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 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科学性、革 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 界观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B、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
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 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 思想路线。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一,客观唯心主义,在万事万物之前,存
在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第二,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 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意识的 产物。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 辩证法的发展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古代形而上学——中世纪的 形而上学——近代欧洲的形而上学——庸俗进化论 的形而上学。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构成哲学的基本派别,而是从 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学科要求: *哲学部分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掌 握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偏重历史,以记忆为主。
*按照考试复习大纲讲解。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绪论(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 *辩证法(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认识论(实践和认识) *历史观(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历史观(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2)两者相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又要有高度的革 命热情。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A、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A、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
(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 派别。 区分哲学上一元论和二元论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 第一,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把 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水、土等)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特征: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 物辩证法和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
的。 (1)什么是规律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 (3)规律的种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关键作用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政治》考前辅导
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部分:时事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约65% 时事 约7%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总论) 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 四、实践和认识(认识论)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作用及其表现
(2)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第一,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第三,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
段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可知论: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 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 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类彻 底认识的哲学观点。 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不可知论 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因此,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并未超越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和存 在的根源
A、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导社会实践的性质
和发展状况。 B、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 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 即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 C、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是分不开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伟大工具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A、社会条件。 B、阶级基础 C、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
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A、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 复写、摄影、反映。 B、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它深刻地提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意识 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能为人的感觉所选 定、摄影、反映。 第三,它阐明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于社会历史原因。坚 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第五,它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了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 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
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
2、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 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唯心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意识或精
神的产物,精神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原 和基础。 如: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守仁 的“天下无心外之物”等
(2)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种或某几种具
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 “原初物质”是 世界的本原。如中国的五行说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原子的特性说成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
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 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用 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1、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 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 证关系。 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 活中遇到的 问题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53% 辨析题 约13% 简答题 约20% 论述题 约14%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 题型及分值权重: •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 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36-40题为时事 政治 。 • 二、辨析题: 41-4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 三、简答题: 43-4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分。 •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