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说文解字的研究

第七章 说文解字的研究


《说文解字注》的写作
• 实际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起用了19年时间编纂成 长编性质的《说文解字读》开始的。正当他要做进一步努 力时,病、贫、讼一齐向他袭来。他原有风湿臂痛,后又 伤了足,又患疮疾,三病加身,痛苦不堪。晚年屡遭横逆 讼事的折磨,不得不迁居镇州、苏州等地。他在致友人信 中说:“堪称老、贫、病三者兼有之,过去耻于对人说贫 窘,此时则不能隐讳矣。”在给王念孙的信中说:“弟年 七十余耳,乃昏聩如八九十者”,却仍在“私惧《说文》 等书不能成”。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将《说文解字读》 浓缩、精炼成《说文解字注》。书成,他又反复修改八年, 直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才付梓刊行,前后历时四十 年之久。
关于“改字”问题,总的说来,他是主张“勇改” 的,认为当改则改,知错不改反而会留下后果。 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妄改、擅改,因为妄改、擅改 会造成更恶劣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 “凡宋版古书,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 其疑不定者,则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论其是非, 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适滋后来之惑。” “转不若多存其未校订之本,使学者随其学之浅深 以定其瑕瑜,而瑕瑜之真固在。古书之坏于不校 者固多,坏于校者尤多。坏于不校者,以校治之; 坏于校者,久而不可治。” “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书者之是非(按当指立 说),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书者之是 非,则末易定也……仆以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 淹博,定作书者之是非,则存乎识断、审定。” 凭借自己的学识作出抉择 。段玉裁在校勘方面的绝 诣,有很多校例已为当代发现的敦煌写本、阜阳 汉简所证实,不能不令人叹服。
文》正篆、重文形音义以及汉字起源、六书理论等有重大创获的著述。
研究说文的学者主要有: 唐代的李阳冰 北宋、南唐的徐铉、徐锴 南宋的郑樵、戴侗 清人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章太炎、黄侃、丁福保、马叙伦、陆宗达 等 当代的研究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一、李阳冰对《说文解字》的整理
(四)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另有《礼仪经注一隅》、《夏小正补传》、《小尔雅 约注》、《春秋左传识》、《离骚补注》等。以及堪定而 未刊行者《尚书古注便读》、《春秋三传异文核》、《小 学识馀》、《六书假借经证》、《秦汉郡国考》、《天算 琐记》、《经史问答》、《岁星表》等。 《说文通训定声》: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 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 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 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 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 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 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士不通经不足致用,而训诂不明不足以通经。”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箓友,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人,语言学家,文字 学家。出身于安丘书香世族、官宦之家。举人 知县 三个弟弟 著作等身:仅《说文》方面的就有:《说文释例》、 《文字蒙求》、《说文句读》、《说文韵谱校》 等。 “筠治《说文》之学,垂三十年。其独辟门径,折 衷一是,不依傍人,论者以为许氏之功臣,段、 桂之劲敌”(《清史稿· 王筠传》)。
(二)桂馥与《说文解字义证》
(1736——1805)字冬卉,字未谷,号雩门、冬卉,晚 号老落,别署渎井复民、肃然山外史,晚称老苔,一号渎 井,又自刻印曰凟井复民,山东曲阜人。进士,官云南永 平知县。 考据之学,翁方纲、阮元极推之。篆刻、汉隶雅负盛名,与 当时伊秉绶齐名,被同称为“中国文字学双子星座”。愈 小愈妙,其八分书论者以为百余年来第一。暮年始好写生, 别饶古韵。间作墨竹一丛,苍苔数点,意趣横逸。在陈道 复、徐渭之间。钱杜尝舆讨论,谓画中惟点苔为难,故自 号老苔云。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晚学集、 清朝画品。卒年七十,一作七十一。兼能山水,宗倪、 黄。。擅金石考据,篆刻、书法雅负盛名。著有《缪篆分 韵》、《续三十五举》等。
(一)李阳冰简介 李阳冰,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唐赵 郡(今河北赵县)人,当涂令,集贤院学士。 《草堂集》序 工于篆书 有“笔虎”之誉 “篆迹殊绝,独 冠古今”。瘦劲 《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 铁线描 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 颜真卿书碑,李阳冰用篆理研究的学者。曾刊定 《说文》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 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 (二)对《说文》整理的内容: 1.修正篆文 对篆文中一些形体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如: 王和玉 2改定形声。对形声字的构件进行改换。例如《说文》: “忍,怒也。从心,刀声。”李阳冰认为“刀非声”,改 为“从刈省” 3.别出新意。对许慎的释义提出新说。例如《说文》:“子, 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李阳冰以为: “子在襁褓中,足并也。” 评价
公元九二零年至九七四年 字楚金,扬州广陵人,徐铉之 弟。生于梁末帝贞明六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七年,年五十 五岁。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李景 见其文,以为秘书正字。累官内史舍人。李穆使江南,见 其兄弟文章,叹曰:“二陆不能及也!”因铉奉使入宋, 忧惧而卒,锴亦精小学,著有说文系传、说文韵谱等书。
(二)徐铉对《说文》的校定
大徐本 1.增补正文。发现了19个字并进行了补正。其中常见的字有: 诏、志、件、借、魋、綦、剔、盏、趄、应、杉、緻、笑、 迓等。 2.增加新附字。 共有402个。“新附” 3.重分《说文》的卷数。 4.加注反切。 唐代孙愐的《唐韵》 5.移动部目。 移至卷首,并加注反切。 6.加注按语。 如: 祜:上讳。徐铉等曰:此汉安帝名也,福也。当从示,古声。 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等曰:十口所传, 是前言也
三、清代段、桂、王、朱四大家 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 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 人。江苏金坛市人。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 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 试,屡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曾任贵州玉 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 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 之枝园。 主要著作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 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 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 《经韵楼集》等书。
二、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整理和研究
(一)二徐简介
江东二徐 比之西晋二陆(陆机陆云)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诗品》
徐铉
宋 徐铉字鼎臣 大徐本 铉: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
(三)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
题目:实际就是《说文解字》注。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
为传。最早一部有系统的、比较详密的《说文解字》的注解。
全书共40卷,含《通释》30卷,《部叙》2卷,《通论》3卷,《祛 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1卷。 探究先贤大义、疏通许慎说解、纠正李阳冰谬误、驳斥流俗 主要内容: 1.为许慎的说解作注 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徐锴曰:……宋义曰:‘很如羊。’ 羊之性愈牵愈不从。 2.疏通许慎的说解。 间:隙也。从门从月。徐锴曰:夫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 隙也。‛ 3.以今语释古语 痹:足气不至也。徐锴曰:今人言久坐则足痹也。‛
《说文解字注》贡献: 王念孙评价:“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1.阐明《说文》体例: 2.探求词的音、义关系。 3.辨析同义词。 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段注:‚壮,大也。壮齿者, 齿之大者也。统言之,皆称齿称牙;析言之,则前当唇者 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 讽:诵也。段注:‚《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 语。’注:‘倍文曰讽, 4.注重词义系统的研究 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的关系 5.自创新意,修正前说。
段氏原世居河南,宋高宗南渡时,段氏先祖移居金坛,数世 行医为业。到段玉裁时,家道衰落,祖父段文、父亲段世 续虽都是饱学之士,却都屡试不第。段世续只得设馆教书, 以维持全家生计。段玉裁6 岁即从祖父发蒙,11岁从父就 读于毗陵连江桥馆舍,受到严格训练。 在钱大昕的寓所,读到了顾炎武的《音学五书》。 上古音韵学的奠基人是顾炎武。他离析唐韵,把上古韵分成 10部,后来江永细分为13部。段玉裁仔细研究,认为还不 完善,于是“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在顾、江的基础上前 进一步,分为17部。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体现在他的《诗经 韵谱》和《群经韵谱》这两书之中。段玉裁的成就,得到 了当时学术界的好评,钱大昕称之为“凿破混(浑)沌” 之论,并为其书作序,说“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宗奉 为圭臬。”戴震也说:“古音十七部,是可以千古矣。” 与戴震的交往 京中名流如纪昀、王鸣盛、钱大昕、王昶 等 知县 晚年
第六章 《说文解字》的研究
一概说
据清人严可均、姚文田《旧说文录》的统计,仅《三礼注》及《经典释文》 以下50种书,从《说文》中引用的材料达17000余条。
历代学者们著述的《说文》学之作达四五百种之多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董莲池主编,王宁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2 名学术委员。古代卷收录范围上自唐,下迄清末,分为“今存《说文 解字》重要版本”、“《说文解字》通论”、“《说文解字》文本研 究”、“《说文解字》部首研究”,“《说文解字叙》和六书研究”、 “《说文》学史研究”等六大部分,200余种,总计12大册。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收录范围,上自1911年(中华民国元 年),下迄2005年,分为“《说文解字》通论”、“《说文解字》文 本研究”、“《说文解字》部首研究”、“《说文解字叙》和六书研 究”、“语言、历史、文化研究”、“《说文》学史研究”等六大部 分。《集成》还特别注意收录了一大批利用出土古文字资料研究《说
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 再次入奏 ,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辩不过,拔 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累官至散骑常侍,探视李煜 为李煜作墓志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