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考试大纲

专升本考试大纲

浙江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3+2”专升本考试大纲《管理学》考试大纲一、内容提要和要求第一章管理概论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

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

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

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

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

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

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管理的计划职能1、计划工作。

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

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

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

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管理的组织职能1、组织及组织工作。

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

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

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

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管理的领导职能1、领导理论。

理解领导的概念,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

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

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

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管理的控制职能1、控制的一般理论。

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第七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创新职能概述。

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

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单凤儒主编,《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五次印刷。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一、内容提要和要求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资源稀缺性、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两种经济制度等概念。

理解资源配置选择以及资源利用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2、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熟练地论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内容。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掌握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内容。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实证经济学和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理解实证分析方法的含义,以及如何用实证分析法得出经济理论的程序和方法;能掌握基本的实证分析工具;理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5、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深入理解经济学发展过程四个阶段中的代表性经济理论,掌握每阶段经济理论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1、深入理解价格理论在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2、需求理论。

要求熟练掌握需求、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的概念,理解影响需求的因素,深入理解并能运用需求定理,理解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3、供给理论。

要求熟练掌握供给、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的概念,理解影响供给的因素,深入理解并能运用供给定理,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4、均衡价格理论。

要求深入理解均衡价格的定义和均衡价格的形式过程,掌握分析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影响的方法和供求定理。

5、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深入理解价格机制的含义。

理解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的作用和价格机制是如何调节经济运行的。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

要求深入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掌握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方法。

掌握需求弹性的分类法,理解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

要求深入理解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公式;掌握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和恩格尔定理;理解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深入理解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掌握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理解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3、弹性理论的运用。

要求能够用图形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理解蛛网理论以及三种类型。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欲望和效用。

理解幸福方程式、欲望和效用的含义;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含义和分析方法。

2、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要求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理解并能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

3、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

要求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深入理解消费可能性的含义及分析方法。

4、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能够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第五章生产理论1、生产与生产函数。

理解生产和生产要素的概念;掌握生产函数和技术系数的含义。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要求深入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理解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概念。

3、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深入理解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及适度规模的概念。

4、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掌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含义及边际分析法;理解等产量线的含义及特征;等成本线特征的含义及分析方法;理解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分析法。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1、短期成本分析。

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法;理解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能在坐标系上用曲线来表示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

2、长期成本分析。

深入理解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及其分析方法。

3、机会成本及其他。

了解机会成本、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的概念与经济含义。

4、收益与利润最化大。

深入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理解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含义与分析方法,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2、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理解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理解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3、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深入理解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需求曲线;掌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能对垄断竞争市场进行评价。

4、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理解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掌握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理解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与价格的决定;理解拐折需求曲线;对寡头垄断市场作评价。

第八章分配理论1、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及不同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特点;掌握生产要素供给的分类。

2、工资理论。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方法,分析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3、利息理论。

深入理解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以及资本可以带来利息的原因;掌握资本净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利率的决定方式;理解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4、地租理论。

理解地租的性质和决定方法;了解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决定。

5、利润理论。

深入理解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的概念;能分析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6、社会收入分配。

深入理解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理解经济学衡量平等与效率的标准。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1、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深入理解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掌握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关系;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关系;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了解总需求分析的假设,深入理解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理解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理解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关系;掌握乘数的概念及乘数理论。

2、IS-LM模型。

理解IS曲线和LM曲线;能够用IS-LM模型作简单的经济分析。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理解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性态并由此建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能分析总需求变动和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