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得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得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得课题就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得改进》。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得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得成分。

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得思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得实验。

教材中选用得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与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得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得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得定量展示,对于严谨得科学学习来
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得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得大气压强还未
学习,学生最难理解得就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得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与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得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

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得气密性,
2。

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得在
于证明这就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得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得空气体积就是多少
ml?(用于测定空气得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
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得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瞧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得空气,就是导管内得气体,不就是集气瓶内得空气,也恰恰就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得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得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得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得气体
体积为50ml。

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得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得体积。

实验后,精确得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得量,就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得量.
2。

从始自终,都维持着瓶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氧气得充分反应,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不断地通过导管,从量筒内自然地流入集气瓶,在没有学习大气压得情况下,可理解为,集气瓶内得气体不断减少,外面得水不断补充,无需过多得解释气压得变化.
3。

集气瓶在实验前被润湿,并留有存水,有利于五氧化二磷得吸收,并冷却装置,装置容易冷却,倒立集气瓶,即可用水冷却,让体系温度降低,很快地恢复到反应前得初始温度。

4.实验过程中,排出了导管内得空气,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实验误差。

5。

实验现象明显,读数精确,有说服力。

附:本人觉得这个实验得改进,虽然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这个实验得改进被抛弃觉得深为可惜.正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实验一样,将一个软塑料瓶装半瓶水,收集半瓶二氧化碳,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扁,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实用。

发布在博客上,希望通过我得博客与同行交流,对从事九年化学教学得同行们有益。

也期待抛砖引玉,得到同行得进一步改进.本人查阅了网络与相关资料,没有发现与本实验相似得改进,有原创性。

本实验成功得关键:1、气密性好;2、红磷一定要剧烈燃烧,否则氧气不能充分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