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植保概论 课程编号 1202097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Plant Protection 课程类型 科类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全校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植保概论为上述各专业的科类方向选修课,讲授有关植物保护专业知识的各个方面,如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农田杂草和农田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与策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药管理等各方面,为非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植物保护学基础知识、技术和农药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非植保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有可能遇到的植保方面的问题,有清楚地认识,并能做出较准确地初步判断和妥善处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2学时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 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8学时 1 3 2 2 第三章 植物虫害 第五节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六节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七节 植物害虫及其危害 第八节 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8学时 2 2 3 1 第四章 农田草害 第一节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 第三节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 3学时 1 1 1

第五章 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 0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2学时 0.5 0.5 0.5 0.5

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第一节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第二节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6学时 5 1 第八章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 水稻病虫害 第二节 小麦病虫害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 第四节 果树病虫害 第五节 蔬菜病虫害 6学时

第九章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1学时 合计 36 3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概念 1. 植物保护的对象 2. 植物保护的目的 3.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 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 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 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 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1. 植物病害的定义 2. 植物病害的症状 3. 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 1. 真菌 2. 原核生物 3. 病毒 4. 线虫 5. 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 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原物越冬、越夏和传播特点,不同类群病原物的传播特点和介体;初侵染和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传毒媒介。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1. 柯赫法则 2.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3.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的内容和适应性,隐症现象,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和线虫病害的症状及诊断。 本章重点是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难点是区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虫害,为实践中的诊断做好准备。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理解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中的薄弱环节,掌握诊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第三章 植物虫害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结构 1. 昆虫的形态特征 2.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习题要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头式,昆虫触角、翅、足的基本构造及功能,单眼和复眼的特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功能和重要性;昆虫体壁及各内部器官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马氏管,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等等。 第二节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昆虫的变态发育 3. 昆虫的世代 4. 昆虫的生活史 习题要点:比较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不同特点,昆虫的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幼虫和蛹的类型,昆虫的蜕、龄期和虫龄,世代、孵化、化蛹、羽化、补充营养、性二型现象、多形现象、产卵前期、一化性和多化性昆虫、世代和世代重叠,休眠和滞育,各种习性或趋性。 第三节 植物害虫及其危害 1. 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 2. 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 3. 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8个重要的昆虫目的特点及其中常见的害虫,不同类群害虫的危害特点。 第四节 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1. 螨类的形态特征 2. 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 3. 螨类的生物学特性 4. 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常见的害螨及其习性。 本章的重点是重要害虫和害螨的形态和危害特点;难点是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找出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理解昆虫种类的多样性,掌握其鉴别特征和生活习性及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第四章 农田草害 第一节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1. 杂草的概念 2. 杂草的适应性 3. 杂草的繁殖能力 习题要点:杂草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 1. 杂草个体生态

2. 杂草种群生态 3. 杂草群落生态 4. 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 习题要点:杂草休眠的内因和外因,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杂草的竞争临界期和经济阈值,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化合物的来源与作用方式,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第三节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 1. 杂草的分类

2. 主要杂草种类介绍

习题要点:杂草的形态学分类,主要的杂草种类和河发生危害特点。 本章重点是杂草的识别及分布特点,难点是充分利用他感作用等特点防治杂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掌握杂草的有效防治方法——不仅是化学除草。 第五章 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不作讲解)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1. 病害流行的概念 2. 病害流行的类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习题要点:病害流行的三要素,积年流行病害河单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三角与病害流行。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1. 害虫种群及其特征结构 2. 种群消长类型 3. 种群的生长型 4. 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作用 5.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 习题要点: 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1. 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2. 病虫害预测技术 习题要点: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调查的类别及田间病虫情的表示方法,病虫草害预测内容和方法的相同与不同点,有效积温法则,预测预报。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1. 杂草群落演替 2. 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 3. 杂草种群动态研究预测 习题要点:影响杂草演替的因素,演替的对策及预测。 第五节 农业鼠害预测(自学) 本章重点是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难点是对重要有害生物进行准确的预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类群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方法,理解在发生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掌握基本的测报方法。 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第一节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1. 植物检疫 2. 农业防治 3. 作物抗害品种的应用 4. 生物防治 5. 物理防治 6. 化学防治 习题要点:各个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1. 防治策略的演变 2. 综合治理策略 习题要点: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植保方针,构建防治体系的因素。 本章重点是防治策略的确立,难点是构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体系,而不是各种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