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岩溶地貌PPT课件
4
按侵蚀营力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1、水力侵蚀:降雨和径流(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冲刷、溶解作用造 成的侵蚀。 2、风力侵蚀:风的吹扬和风中所带砂粒等所造成的侵蚀。 3、冻融侵蚀:由于土石中水的冻融交替,使岩体破碎和岩土作上下 或水平运移。 4、重力侵蚀:疏松的土石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运移。如泻溜、 崩塌、滑坡。 5、冰川侵蚀:冰川缓慢运动中,对冰川谷的锉磨、挖掘作用。 6、人为侵蚀:人们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侵蚀。 7、动物侵蚀:由动物(如牛、羊、鼠类)啃食、践踏、挖掘等活动 造成的侵蚀。
地貌因素
平坦地区地下水以水平流动为主,常发育地下廊道和暗河。地面坡 度大的地区,地表水流动快,滲透量小,不利于喀斯特发育。
水文动态
垂直下滲带:易发育漏斗、落水洞、垂直溶洞: 季节变动带:雨季有利于水平溶洞发育,旱季有利于垂直溶洞发育; 水平流动带:有利于溶洞、水平通道、和暗河; 深度滞留带:地下水具有承压作用,水流极为缓慢,喀斯特作用不明显。
24
Karst地貌地带性特征
(2)地中海型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为代表,该地夏季干热,冬 季湿冷,喀斯特不如热带典型 。高原上以溶斗、 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盲谷、干谷为典型。
25
Karst地貌地带性特征
(3)温带型
2种: 温带季风气候区岩溶 温带干旱区岩溶(干燥型)
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雨季降 雨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地貌不发育,只有一些小的溶蚀 浅沟,但地表水渗入地下滞留时间较长,地下溶洞较发育。 例如我国华北地区(晋、冀、鲁、豫),地表岩溶地貌很少 见到,但有许多溶洞。
18
Karst作用过程
Karst作用的化学过程: CO2+H2O+CaCO3⇔Ca 2++2(HCO3)-
正反应代表溶蚀;逆反应代表淀积。
19
Karst地貌发育过程
(1)幼年期阶段 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 蚀作用,地面常出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
20
Karst地貌发育过程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CO2含量。
✓水的流动性。流水溶蚀能力强,静水的CO2很快会饱和 从而失去溶蚀能力。流水能增大与其接触的岩石的面积, 从而增强Karst强度。
17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
气候因素、地质因素、生物因素、水文动态
气候因素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 压等方面
水中CO2的含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温度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温度每升高10度,化学反应速度会增加1倍。所以,南方喀斯特地貌比北方 发育好。
15
中国Karst地貌分布
全球Karst共5000万Km2,我国120万Km2 。
55万Km2
16
大K陆ar10s%t地的岩貌形成条件
石面积可溶
Karst发育的4个条件:
大陆75%沉积 岩,15%碳酸
岩
✓岩石的可溶性。卤盐、硫酸盐、碳酸盐类岩石
✓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越好,Karst发育越强烈。透水性 取决岩石的孔隙与裂隙状况。
22
Karst地貌发育过程
(4)老年期阶段。 当不透水岩层出露地面时,地面高度接近地方侵蚀基 准面,地表水文网发育,形成宽广的平原,平原上残 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
23
Karst地貌地带性特征
(1)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
热带的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都很发育。表现为:规 模较大的溶蚀盆地和洼地、锥状峰丛和塔状峰林、 石芽和溶沟发育极好;地表和地下发育的水系相互 连通,地下洞穴系统发育,具有“逢山皆有洞”的 地貌特征。
5
泻溜
6
崩塌
7
滑 坡
8
土壤侵蚀分类
按侵蚀形式分类
1、地表侵蚀 (1)面状侵蚀(面蚀或片蚀):又可分为溅蚀、层状侵 蚀、纹沟侵蚀、鳞片状侵蚀等。 (2)沟状侵蚀(沟蚀):又可分为细沟侵蚀、切沟侵蚀、 冲沟侵蚀。 (3)岸坡侵蚀:水体浸润、冲刷岸坡造成的侵蚀。主要 有冲刷、浪蚀。 (4)边坡侵蚀: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崩塌、滑坡 侵蚀。
2、地下侵蚀 发生在地面以下的侵蚀。地下水、动物及人的作用,形成 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地面塌陷。
9
10
纹沟与细沟侵蚀
11
切沟侵蚀
12
13
岸坡侵蚀
14
Karst岩溶地貌
岩溶又名喀斯特(karst),它来源于欧洲斯洛文尼 亚共和国(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尔斯高原。喀 尔斯高原是一个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形态千奇 百怪。十九世纪末,喀斯特的第一个理论概念是在 这一地区建立的,从此这一也名变成了地学中的专 用科学术语,并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在我国,岩 溶等同于喀斯特。 岩溶就是对岩石的溶解。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 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这种 作用所产生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形态叫做岩溶地貌。
(2)青年期阶段。 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 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这时,漏斗、落水洞、干 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 有许多地下河。
沉地使塌成溶而陷下地陷。蚀不漏的面漏漏断斗裂下斗:隙沉斗溶多在,形蚀是是有水成形地溶较流沉洞成面厚 在 陷的的低的下漏顶。洼松渗斗板处散过。受汇沉程到集积中雨物,的水或带雨的砂走水渗岩一透沿覆部、节盖分溶理的细蚀裂岩粒或隙溶的强垂地砂烈区和直地,粘向震如土下发有物生渗通质塌漏往,陷而
景观地貌与旅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Tel: 13723199903 E-mail: niexj2005@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 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由水、重力和风等外营力引起的水、 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
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它的形状和溶蚀 漏斗相似,但规模比溶蚀漏斗大得多。溶蚀洼地的底较平坦,直径超过 100 m,最大可达1~2 km。溶蚀洼地是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21
Karst地貌发育过程
(3)壮年期阶段。 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 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顶发生塌陷,许多地 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 地和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