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T-运动疗法讲解学习

PT-运动疗法讲解学习

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6
基本体位
功能位
– 指当肌肉和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可以使肢 体发挥最佳功能的体位,通常为肌力平衡位,以利 于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 上肢多为屈曲位,下肢多为伸展位。
抗痉挛位
– 指肢体对抗痉挛的体位,用于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 – 体位与痉挛模式有关,原则上使肢体向痉挛的相反
达2级时) – 水的浮力去除肢体自身重力的运动
24
助力活动
25
主动运动
指患者主动独立完成,无外力作用的肢 体活动,以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关节 功能、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
–主要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 –各种日常活动、医疗体操、有氧活动训练
26
抗阻运动
患者主动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增强3级以上肌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抗阻练习方法
PT-运动疗法
主要讲述内容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 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 学习技术。
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
– 能量节约技术、辅助具应用等。
2
概述
3
康复治疗学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15
肌力训练的意义
防治肌肉萎缩 促进肌力 改善骨关节功能 纠正畸形 防治内脏下垂 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缓解疼痛
16
肌力练习的机制
17
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原则
肌肉练习要引起肌群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 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肉练习也难以 取得明显效果。
要掌握适宜的练习频度,尽量使后一次练习 在前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间 隔太短,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练习 将加重疲劳,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超 量恢复已消退,无从积累无法使肌肉收缩力 增强。
18
基本运动方式
电刺激运动 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
– 等长运动 – 等张运动 – 等速运动
19
肌力练习方法的选择
手法肌力测试(MMT)的评价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1 无关节运动,可触及肌收缩 2 在消除重力下运动 3 能抗重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 4 能抗部分阻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 5 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
–等张练习 –等长练习 –等速练习
27
抗阻运动-等张练习
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抗阻练习。练习时, 肌肉克服阻力作大幅度关节运动,故又称为 动力性练习(dynamic exercise)。运动过程中 肌肉产生的张力视阻力大小而定,在收缩过 程中大致稳定不变,肌肉募集率过大则产生 加速度运动。
14
等张收缩
根据肌纤维长度不同改变,可分为 – 等张缩短(向心性收缩):肌收缩时,肌 纤维长度向肌腹中央收缩,肌起止点缩短、 接近。如肱二头肌等张缩短的屈肘。 – 等张延伸(离心性收缩):肌收缩时,肌 纤维长度变长,肌起止端延伸,此时肌收 缩主要控制肢体坠落的速度。如下楼时为 支撑腿的股四头肌等张延伸。
20
肌力练习方法的选择
肌力
0
1-2
3-4
训练方法
被动运动、电刺激运动 、 传递冲动练习
同上+肌电反馈(电刺激)、 助力运动、免负荷主动活动 主动运动 抗阻练习
21
电刺激运动
用电刺激的方法诱导肌肉收缩,以预防 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形成,为主动运动 做准备,适用于肢体瘫痪,肌力0-1级 无法运动者。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Rood技术、 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 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
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
–能量节约技术、辅助具应用。
9
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上肢运动治疗器械 下肢运动治疗器械 牵引器械 辅助步行器械 生活辅助器械 转移辅助器械 平衡训练器械 其他,如训练用垫和床、姿势矫正镜等。
4
PT的含义
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PT)
光、电、热、 磁等物理因 子的
身体、 体力的
理疗
体疗 (运动疗法)
5
运动疗法定义
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 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 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 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 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 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 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10
运动疗法基本原则
因人而异
– 功能障碍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
循序渐进
– 量变积累达质变,功能重建需再学习,强度、时间、 难度。
持之以恒
– 获得效应,效应消退。
主动参与
– 最佳效果。
全面锻炼
– 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生理、心理、职业、教 育、娱乐。
11
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肌力训练
方向牵张,从而尽量牵张痉挛肌。
7
运动处方
指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功能状况评估结 果,以处方形式为患者安排的运动治 疗方案。
基本内容
– 运动方式 – 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 – 疗程 – 注意事项
8
运动疗法基本类型
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张训 练、牵引治疗、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步行训练、转移训练、水中运动疗 法。
– 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肌力
22
电刺激运动
23
助力运动
借助外力辅助和患者主动收缩完成的肢 体活动。强调患者最大程度用力,仅给 予最低限度的助力。
– 主要适用于肌力为1-2级的患者 – 治疗师或患者的健肢帮助 – 患者用健肢通过棍棒、器械等帮助 – 免负荷运动:滑轮、吊带、支撑滑板(肌力
13
肌力训练中肌肉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 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无改变,不产生 关节的活动。所作功为肌张力的增高。如 抬高一重物的对抗重力的活动。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 时,整个肌纤维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 保持不变,可产生关节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