镇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镇,在河南省乡镇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居第9位。 (五)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产业集聚。为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全民创业的“活水”,长垣县着力培育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长垣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政府欢迎创业、民众创业光荣”,“艰苦创业有功、劳动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市场准入、税费、就业、融资、用地、价格、产权变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进入工业聚集区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两免三减半”,项目建设期间各项规费的收缴统一享受市定工业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全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全面、周到、热情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请回来,实行“引资、引智、引牌、引市(场)”并重,吸纳一切有利发展的生产要素,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第三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东莞(长垣)县情说明会等活动,建立了中国中小企业长垣网站,宣传推介长垣,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强化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重奖,对项目建设不力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在全县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良好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