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实用写作知识概述 应用文写作 课件

一、实用写作知识概述 应用文写作 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应用文在写作 实践等方面均得以稳定发展。曹丕 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 龙》等对应用文写作都有着深刻的 认识和精辟的论述。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应用文 的内容、形式、文字技巧等都较前有所 发展。北宋著名学者苏轼在《答刘巨济 书》中曾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 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 第—次提出了“应用文”一词。但在宋 代,还没有把应用文作为专用的文体概 念。
vs
殷商时期
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 文“卜辞”是我国最古 老的规范文字的物证, 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 史。也就是说,殷墟甲 骨 “卜辞”可视为我国 最古老的应用文。
古代应用文的大致发展脉络
初步形成
发展
三国魏晋南北
秦汉
成熟
唐宋
稳定
元明清
先秦
由孔子编篡的“六经”之一的尚 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以 应用文为主的文章总集,它收录 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 28篇文献。并把这些文体划分 为典(刑法)、谟(策略、计划)、 诰(帝王对臣于的命令)、誓(纪 要)、命(指派、指示)等六种。这 些文种都相当于现代的应用文。 尚书的篇章结构已相当完整,有 条理,有层次,有一定章法,是 我国古代应用文大集,对后世影 响很大。
1931年陈子展的应用文作法讲话是应用文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 一部。他从社会上经常使用的文体中,选出公牍文、电报文、书 启文、庆吊文、联语文、契据文、广告文、规章文、题署文九种。 陈子展关于应用文作法的长篇讲话对后来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研 究有较大的影响。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从组建自己的工作机关起,就有了 自己的公文。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 决议、纲领和宣言。
这些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应用文从内容到形式 不断趋于统一和完善,也为应用文书的写作发展指明 了方向。
四、怎样学习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的作者类型: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应用文的读者类型 1.法定读者 2.专业读者 3.普通读者
应用文的文本模式类型:
1.适用行政文书、事务文书: 凭(依据)——事(事项)——断(希望要求) 2.适用诉状文书: 断(诉讼请求)——事(事实)——析(法律依据) 3.适用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叙议结合的
佐证:通关文牒
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包括元代是应用文字唐宋成熟后的稳 定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其文体类别与体式沿 用唐宋时期的做法,略有变化。如“折”这种 问题在明清两代就非常流行。
明清时期,使用各类公文的要求更加严格。 明清时期,除了官府公文外,其他类型的文也
广泛应用。
佐证:圣旨
奉 天 承 运 诏皇 曰帝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实现了“书同文”,为 公务应用文的统一创造 了条件,由李斯等人制 定了公文格式,对公文 写作制定了—系列规定, 产生了“避讳”制度、 “抬头”制度、“用印” 制度等,标志着公务应 用文的成代以后。公务文书又产生了书(申请)、议(意 见、主张)、策(考试文件)、论(分析道理、判 断)、疏(注释)等公文体式,并明确了下行文种 有“诏”(皇帝的命令)、“令”(指示、指令)、 “诰”(古代一种告诫性文章)、“制”(郡县制 度)、“策”(考试文件)、“敕”(诏书)等;上 行文种有“章”(奏本)、“表”(报告)、 “议”(建议)“奏”(上书皇上)、“疏”(注释) 等,统称“奏议”。
1931年,瞿秋白代表中央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对公文写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
应用文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对其含义也逐渐 有了比较接近一致的看法。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召开了全国各省 市秘书长会议,通过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 法》,为新中国公文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后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使我国公文逐 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
在各自的论著中发表意见,大都认为最早产生 于殷商时期。认为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主要是 用来记载占卦内容的,可以说是殷代王室的档 案,属于公务文书,是最早的应用文。但是…
上古时期
《周易·系辞》(下)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 以治,万民以察。 ”这 里的“书契”即为公务 文书,其作用一是官治, 即百官用书契来治理国 家;二是民察,即万民 用书契来鉴戒自己。这 里的书契即指应用文 。
实用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实用写作?
实用: 指实际使用价值;实际使用;实际应用。
写作: 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传达思想感 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哪些语言文字作品 是体现实用价值的?(应用文)
写作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文学创作,又称艺术写作,是指语言艺术 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的创 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暂行办法》。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
经过六年的实践,1993年,又对《办法》进行修订, 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对《办法》进行修 订,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文概》中第一次 将“应用文”作为术语使用。他说“辞命体, 推之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 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刘熙 载虽然没有阐述应用文的概念,但他指出了应 用文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具有实用、实效的特点。
1911年~1949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公文形式条例,废除了 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式,第一次要求公文写作用白话, 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二是实用写作,又称应用文写作,指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日常生 活中办理公务时使用的具有法定或惯用格式的 体现实用价值的一类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特点
内容的实用性 格式的规范性 时间的及时性 语言的简明性
三、应用文的起源和沿革
关于起源 应用文的起源,我国有不少学者都曾先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