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小
故事
华罗庚的故事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
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
境贫寒,疾病缠身。
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
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
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
他一心要接济华
罗庚。
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
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
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
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为
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华罗庚被一
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
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
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
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