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研究报告

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研究报告

2016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研究报告综合各方面的高考备考信息,特别是本工作室各位名师的研究成果,现将物理名师工作室对2016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供全县高三师生复习时参考。

一、考点没有变化,但“要求”略作调整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2、“理想变压器”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3、“气体实验定律”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二、从样题分析,命题沿袭下面三个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重视试题的基础性。

重视考查基础,采用学生的熟悉素材、背景和语言,使学生运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展示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认知积累水平。

采用熟悉的试题背景材料,通过不同的视角,更巧妙的构思,形成新的试题,让学生对试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例如物理学史始终是考查热点。

发展趋势二: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高频考点保持稳定。

发展趋势三:理论联系实际是不变的主题。

注重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题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仅仅是载体,核心是突出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保证试题反映学科特点,贴近学科本质,从思想方法入手,以典型事件为背景或素材,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今年物理命题趋势预测(一)选择题部分对比13年、14年和15年高考,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出现五次,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

这些作为高考普遍出现必考题型必定还会出现,而其他交叉出现的重复知识点如共点力下平衡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速度图像、能量问题等也需要加强注意。

以前可能作为大题考察计算的万有引力,电磁感应等知识可能会受大题考察的限制而转移考查方式,加重在选择题中比重。

综合而言,除了上面所对比分析的作为普遍出现相对固定的考察知识点外(4~5题),由于新课改要求,使得必修部分计算题题量减小,其它不考计算题的知识点必定在选择中重点考察,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综合,万有引力及航天,曲线及圆周运动(计算题第一题考察部分)电磁感应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计算题第二题考察部分),需学生全面照顾到以防万一,重点电磁感应,共点力平衡和万有引力选择题。

具体预测为:1、选择题第14题,主要考查物理学史的识记及物理慨念的理解,今年该题也应围绕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命题,主要关注物理量的定义,如比值法定义中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理解,物理量的单位、量纲的理解及应用等。

2、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在近十年的新课标理综考试中均有表现,除2008年为计算题,其余年份均为选择题,从近几年的命题特点,今年应注重天体运行规律的理解。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级别要求,从大纲卷到改为新课标卷时,就从原来的Ⅰ级改为Ⅱ级,高考中相关的试题在其它省份逐渐出现,但在全国新课标Ⅰ卷中没有出现,2015年理综物理学科21小题有所表现,今年在新课标的理综卷中这一知识点应有体现。

4、图像问题应是高考的热点,今年注重v-t图、a-t图及电磁感应方面的U-t图、F安-t图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题部分实验题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固定,力学部分考查相对基础,难度不大,电学实验部分考查方式相对灵活,难度更高,尤其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具体预测为:1、基本仪器的使用仍是高考的热点,对打点计时器中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普遍较熟悉,但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一般没有认真研究,如墨粉纸盘怎样安装?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什么一般使用两条纸带?两条纸带怎样安装?哪一条纸带有点迹?另一条纸带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另外,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及根据刻度原理而设计的变式读数,与传感器有效结合的实验题值得期待。

2、DIS实验装置是高中物理发展的方向,在教材课后阅读材料中多次出现,如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等。

应指导学生在观注这方面习题的训练。

3、摩擦系数的测定,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功与动能的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改进型实验等。

教材和平常练习中出现的基本实验(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表改装实验,测电阻实验,电表使用等)及知识点(电流表外接内接,滑变分压法限流法,器材选择等)需巩固以作基础性知识储备,特别是教材3-1第69页的电学黑盒问题值得关注。

(三)计算题必考部分:此部分由于新课改变动,题量只有两道,考查相对固定,第一题为力学部分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曲线及圆周运动和受力平衡)第二题主要考查电场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复合场中运动)或电磁感应(线框模型或导轨问题)。

由于动量部分作为选修出现,因此对于电磁感应中的双导杆模型中不再涉及(结合动量知识求非平衡状态下速度等问题),实际减小了电磁感应部分难度。

因此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作为第二题压轴出现的概率依然较大,需引起重点注意。

同时不能完全排除电磁感应考查的可能性,学生需同时注意电磁感应中线框模型问题的练习。

选考部分(3-4,3-5):此部分由于知识点限制,考察方式和内容相对单一。

对于简谐振动、机械波,光学部分,原子物理部分学生得分率一般较高。

而对于相对难度稍高的动量部分,学生需加强各种模型的认识(弹簧,绳,1/4圆弧等)及各种典型问题(碰撞,二次碰撞,反冲爆炸等)的练习。

尤其需注意碰撞(类碰撞)问题中的分别分步计算及弹簧模型中对运动过程的分阶段分析。

具体预测为:1、计算题第24题应是学生的主要的得分点,对比近几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今年应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相结合出题。

2、计算题第25 题作为压轴题,根据三年不重复,三年一回避的原则,结合最近几年高考题的特点,今年应是从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与能量结合或者从电磁感应与能量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命题。

四、预测样题14、静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判断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分别是奥斯特和楞次建立的B、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相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g=G/mC.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D.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及灵活运用类比、迁移的物理方法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解 析】场的概念是由法拉第提出的,所以A 错误;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2GM r ,所以B 错误;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孤立的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所以D 错误。

15、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半圆体左端点A 的正上方某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 点.过B 点的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半圆柱体的半径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A .B .C .D .【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运动规律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能力【解 析】在B 点由速度分解可知,竖直分速度大小为03v ,由平抛运动规律和圆周的几何条件可知,03v gt = , 0cos30v t R R =+,解得:20(436)v R g-=。

16、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4:1,电源电压u =2202sin314t (V),原线圈电路中接入熔断电流I 0=1 A 的保险丝,副线圈电路中接入一可变电阻R ,则( )A .电压表的读数为77 VB .当可变电阻R 的阻值变大时,电源的输入功率变大C .可变电阻R 的阻值低于13.75 Ω时保险丝将熔断D .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一定是200 W【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处理交变电流及问题的能力【解 析】 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220 V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1 A ,故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20 W ,D 错误;依据匝数比得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55 V ,A 错误;可变电阻R 的阻值变大,电压不变,则输出功率变小,B 错误;当R 的功率为220 W 时,保险丝将熔断,R =U 22P =552220Ω=13.75 Ω.17、如图所示,铝质的圆筒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条形磁铁从铝筒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从筒内下落到水平桌面上.已知磁铁下落过程中不与筒壁接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B .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铝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铝筒的重力D .磁铁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试题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处理电磁感应问题的能力【解 析】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由于在铝筒内产生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力作用,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 、B 错误.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铝筒由于受到磁场力作用,铝筒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铝筒的重力,选项C 错.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感应电流,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选项D 正确.18、一质量为0.2kg 的小球在空中由静止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假设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2NB . 小球与地面相碰后上升至最高点所用时间为0.2sC . 在0﹣t 1时间内,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小球损失的机械能为2.2JD . 小球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2.8J【试题答案】B【命题立意】以运动学图象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能关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 析】由图象信息可知,小球下落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由受力分析得 mg f a m -=所以可解得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N;小球上升阶段的加速度 215m/s mg f a m+==,可得t 1=1.2s ;在0—t 1时间内,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负功等于2.8J ; 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等于=-⨯⨯J )35(2.02122 1.6J ,综上,答案选择B 。

19、某国际研究小组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小的星体能“吸食”质量较大的星体的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可知,双星间的距离在缓慢增大,假设星体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在该过程中( )A .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减小B .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增大C .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渐小D .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试题答案】AD【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