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详解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 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 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回目录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
著名数学家 的生平故事一直 激励着我们前进, 现在就让我给大 家讲一讲一些著 名数学家的生平 故事!
进入目录
纳雍县第八小学 六年级(3)班
1、华罗庚简介 2、华罗庚的故事 3、陈景润简介 4、陈景润的故事 5、费马的故事 6、欧拉的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 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 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 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 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 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 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 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
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
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
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
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
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
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
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
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
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
回 目
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推举为议员。 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都读。30岁时迷恋上数学, 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 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在他死后,由儿子通过整理他的笔记和批注挖掘他 的思想。好在费马有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有他的圈圈 点点,勾勾画画,页边还有他的评论。他利用公务之余钻研数学,并且成果累累。后 世数学家从他的诸多猜想和大胆创造中受益非浅,誉他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 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又对此作了改
录
进,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学家之一,他在50年
下
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
一 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页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
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
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
回 目
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录
回目录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 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1665)。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 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 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 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 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 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 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回目录 下一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青年时代因病导致伤残,历尽坎坷,几乎陷 入绝境。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 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 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 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 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 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 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 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 学到深夜。
下一页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
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
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
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
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
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欧拉作
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
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
我们看了几位著名数学家的生 平故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陈景 润数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努力奋 斗的精神!得到一点小成就,那只 是翻过了一个小山丘,我们要更加 努力,更加勤奋,攀上学习的顶峰!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 大定理”。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 代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但是300多年过去了,至今既未获得最终证明, 也未被推翻。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 定理是正确的。由于当时费马声称他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公布结果,于是 留下数学难题中少有的千古之谜。
费马对数学的贡献包括:与笛卡尔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创造了作曲线切线的方法, 被微积分发明人之一牛顿奉为微积分的思想先驱;通过提出有价值的猜想,指明了关 于整数的理论——数论的发展方向。他还研究了掷骰子赌博的输赢规律,从而成为古 典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
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
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
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
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
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
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
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广泛深入的研究。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 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 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 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 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 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会会员。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
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 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 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结 束 语
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
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
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
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
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