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板减小裂缝的措施?2.矩阵位移法中同号相加,对号入座的意义?3.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强度的区别?4.力矩分配法传递系数,分配系数?5.多层房屋边柱的最上面两层配筋较多问题?大偏心,小偏心6.多层框架结构哪里先坏?梁7.等效结点荷载何为等效?静力等效8.自振频率刚度相关k m9.混凝土破坏三阶段?10.独立基础底面积1M,10M基底反力一样,哪个沉降大?11.极限概率设计法?12.内力包络图竖标表示什么?13.等效结点荷载,何为等效?静力14.若平截面假定不满足,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15.内力图和影响线的区别?16.梁的抗剪强度如何提高?17.为什么瞬变体系不能做结构?接近瞬变体系的呢?18.有限元法中如何进行单元分析?19.随着高度的增加,框架结构,剪力,筒中筒顺序?20.结构破坏最危险截面位置?支座和跨中21.结构可靠度在公式中如何体现?22.钢砼结构,钢结构,质量和刚度都一样,外载相同,谁的振型大?23.结构可靠性指标针对结构?构件?24.举一个多余约束的例子,不是多余约束的例子?25.为什么要深度修正?26.淤泥20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特大,为什么?27.荷载和作用有什么区别?28.计算超静定和静定的区别?变形协调29.自由度和计算自由度有什么区别?SW30.两根柱子,一个弯矩大,一个弯矩小,哪个配筋多?31.力法为何用两个方程即可解答?位移法为何用一个方程即可?5:剪力墙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有何要求?6:剪力墙有哪几种类型?7:什么是剪力墙整体工作系数a8:如何判断剪力墙的类型?9: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内力是如何考虑的?10、名词解释:单向板双向板11、什么时候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12、辫梢效应13、时程分析法14、反应谱法地震影响系数15、地震系数16、动力系数17、反应谱曲线反应谱18、预应力混凝土是否可以带裂缝工作19、钢筋的几种连接方式两段三水准抗震上的/20、被动土压力名词解释21、地震烈度和震级的关系22、塑性铰23、混凝土结构的几种类型24、圣维南原理25、箍筋的作用26、剪切破坏的三种情况?27、单向板双向板28、塑性铰线的画法29、塑性铰线30、框架结构的几种常见破坏形式31、剪跨比32、轴压比33、楼层屈服强度系数34、框架结构的优缺点35、框架结构设计时,应该满足的要求1、常见高层建筑类型2、地震反应谱横、纵轴分别是?如何使用反应谱法?3、简述弹性力学中平面压力问题、平面压变问题以及二者的区别?1、抗震原理、结构概念设计2、施工中桩有哪几种类型?3、钢结构中螺栓强度相关的知识4、低部剪力法原理5、混凝土开裂过程1、结构振动频率与什么有关?2、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剪后对性能有什么影响?3、结构地震作用大小与什么有关?为什么?4、怎么能判断所设计的桩能承受上部结构?1、工程造价的两种计价方式2、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下,如何使其抗氯离子?3、弹性力学中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4、由刚度→力,再由力→配筋,但配筋又改变了刚度,如何解决此问题1、次梁有无参与抗震?1、在结构工程中,钢材是一种很好的材料,为什么在大跨度空间应用发生脆性破坏2、平接焊缝与角焊缝哪个受力性能更好,为什么?3、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现其粘稠性太大,可否加水?为什么?4、土力学中固结的含义?结构力学1荷载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一组集中力或分布力,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前者称直接作用,亦称荷载,后者称间接作用。
作用可以有很多种,力只是各种作用中的一种。
2.3.最本质区别,必要约束是否满足平衡。
比如一个刚片的计算自由度里面可能包含2个必要约束而其他都是多余约束。
明显两个必要约束不满足刚片平衡.在数理统计中的几种分布函数中,样本中的自变量连续型时取x,离散型时取n(或n-1,或n,m)。
则自变量x或n (或n-1,或n,m)在数理统计中称之为自由度。
一个检验对象的总体就是实际自由度,如200吨水泥的编号中这200吨就是这一水泥编号的实际自由度,而进行检验时不可能全检,只能是取样(在20个点取样不少于12 kg)为一个样本进行检验,那么这个样本的含量就是计算自由度过;又如在1000件服装中抽取20件进行检验,1000件称为实际自由度,做为样本的20件就称之为计算自由度。
4.5.6.挡土墙结构承受土压力有: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
在高层建筑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比。
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
另外,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较高。
3:高层建筑侧向位移如何控制?(这道题找到了两个答案,我把差不多都提到的部分在答案一中加粗了。
)答案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必须使结构具有足够的、抵抗侧向力的刚度,使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侧向位移限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高层规程对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有如下的限制(地震区):1)高层建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2)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以上通过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和相邻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来控制层刚度沿高度的变化,使结构的侧向刚度从下到上逐渐均匀变化,不出现层刚度的突变。
水平力是影响高层建筑结构位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二:4: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和水平向承重体系各有哪些?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板柱—剪力墙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悬挂式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和竖向桁架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包括肋梁楼盖体系、密肋楼盖体系、平板式楼盖体系、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扳)、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和组合楼盖体系。
5:简述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高层房屋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尽量减少复杂受力和扭转受力尽量使结构抗侧刚度中心、建筑平面形心、建筑物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
高层建筑其平面形状可以是方形、矩形和圆形也可以采用L形、T形、十字形和Y形。
但平面尺寸要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高层结构房屋竖向的强度和刚度宜均匀、连续无突变。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避免错层和局部夹层,同一楼层楼面标高尽量统一,竖向结构层间刚度上下均匀,加强楼盖刚度以加强连接和力的传递。
同时,建筑物高宽比要满足有关规定并按要求设置变形缝。
剪力墙相关:1:什么是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承受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的结构体系,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地震区,因其主要用于承受水平地震力,故也称为抗震墙或剪力墙。
2: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承重方案有哪些?(1)小开间横墙承重。
每开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承重横墙,间距为2.7 m3.9m,横墙上放置预制空心板。
这种方案适用于住宅、旅馆等使用上要求小开间的建筑。
其优点是一次完成所有墙体,省去砌筑隔墙的工作量;采用短向楼板,节约钢筋等。
但此种方案的横墙数量多,墙体的承载力未充分利用,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房屋自重及侧向刚度大,自振周期短,水平地震作用大。
(2)大开间横墙承重。
每两开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承重横墙,间距一般为68m。
楼盖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板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其优点是使用空间大,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较轻,基础费用相对较少;横墙配筋率适当,结构韵延性增加。
但这种方案的楼盖跨度大,楼盖的材料增多。
(3)大开间纵、横墙承重。
仍是每两开间设置道钢筋混凝土承重横墙,间距一般为8m左右。
楼盖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或在每两道横墙之间布置一根进深梁,梁支承于纵墙上,形成纵、横墙混合承重。
从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指标、结构受力性能等方面来看,大间距方案比小间距方案优越。
因此,目前趋向于采用大间距、大进深、大模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以满足对多种用途和灵活隔断等需要。
3:剪力墙在房屋设计中应如何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宜拉通对齐,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分别联结在一起,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当剪力墙双向布置且互相联结时,纵墙(横墙)可以作为横墙(纵墙)的翼缘,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
(2)地震区,宣将剪力墙设计成高宽比H/B较大的墙,因为低矮的墙。
(H/B<1.5)的破坏属剪切脆性破坏,抗震性能差。
因此,当剪力墙较长时,可用楼板(无连梁)或跨高比不小于6的连梁将其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墙段,每个独立墙段可以是实体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或壁式框架,每个独立的墙段的H/B不宜小于2,且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
当房屋高度不是很大,为使整个剪力墙结构的房屋刚度适当,除抗震等级为一级的结构外,也可采用大部分由短肢剪力墙组成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截面厚度之比为5—8且墙厚不小于200mm的剪力墙,这种剪力墙因高宽比较大,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比普通墙好,因而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3)错洞墙及洞口布置不合理的剪力墙,受力和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不宜采用错洞墙,当必须采用错洞墙时,洞口错开距离沿横向及竖向都不宜小于2m。
为避免剪力墙墙肢刚度不均匀及墙肢过弱,要求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4。
(4)剪力墙宜自上到下连续布置,不宜突然中断,避免刚度突变。
(5)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当剪力墙与墙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相连接,且梁高大于墙厚时,可至少采取下列的一个措施:1)沿梁方向设置与粱相连的剪力墙,以抵抗平面外弯矩。
2)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
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应在墙与粱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当与剪力墙相连的楼面梁为钢梁时,剪力墙内宜设置型钢。
4:剪力墙的厚度在设计中是如何要求的?剪力墙的厚度一般是根据结构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构造要求确定的;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剪力墙,其在底部加强区的厚度宜适当增大。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