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案例分析练习题概览

税收案例分析练习题概览

增值税1.某商场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销售100元(含税)商品,其成本为60元(含税),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欲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商品7折销售;二是,购物满100元者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价);三是,购物满100元者返还30元现金。

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暂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解:方案一、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售价70元应缴增值税额=70÷(1+17%)×17%-60/(1+17%)×17%=1.45(元)利润额=70÷(1+17%)-60÷(1+17%)=8.55(元)应缴所得税额=8.55×25%=2.14(元税后净利润=8.55-2.14=6.41(元)。

现金净流量=6.41-1.45=4.96方案二、购物满100元者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价)应缴增值税额=100÷(1+17%)×17%-60/(1+17%)×17% +30/(1+17%)×17%-18/(1+17%)×17%=7.55(元)利润额=100÷(1+17%)-78÷(1+17%)-30/1.17*0.17=14.44(元)应缴所得税额=14.44×25%=3.61(元)税后净利润=14.44-3.61=10.83(元)。

现金净流量=10.83-7.55= (元)方案三: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应缴增值税税额=[100÷(1+17%)×17%-60÷(1+17%)]×17%=5.81(元)利润额=100÷(1+17%)-60÷(1+17%)-30 =4.19应纳所得税额=4.19×25%=1.05(元)税后利润=4.19- 1.05 =3.14(元)现金净流量= 3.14- 5.81=-2.67 (元)2.蓝天建筑安装材料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有两大业务,一是批发、零售建筑安装材料,并提供安装、装饰业务;二是提供建材设备租赁业务。

2010年5月份,该公司的经营业务如下:销售建筑装饰材料销售额82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10.8万元;提供安装、装饰服务(不含税)60万元,设备租赁服务(不含税)16万元,共获得76万元。

该公司财务人员根据上述业务和会计资料,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应纳营业税额=760000×5%=38000(元)税务机关经过查账,将其应纳税额调整为:应纳税额=(820000+760000)×17%-108000=160600(元)该计算结果比公司财务人员的计算结果多出了160600-(31400+38000)=91200(元)。

该公司不服,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上级税务机关经过审查,认为原税务机关认定事实清楚,处理结果正确,决定维持原税务机关的纳税调整。

针对本案例,你认为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解:在本实例中,蓝天建筑安装公司的业务既涉及混合销售行为,又涉及兼营行为。

正确的筹划方法:首先应把两大劳务收入,即直接为销售服务的安装、装饰劳务的60万元和与销售没有直接关系的租赁的16万元分开核算。

正确的计算方法如下:应缴纳的增值税额=(820000+600000)×17%-108000=133400(元)应缴纳的营业税额=160000×5%=8000(元)应缴纳税额共计=133400+8000=141400(元)经过筹划,该公司节约税款=160600-141400=19200(元)。

消费税1.乙商场零售金银首饰取得含税销售额10.53万元,其中包括以旧换新首饰的含税销售额5.85万元。

在以旧换新业务中,旧首饰作价的含税金额为3.51万元,乙商场实际收取的含税金额为2.34万元。

计算:乙商场零售金银首饰应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不考虑进项税)。

解:【以旧换新销售金银首饰按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价款确定计税依据增收消费税】应纳消费税=(10.53-5.85)÷1.17×5%+2.34÷1.17×5%=0.3(万元)应纳增值税=(10.53-5.85)÷1.17×17%+2.34÷1.17×17%=1.02(万元)2.某卷烟厂本月销售卷烟100箱,每标准条调拨价格80元。

解:应纳消费税税额=100×150+100×250×80×56%某卷烟厂本月销售卷烟100箱,每标准条调拨价格30元。

解:应纳消费税税额=100×150+100×250×30×36%相关练习3.某化妆品公司在今年2月份将一批自产的化妆品用于员工福利,化妆品的成本是8000元,该化妆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但已知其成本利润率为5%,消费税税率为30%。

注意:从价定率情况下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就是增值税的计税依据!计算该批化妆品的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和增值税税额?解: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加成率)/(1-消费税税率)=8000 ×(1+5%)/(1-30%)=12000元应纳税额=12000 ×30%=3600元应缴纳增值税=12000 ×17%=2040元相关练习4.某企业将10标准箱的自产卷烟无偿赠送消费者,已知该批卷烟的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利润率为5%;计算消费税和增值税?(该批卷烟适用的消费税比例税率为56%,定额税率为150元/标准箱)解:(1)应纳消费税=[100000×(1+5%)+150×10]÷(1-56%)×56%+150×10=137045.45(元)(2)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5%)+150×10]÷(1-56%)×17%=41147.73(元)注意:组价中包含从量征收的消费税相关练习 5.某汽车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小汽车,小汽车不含税出厂价为12.5万元。

5月发生如下业务:本月销售小汽车8600辆,将2辆小汽车移送本厂研究所作破坏性碰撞实验,3辆作为广告样品,2辆移送加工豪华小轿车。

(假定小汽车税率为9%)。

计算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纳消费税:解:应纳消费税=(8600+3)×12.5×9%=9678.38(万元)。

相关练习6.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卷烟,平均价200元/条(均为不含税价格)。

2010年12月将50条卷烟做样品,分给各经销单位;将1大箱卷烟送给协作单位。

(提示:1箱=250条)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解:消费税=[(50+250)×200×56%+(50+250) ×0.6] =3.378万7.某酒业公司签订一份8万公斤的粮食白酒订单,合同规定的不含税价格为200万元,白酒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为50万元,加工成本为44万元。

假设酒业公司适用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请对该酒业公司的加工方式(自行加工、委托加工方式)作出筹划解:方案1、自行加工方式应交的消费税=200×20%+80000×2×0. 5÷10000=48万应交增值税=(200-50)×17%=25.5万应交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48+25.5)×(7%+3%)=7.35万税后净利润=(200-50-44-48- 7.35)×(1-25%)=37.99万方案2、采用委托加工方式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50+44+80000x2x0.5÷10000)÷(1-20%)×20%+(80000×2×0.5÷10000) =33.5万应交增值税=(200-50-44)x17%=18.02万应交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33.5+18.02)x10%=5.15万净利润=(200-50-44-33.5-5.15)x(1-25%)=50.51万如果酒业公司收回白酒后不再进行加工,而将白酒直接交付给定货单位,就不需再缴纳消费税。

方案二较方案一节税:50.51-37.99=12.52万8.甲公司2008年7月销售汽车轮胎10000件,每件价值2000元,另外包装物的价值200元。

上述价格都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汽车轮胎的消费税税率为3%)。

对包装物价值,现在两个处理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采取连同包装物一并销售轮胎的方式方案二、采取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方式(将每个轮胎的包装物单独收取押金234元)从节税的角度出发,应当选择哪套方案? (只考虑增值税、消费税)解:方案一采取连同包装物一并销售轮胎的方式由于包装物作价随同产品销售的,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200)× 10000×17%=374(万元)应交消费税税额=(2000+200)× 10000×3%=66(万元)方案二采取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方式企业将每个轮胎的包装物单独收取押金234元,则此项押金不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税。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1.包装物押金12个月内收回。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2000×17%=340(万元)应交消费税税额=10000×2000×3%=60(万元)企业可节增值税销项税=374-340=34(万元)企业可节消费税=66-60=6(万元)2.包装物押金12个月内未收回。

企业销售轮胎时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2000×17%=340(万元)应缴消费税额=10000×2000×3%=60(万元)一年后企业未收回押金,则需补交增值税=10000×234÷(1+17%)×17%=34(万元)需补缴消费税=10000×234÷(1+17%)×3%=6(万元)这样,企业将金额为34万元的增值税和6万元的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延缓了一年,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见,企业可以考虑在情况允许时,不将包装物作价随同产品出售,而是采用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方式,不管押金是否收回,都会少缴或晚缴税金。

9.某公司既生产经营粮食白酒,又生产经营药酒,两种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分别为20%加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