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小时书店阅读学案

24小时书店阅读学案

息县一高语文组高二上学期阅读学案(第4期)制作人:刘润青审核人:周平付邢大辉时间:2017-9-21合肥“暖心书店”24小时营业:每晚接纳数十名拾荒流浪者过夜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拾荒者也可在此过夜。

这两天,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因善意地接纳而爆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暖心书店”。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副店长毕升思说,来店里的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也会经常看着看着书就入睡了,“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毕升思今年26岁,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很轻柔,2012年大学毕业不久,她就来到三孝口店工作,见证了书店的转型发展。

“暖心书店”的夜晚片段,通过照片在网上爆红,但在她看来,那只是她跟同事700多天坚守中的普通一晚。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首家“实体书店提升转型”的示范,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于2013年6月重装开业,力图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科技体验中心。

2014年10月31日,书店开始24小时运营,成为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天候书店。

“24小时书店,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是深夜里城市的一盏明灯”,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书店50多名员工的心中。

对员工们而言,这盏“明灯”对所有人发光,不管你是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

毕升思说,在书店转型为24小时书店时,他们就曾预判会有拾荒、流浪人员过来,当时他们的选择就是接纳。

两年多来,每晚到店里来过夜的拾荒、流浪人员有三四十人,比较固定的有一半,另一半多是临时在这里过夜。

每晚9点半之后,书店四楼、五楼的24小时区域,就会逐渐有很多读者过来,12点之前,大多数人会陆续离开。

12点之后,拾荒、流浪人员会相继来到这里。

“他们进来都很安静,跟普通读者各占一半,而且没有一来就睡觉的。

”毕升思说,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他们睡着时,经常有打开的书本盖在身上、放在头边。

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被子等物品进来,但早上7点左右离开时,都会把东西收好带走。

偶尔,也会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人员进来,值班的店员和保安,会尽量劝说其到一楼,那里也有休息的地方,而且不会打扰到其他夜读的人。

两年多来,书店夜间客流逐渐增加,2015年自晚上9点30分到次日9点,全年夜间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

为此,店里增添了不少充电装置、热水瓶和椅子。

书店50多名员工,每个月会有10个人上夜班,分成两班轮流值守。

20多万册图书的打理、店内卫生的打扫,会让工作比较辛苦,但他们仍在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跟书打交道时间长了,看到有人在这里看书,我们就会感觉很温心。

”毕升思说:“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让24小时书店照亮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实体书店经营举步维艰,很多知名书店接连关张。

但正是来自宝岛台湾的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给实体书店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以西安的曲江书城为例,不仅卖书,还有各式饮品、甜品;各方文艺大咖来开讲座、做分享,让原本印象中冷清的书店也会一下子挤得水泄不通;装修格调精致,还引进了礼品、绿植等文艺元素,作为与曲江书城一脉相承的阅西安城市书房,无疑延续了这种精神气质。

在阅西安书房读书的读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传统书店的空间划分和装修设计偏向商业化,不鼓励顾客长时间停留和阅读。

在互联网平台的冲击下,这类书店很难长久生存。

与此相反,24小时书店更注重体验感,将文化熏陶、互动交流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人们在这里完成了消费,更读懂了生活。

其实24小时书店带给城市更多的东西是——温暖。

”24小时书店让情怀也能当饭吃近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新华书店创办的24小时营业书店正式运营,成为天津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24小时书店。

如果说书店是城市的精神地标,那么24小时书店就是城市精神地标中一盏不灭的灯。

24小时书店概念自诞生之初,就受到读书人的高度关注,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就是《24小时书店》。

在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24小时书店逆势而行,让读书人短暂兴奋之余,不免忧心:情怀能否当饭吃?如今,电子阅读、网络销售成为纸质阅读、书店经营的强有力竞争者。

而实体书店所面临的难题,24小时书店一样也不少。

要让情怀当饭吃,一要“输血”,逐步把实体书店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享受一定的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等,对24小时书店施以援手;二要“造血”,通过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发掘书店潜力。

创新无止境,不止是卖文创产品,譬如山西“喜悦书吧”采用会员制的销售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这家书店经营者将经营重心由卖书转变为卖服务,读者只要每年交足一定的会员费,就能享受到全年饮品免费、不限次借书等优惠。

虽然他们图书销售利润有限,但凭借会员费的收入,还是在短短几年中开起了6家分店。

无论如何,“24小时营业”作为实体书店一次勇敢的尝试,需要读书人的关注与支持。

合肥24小时书店伴着书香的温情故事不管这个城市多么繁华和喧嚣,当你轻轻推开城市一角书店的玻璃门时,可以一瞬间安静温暖起来。

工作的不顺、情感的失意、创业的挫折,如同时空中轻盈透明的微尘,隐藏到某个不知名的角度。

这些天,位于合肥市三孝口的新华书店意外成为“网红”。

城市的深夜,没有车来车往,渐渐安静下来,无论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还是埋头苦读的大学生,抑或是孤独落寞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捧一本书,与城市一起送走黑夜,迎来第二天的阳光。

深夜,记者走进书店,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一起分享这份书香和感动。

人物:梁倩倩,年龄:23岁,职业:护士夜晚11点半,在书架一侧席地而坐的梁倩倩起身,轻轻地将手里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放回书架,两个多月来,她已经渐渐熟悉这个书店的每个角落,谙熟每一类书籍所在的位置,每天下班,花上15分钟骑自行车,来到这里看书,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习惯。

与书店的缘分,还要从3年前说起。

2013年,梁倩倩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城的一所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很快,初上班的欣喜就被日夜轮转的值班冲淡。

繁杂的工作,漫长的熬夜,微薄的工资,让孤身一人在异地工作的梁倩倩觉得焦虑和孤单。

“究竟是我能力不行,还是运气太差”,梁倩倩一次次地这样问自己。

偶然的一次机会,下班后的她被身边的一位同事带到三孝口的新华书店,她一下爱上了这里。

“一开始喜欢在书店的最中央区,阅读畅销书,可是心灵鸡汤的类的书籍看得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有些腻”,梁倩倩说,最近看得最多的是名著,让她收获最大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最爱书中少平这个人物,从他身上,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不管遇到何种艰难,只要你敢闯,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我现在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我喜欢现在的生活,也不会再抱怨和迷茫”,站在书架边的梁倩倩,用手推了推眼镜,浅浅的微笑,分外美丽动人!人物:张思远,年龄:21岁,职业:在校大学生与张思远交流时,已经接近午夜时分,他正倚在书柜边专心的翻看心理学书籍,这一晚和很多平常的夜晚一样,他打算留在书店过夜。

张思远来自肥东农村,目前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是一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

张思远告诉记者,其实他更喜欢研究心理学,只要有时间,就会到这里的翻阅心理学专业的书籍,未来他打算攻读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认为打骂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小时候也有过被打经历的张思远,无意中接触到心理学知识,看到书籍里精确地分析出孩子的心理变化,让他感同身受,并很快化解了积藏多年的“心结”。

“前20年,我对自己分析的很少,打算用后面的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些少年老成的张思远说,心理学是一门很玄妙的学问,能够把人一生每个阶段的心理历程分析的很全面、准确。

“有时看书看晚了,就会在这里过夜,我喜欢这里的环境,温暖舒适,书的类别也很全”,说话时,张思远脸上有着很多同龄人身上没有的稳重和成熟。

人物:张云,年龄:31岁,职业:图书管理员晚上9点半,张云早早来到书店,按照值班表,今晚她在新华书店的三楼当班。

在新华书店工作多年的张云,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

3年前,新华书店三孝口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往“严肃劲”变身“文艺范”,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读者,还在全省首创设立了24小时营业机制。

“更时尚、更清新、更温暖”,张云对改造后的新华书店这样评价。

3年来,这里的深夜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看书、过夜的读者,有些是匆匆过客,有些已是熟人,张云能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或多或少读出背后的故事。

时间久了,张云把晚上在这里过夜的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刚刚走入社会,经济条件窘迫的年轻人;一类是在外拾荒,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还有一类是有家不回的孤单寂寞的人。

“有一位老人,他有家却不愿意回,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回到家后更感觉孤独。

还有些外地的年轻人,因为经济困难,晚上无房可住,也会到书店过夜”,张云说,书店里的营业员从来不会打扰每一个在这里看书或者过夜的人。

晚上书店还会给读者免费提供热水,希望更多的人爱上这里,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每个城市都要有一个让人心灵安静的地方,书店绝对是最好的去处。

漫漫长夜,一杯咖啡,一本书籍,那盏深夜为你点亮的灯,总能让寒冷变得格外温暖。

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对我们来说,能温暖人心,能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好的。

守望不灭的“悦读”灯火衢州24小时书店能走多远?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了中国24小时书店的先河。

这以后,越来越多的“深夜书房”星星点灯。

今年6月初,龙游出现了衢州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作为为读者提供全天候、兼具自助借还功能和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新型图书馆与书店,面对情怀与现实,衢州的24小时书店又能走多远?夜来书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当然,书房也没有放弃“耳机森林”。

科技创新带来了阅读习惯的变革:当读者手翻累了,眼睛倦了,可以选择用耳朵“听”书。

在碎片化生活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听”书正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接纳。

程胜说:“我们希望给那些喜欢伴随着音乐阅读的读者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

让他们可以用耳朵听衢州的故事,了解衢州的历史。

”于本地人而言,“南孔爷爷的书房”可以是思考、学习和放空之所。

而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里则会成为他们感受衢州文化的一扇窗口,门前的“南孔爷爷”塑像本身就是一道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

理想摇摆——“24小时不打烊”的勇气背后“24小时里,有多少人能来,来做什么,都是我们所不可预测的。

”王淼坦言,“24小时不打烊”的理想,真的很丰满,如一枚成熟稻穗一般。

在现实如此骨感的境况下,“南孔爷爷的书房”于筹划与宣传之时打出“24小时不打烊”的口号,也曾受到许多人的质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