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思考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思考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思考
数学例题教学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都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给学生机会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评价者。

因此,数学解题教学活动应师生合作交流、教学相长。

反思传统的例题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把现成的例题,直接传授给学生,没有与学生交流,只是简单地分析、提问,再把题型及解法归纳出来,交给学生。

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接受,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数学能力是不利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体现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此,对数学例题教学活动作以下探索尝试:
当教师把一个数学例题展示给学生时,对这个数学问题实际上有三种认识:一是课程标准的认识,二是教师的认识,三是学生的认识。

其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包括对题目的提示,分析解答过程:教师的认识包括审题、分析理解题意、探求思路、理解教材解答过程、研究教法和学法等:学生的认识除教法外,与教师的认识过程的一样的认识只是认识的深浅程度的区别。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的过程中,有时比教师的认识更深刻更巧妙。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合作交流的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构成的动态组合。

从审美角度看,这个教学过程是完整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美不美,分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组合为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从实质上决定着教学过程和谐与否。

在具体的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学活动中没有或部分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而其他学生受到冷落,处于一种沉默或消极被动的状态,则这样的例题教学过程是不成功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因此,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教师是数学例题教学的组织者,又是例题解答的引导者,还是教学法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只有把教学设计、组织、引导适当,数学例题教学的交流活动,才能充分进行。

例如:对较容易解决的数学例题,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思路,或通过分组讨论来寻求思路。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把各自思路都可以讲出来。

最后教师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再与教材的解答思路及学生的思路相对照讲评。

讲评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要学生的思维有一点合理因素,都要给予肯定。

然后,抽出有代表性的思路进行解答实施,在实施中比较优劣,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特别是教师不应害怕暴露自己的思维弱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时比教师要高明得多。

对于一些难度大且没有现成答案的数学例题,只要教师合理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

比如,解题思路的探索,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

教师可
根据题意,设置一些辅助问题,这些问题对理解题意、探索思路具有启发作用。

学生对这些问题解答、交流、互相借鉴,那些关键性的学生无法逾越的障碍,教师应给学生提示,交流自己的思想方法。

最终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中,获得数学例题的解决。

为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对于典型的数学例题,要在课前布置给予学生,让学生练习做。

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也必须做不能依靠参考资料。

这样教师对例题的理解更深刻,难点把握得更准确。

在课堂上,数学例题课,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交流。

此时,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在这里碰撞,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在数学例题教学的交流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仅是教学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评判者。

而就传授内容来讲,已不是单纯的课本例题解答的叙述过程及题型、方法的归纳,还要把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合理的交流,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随机性、针对性。

由此,教师传授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趋灵活。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课堂与学生交流中立于主动,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其实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之,在数学例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质疑、点拨、设计组织好学生交流参与活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合作,动手操作,切实与老师沟通交流。

对于教师引导、点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放手交还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来完成。

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从“艰苦、繁忙”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能从“苦海、负担”的听课中解脱出来,愉快学习、学会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