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
又称元“二雄”。
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
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
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
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
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
崔杜: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
钟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
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
--------------------------------------------------------------------------------------------- 颜体字,大气磅礴,但是也有人说颜体字像个农夫挑个担子半站着,不太雅观。
但每个种字都各有优缺点。
可以学下颜体,要不外就学王羲之的字,这也是一个有争论的人,有人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说他雄强的一面,也有人说他的字娟秀,妩媚。
本是一俗人,不敢以自己的观点看书法大家的字,但还是觉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得更好。
要不就学李北海(李邕),不过北海的字是行书,还有何绍基的行书,献之的行草书。
楷书我比较看重唐驼,要不看看他的楷书。
要是觉得这些都不好的话,想走大气点的字,那么就2 学魏碑吧,张猛龙,龙门四品,……魏碑写的好的,康有为-------------------------------------------------------------------------------------------- 王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
柳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
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欧阳询,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殁于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终年85岁。
官至太子率更(lv jing)令,所以后世亦称其为"信本"或"率更"。
《旧唐书欧阳询传》载:"询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受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牍文学,咸以为楷范焉。
高丽甚重其书,常遣使求之……"。
历代书论对欧阳询的书风评价是以险峻遒劲见长。
生平所写的碑志,拒郑樵《金石略》记载,有22种。
现在传世楷书之作主要有《姚辩墓志》、《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及《皇甫诞碑》等,欧阳询的楷书碑刻,都被誉为唐人楷法之首,由于他的用笔,结体都具有严谨的法度,向来被初学者作为楷之范本。
论王羲之以及颜真卿的书写艺术独特之处以及传授继承气焰气魄的论文没有最好谜底我小我私人认为,这两者都是我国书写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本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古代官名,皇太子太师,封鲁郡建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兵变,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长年77岁。
颜体书写艺术有一大独特之处字体圆胖饱满。
触笔强健有力有力有力毫不等于闲落笔,思路好写作的思路鄙人笔是颜真卿的一大独特之处。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赅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论理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刻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刚开始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患上笔法,又罗致初唐四家独特之处,兼金文书法作品收篆隶以及北魏笔意,完成了强健有力、宽博的颜体正楷的创编,树立了唐朝的正楷范例。
他的正楷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健浑厚,结体宽博而气焰恢弘,骨力强健有力有力而气慨凛然,这类气焰气魄也表现了大唐帝国闹热的器宇,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写艺术美与人格美完善联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王羲之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亲族是晋代弯着手指可数的权门大士族。
他的阿公王正为古代官名郎。
他的爸爸王旷为淮南郡守,曾经发起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成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大伯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
而他的另外一名大伯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率。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以说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他的书写艺术雄健浑厚坦荡,具备自由景象毛笔书法查询形象、洒脱神志。
王羲之的书写艺术刊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正楷作品,在神州古代书写艺术史上都据有重要位置。
他的行草书流传到后世宝字有《寒切贴》、《姨儿帖》、《眉月帖》等十余种。
这些个宝字虽则是唐人双勾廓填临摹本,但也都不掉为可贵的珍品。
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4个字,被清爱新觉罗弘历天子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
从文学的角度,它书契柔美,感情奔放散逸,是千古极美妙的好文章。
从书写艺术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手悉心研讨。
王羲之还长于绘画,是汗青上比力早的兼精绘画的书写艺术家之一。
他的太太郗氏以及他的七个儿子都长于书写艺术,是1个著名于世的书写艺术世家,这在神州古代汗青上也是未几见的。
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担当父学,且进一步独自创造六合,书画秀丽,妙绝时伦,以至与父同等名望,人称"二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身世于两晋的王谢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爸爸教授笔法论,“语以纲领”,即有所悟。
他钟头后就从其时著名的女书写艺术家卫太太进修书写艺术。
往后他渡江北游著名大山,取各家所长,不雅摩进修“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到达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正楷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边以及北边朝即到处歌颂赞扬”,对于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