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

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题目: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信息类年级:电工09级3班学号:0908040169学生姓名:黄道雄指导教师:欧声霞老师2011 年5 月24 日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一、前言:做此项调查的目的:熟悉了解农业劳动力的去向和现状调查对象:工地上的务工人员、物流公司搬运工、保安调查地点:贵阳调查方法:问卷和问询调查时间:2011年5月调查小组成员:黄道雄、万鹏飞、赵刚二、报告正文:可能大家对农民工这个词现在都已经能够耳熟能详了,我们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更能够熟知这个词的含义。

我和赵刚是我们贵州本省的,万鹏飞是来自安徽的,虽然来的地方不同,但是我们家乡的劳动力确有很多共同之处,农民外出务工就是很明显的一点,所以我们上工地就能和农民工有更好的交流并且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去的是花溪二道三桥段桥梁施工处,问询了124名务工人员,他们有钢筋工、混凝土工、外围搭架工、打杂和监理等工作人员。

看着一线上面的战士,我们就想到了我们回家行驶在平坦和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曾经也流着他们的汗水。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们在工地上和他们做了很多深层次的交流。

首先是为什么要出来打工而不是在家务农呢?结果他们的回答大都同出一辙,那就是凭着在家的拿一亩三分地,虽然基本上能解决温饱,但是看着城镇里面的生活和很多老家儿子有工作了的门户,就感觉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超出了很多自己的,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现在农村的消费其实也是很大了,像种田,每年的肥料的费用就占去了很大部分,有时候遇到天公不作美,往往地里的庄稼要么不是干旱就是雨水太过于充足,更有一部分人说他们家的地本来就是,现在很多地方都被政府或者开发商征用,那所剩的地就更少了,那样几乎不出来打工就很难在家维持生计。

这个还不算,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确实是个问题,家里面孩子读书就占去了很大一部分费用,如果就靠种田来养家,那很多孩子都上不了高中甚至是大学。

所以不出来的话就根本不行。

其实在他们说这些的时候就透露了一个信息,农业劳动力现在出现了很大的剩余现象。

对现场上的数据分析:80%的是来自田地较少的农村家庭,而只有20%是来自田地较充足的家庭。

这个数据就能说明劳动力在农村是非常过剩的,当然不排除是农闲的时候,因为我们调查的时候不是农忙的时节。

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忙的时候和这个数据相差甚微,所以农业劳动力剩余在现如今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我们对现场的来自贵州遵义的钢筋工张大叔就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我们问他老家是不是像他这样出来务工的人很多啊,因为在家根本就没有多少农活可以做?他说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可能都有误解,并不是说农业劳动力有剩余就能出来挣钱,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出来的人很多能找到事情做,但是很多对待遇的问题和能不能及时得到工资的还是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找不到事情做。

对于张大叔的这个回答其实我们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劳动力是否过剩,如果过剩,那就相当于现在在城市生活的人们说的那样就是失业或无业呢!对此我们还进行了在这个工地上各位务工人员的来源进行了调查,得到的结果显示大多数都是来自南方的,当然贵阳也是在南方,25%来自四川和重庆,60%来自贵州,7.5%来自湖南,有1%来自北方的河南,还有6.5%来自云南、湖北、江西等地。

这就说明农民工并不是在本土工作,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

为什么外来人口会占这么多比例呢?还有就是对于张大叔的回答,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农业劳动力不出来务工呢?我们认为农业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在土地、资本、技术乃至相关制度安排为既定的条件下,农业产出可看成是农业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函数,这种供给结构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一般而言,在其他各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恰当的农业劳动力供给结构所带来的产出肯定高于其他供给结构的产出。

我国农村内部的产业结构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法律、科技等咨询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后劲等等。

然后我们问询了在这个建筑工地上的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

结果显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工资都比打杂的高,但是他们说很多时候钱到位得都不是很及时,往往要完工后才能全部领取,甚至有20%的回答是即使完工也不一定能马上得到。

所以要钱难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通过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建筑行业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点,从农民工投诉的情况看,来自建筑行业的投诉占拖欠工资投诉案例的60%以上,拖欠数额占被拖欠工资总额的70%以上。

所以对于他们的这些其实都是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具有经济和保障的双重功能。

虽然最近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还有一些农村农民对农业生产不抱有信心,产生了懈怠的心理,但是土地经济功能的削弱并没有让农民失去对土地的依赖。

我国的土地保障影响着我国土地的经济性和规模经营,从而制约了土地的经济功能的发挥。

这样造成了一种矛盾,既想去外出打工,又不想放弃农村户口。

一方面,由于土地的经营模式造成的效率较低,这就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外出的打工者仍然对土地存在着依赖,因此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权。

对于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我们进行了专访,为什么来的人口的比例会这样不协调呢?他们的回答很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说现在在贵阳这边的打工其实都是实在是找不到好的地方了才来的,因为贵阳这边消费高,工资低,像河南哪位大哥说,他们老家的拉面只要3.5块钱一碗就会有很多牛肉,而到贵阳这边现在吃素粉也要3.5块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户口的问题。

像他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问了一个来自湖南的工作人员,他说他们一家老小都在贵阳,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由于户籍问题很多学校都不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分析了下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每一个外出打工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户籍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打工人员是不能够得到身份的转变的。

因此出现了另一个矛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拥有了自主择业的权利,但是在户籍方面仍然难以得到身份上的转变。

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农村打工者在城市长期工作却难以得到城市户口,不能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旧的户籍制度与新的经济体制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现在看来农业劳动力剩余其实真的说明了很多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进城就业。

这一方面体现在前面所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问题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制度的问题上。

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就业制度,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没有什么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政策上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却依然困难重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籍管理上的歧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要求,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城镇化发展战略,国家对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作了大量的改革,降低了农民进入小城镇的“门槛”,但是许多地方却依然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是根本就不执行。

二是在就业制度方面的歧视,许多大中城市的用人单位和企业要求所聘人员必须是本地户口,而且还常常人为地造成外地民工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如职业的限制、工种的限制等。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歧视,通常情况下是本地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而外来打工农民却享受不到任何保障待遇。

四是教育培训方面的歧视,由于教育(中小学)常常与户口联系,因而外来农村打工人员的子女往往不能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权利,不仅教育如此,外来打工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亦是这种情况。

我们还走访了贵阳锦江物业管理公司在保安部工作的岗位进行了调研。

他们有的是在小区里面上班,有的是在写字楼和酒店负责安保工作。

我们不是无目的的去调查这样的工作群体的,因为他们当中也有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的一部分。

我们问询了55名保安人员,其中35名是来自农村,并且80后占很大的比重。

可以说他们是改革开放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批农民的新生代。

我们的问题是他们怎么会选择这样一类的行业,而不是前面所说的那样向农民工那样的职业,他们的回答大多数都是一样:因为农民工在工地上的劳动不太体面,每天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太阳或者是雨水里度过的,穿的衣服基本上看上去都很脏,即使每天洗了下班的时候也是灰头满面,下班了每天挤公交车别人一眼就能认识你:“一,这不是农民工吗?离他远点,身上好脏,别把我也弄脏了。

”像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也经常碰到。

说明农民工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弱势群体,是不怎么被尊重的群体,别现在的蚁族还不能收到尊重。

我们还对他们公司的一些工作要领摘要如下:公司要求,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确保队伍安全无事故。

全体保安员要文明执勤,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强化“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勤的理念,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勤对象的感受,进一步改进执勤方式,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当遇到挑衅、面临复杂情况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不激化矛盾,尤其对待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多关心,多帮助,做好疏导工作。

尤其保安四大队协警队伍更要重视,对工作中易发生矛盾和问题的要进行认真梳理,积极探讨解决的最佳方式方法,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另外,要求队伍从思想上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

不断提高保安员做好群众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把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当前保安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保安人员善于与百姓打交道、交朋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让群众满意。

新时期,新任务,对保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公司将始终坚持文明执勤、礼仪执勤的工作理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勤文明的保安队伍。

但是对于年轻的一代,我们始终还是有点担忧那就是保安毕竟不是一辈子的事情,进入门槛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工作相对稳定,使得大量年轻劳动力,尤其是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进入保安行业,而吃“青春饭”的焦虑、没有什么职业前途的担忧,以及收入不高、职业尊严缺乏、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等问题,使得绝大多数保安都对自己的职业抱有过渡、临时的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