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拨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经济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力C.生产资料D.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C.生产力D.产品归谁所有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6.货币的本质是()A.纸币和铸币B.金银C.特殊商品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成产力性质8.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就可获得()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9.社会分工是指()A.企业内部的分工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D.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10.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社会总产品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11.职能资本家包括()A.产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B.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D.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12.资本主义地租是占有()A.农业工人的全部剩余劳动B.农业工人的全部剩余生产物C.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4.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A.利润率和零之间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A.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16.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17.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 后,均衡价格将()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小于或等于418.均衡价格是()A.固定不变的价格B.厂商期望的价格C.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D.消费者期望的价格19.消费者的预算反映了()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的需求D.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20.如果是连续的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22.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A.固定成本B.隐含成本C.会计成本D.生产成本2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 行的原因与()A.规模报酬有关B.与外部经济有关C.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D.与规模不经济有关24.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A.1元B.88元C.19元D.20元25.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 )就停止营业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26.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是()A.向右下倾斜的B.向右上倾斜的C.垂直的D.水平的27当垄断市场的需求富于弹性时()A.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较大B.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较大C.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为0D.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较小2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A.P=ARB.P=ACC.P=MRD.P=MC29.基尼系可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A.洛伦茨曲线向45度线移动B.不平等的增加C.不平等的减少D.不平等没有改变30.甲乙两人现有的效用水平分别为20和30,资源的再配置使得两人的效用发生了变化,属于帕累托改进的一种变动是()A.甲的效用变为23,乙的效用变为29B.甲的效用变为18,乙的效用变为35C.甲的效用变为20,乙的效用变为36D.甲的效用变为30,乙的效用变为2731.从社会角度来看,效率要求---之间相等()A.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B.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收益C.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收益D.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32.采用消费、消费、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来核算GDP 的方法是()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增值法3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34.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伍军人的津贴B.失业救济金C.贫困家庭补贴D.政府支付房屋租金35.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36.IS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结合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37.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38.某封闭经济体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增加政府购买为100亿元,可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A.90亿B.900亿C.1000亿D.1100亿39.追求利润的企业面对拟投资工程,决定投资与否的条件是()A.资本边际效率不高于利息率B.资本边际效率不低于利息率C.资本边际效率不高于投资的边际效率D.资本边际效率不低于投资的边际效率40.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为百分之十,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平均为百分之十,若基础货币增加1200亿,则货币供给量增加()A.12000亿B.1200亿C.60000亿D.6000亿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题)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里相应的题后括号里划‘对’,反之划‘错’。
4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2.商品必定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43.按生产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4.社会主义国家征税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45.经济增长反映国民经济量的变化,经济发展则指国民经济在结构上要有质的变化。
()46.每一元钱对穷人和富人的效用都是相同的。
()47.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低档品。
()48.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 和Y,X 的价格为10,Y 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 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张某应当增加X 的购买,减少Y 的购买。
()49.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减少。
()50.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5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仅包括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如厂房、住宅、机械设备。
()52.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利率由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和货币供给量共同决定。
()53.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加实际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
()54.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购买政府债券,其意图是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5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5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57.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58.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59.简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60.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61.生产关系62.资本积累63.正常利润64.流动性陷阱65.内在稳定器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6.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求:1.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百分10%,总供给曲线不变,新的均衡有何变化。
67.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U=xy,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 和y 的组合?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8.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69.试述失业的内型(按照失业的原因分类),并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