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第七章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35 小题,共101 分答题时间:120一、判断题(该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
)1.在网络新闻中,基本上采用单一型标题,而很少采用复合型标题,通常只有一行题。
A.正确B.错误2.根据网络的特点,我们在进行网络新闻的文字修改时还要注意网络新闻的易读性。
A.正确B.错误3.修改传统媒体的新闻稿件,要求推敲主题、矫正差错、修改词句,这些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已经不适用。
A.正确B.错误4.数据新闻同其他新闻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新闻为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海量的数字信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
A.正确B.错误5.多媒体编辑就是“全媒体编辑”。
A.正确B.错误6.对图片进行编辑,应主要考虑图片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地位,让图片与新闻网页整体和谐。
A.正确B.错误7.调查性报道利用数码工具进行视觉化、交互化的多媒体编辑是当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对新闻设计的实践提出了新要求。
A.正确B.错误8.多媒体编辑不只是多种媒体报道形式的组合堆砌,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核心报道平台,根据新闻内容的时间和空间特点,以最适宜的媒介手段,融合使用多种技术形态的编辑形式。
A.正确B.错误9.调查性报道所揭露的黑幕往往具有社会背景复杂、时间持续较长、利益相关者较多等特点。
A.正确B.错误10.从我国现在对网站的新闻采编有关规定看,除了获批新闻采访权的网站可以自己采访第一手资料的新闻外,一般商业网站还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网络编辑主要是大量浏览相关媒体与网站的内容,从中搜集、编辑新闻。
A.正确B.错误11.最初的网络新闻,主要是以电子邮件、邮件列表、电子公告牌、新闻组等表现形式进行传播的。
A.正确B.错误12.网络新闻以多媒体为表现手段,因而在广告表现形式上较传统媒体有更大的优势。
A.正确B.错误13.网络新闻的起源,可上溯到电子邮件。
A.正确B.错误14.可以把广告设置在相关的新闻内容附近,这也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正确B.错误二、填空题(该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5分。
)15.()年4月20日,中国互联网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络。
16.很多新闻网站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页与内页失衡、导航系统不清晰、()。
17.很多新闻网站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和不足:()、导航系统不清晰、技术的过度使用。
18.()是基于大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进而挖掘数据背后的关联和意义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
19.很多新闻网站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页与内页失衡、()、技术的过度使用。
20.()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将文字、图片、视频、幻灯集、数据库、图表、互动演示、等多种媒体符号融合使用,但是这种使用并不是简单的添加堆砌。
21.()是网络媒体的主干,一般都放在网站的主页。
22.()年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元年。
三、问答题(该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
)23.网络新闻编辑应该树立哪些方面的文化理念?24.电子采编系统的普及及其与互联网的结合,使传统的编辑观念与编辑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网站编辑可以运用的主要美学原理和原则?26.新闻网站编辑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27.简述不同题材多媒体编辑的媒介选择。
28.网络传播有哪些特性?29.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倾向有哪些方面的成因?30.网络新闻的文化传播范式在哪些方面有了一些更新?31.微信的传播力为何完胜报纸?32.在网络时代,此前用来概括传统的新闻生产活动的新闻专业主义失效了吗?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人类新闻信息需求的本质吗?33.简述网络传播的重构与编辑创新34.网络新闻编辑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新闻编辑技术的突破?35.请谈一谈社交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闻编辑第七章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35 小题,共101 分一、判断题1.A2.A3.B4.A5.B6.A7.A8.A9.A10.A11.A12.A13.A14.A二、填空题15.空1.199416.空1.技术的过度使用17.空1.首页与内页失衡18.空1.数据新闻19.空1.导航系统不清晰20.空1.多媒体编辑21.空1.新闻栏22.空1.1969三、问答题23.1. 平等地思想2. 创新的思维3. 互动的观念4. 整合的理念24.1. 社会稿源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通讯员队伍。
2. 网上讨论丰富了新闻评论的思考维度3. 强化了编辑与作者、受众的联系。
4. 视觉艺术追求成为版面处理的重点。
5. 中文媒体编辑手段“鸟枪换炮”。
6. 办公室已不再重要。
25.原理:1. 对称与均衡2. 比例与均衡3. 节奏与韵律4. 整齐一律5. 多样统一原则:1. 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原则2. 合理运用编辑手段的原则3. 网页编辑的整体性原则26.1. 屏幕有限性与内容无限性的统一2. 检索迅速与外观美化的统一3. 广告表现形式与新闻内容传达的协调统一27.政治类新闻:图片、视频、图表经济类新闻:数据图表、数字工具医学类新闻:视频、互动演示、图片社会类新闻:图片、视频、音频幻灯集28.1. 超文本传播手段2. 非线性编辑方式3. 交互性传播方式4. 全方位传播空间5. 即时性传播时效6. 多元性传播效能29.1.来自受众的“猎奇”心理,为媚俗化传播提供了前提2.来自广告商的“经济利益”驱动3.来自网络传者的“迎合”心理,传者通过迎合受众来达到吸引广告商的目的,从而获利。
30.首先,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在传递社会主流价值的同时,网络新闻传播注重知识、信息的分类和实用性。
1. 其次,作为网站的注意力资源,网络新闻带有一定的商业性和服务性,传播的目的性较强。
2. 最后,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网络新闻还要同时注意传播的娱乐性、趣味性,要平等地尊重受众的选择。
31.1.独特的分析角度2.微信版拟人化问答,是一种“平视”。
微信传播的特点是“点对点”,互动性强。
因此,微信版采用拟人化的方式,一问一答。
问题的设计完全从读者角度出发,回答轻松诙谐,就好像一个爱吹牛的街坊在跟读者闲聊。
3.微信版更重解读和更多细节。
32.第一,虽然社会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社会对新闻的基本诉求。
第二,普通公民可以成为一个很专业的新闻生产者,但这与新媒体无关,也不是普遍现象,因此打破了传统新闻从业者垄断新闻生产的格局的说法没有现实意义。
第三,即使在人人可以成为记者的网络时代,新闻场域的专业门槛并没有消失。
第四,新传播技术给了传统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更广阔的舞台,他们追求高品质新闻的空间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了。
第五,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品质的新闻生产而言不仅不是毁灭性的力量,相反是激励性的因素。
第六,专业性的新闻传媒机构,能够为持续提供高水准的新闻报道提供人、财、物的保证。
相反,自发的公民新闻不太可能获得这样的保证。
33.1. 传播类型:五大类型的划分不再泾渭分明,它们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共存共荣。
2. 传播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互动,更具开放性,传播要素之间出现互换和一体化。
3. 传播时空:网络消除了时空差异,构建了一个全球新时空。
34.1. 整合编辑流程。
报纸编辑以纸、笔为主要工具,要和美编、校对、版式编辑等不同流程的人员协调合作,经过反复调整和确认后版面才得以形成。
网络是个多功能的技术平台,集文本、音频、视频编辑于一体,各种编辑软件的日臻完善使以往的编辑、排版、校对能够同步进行或者混合进行,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编辑的工作流程。
2. 形成编辑互动。
报纸在成形前,往往要经过小样、大样的调整和排版,每个过程尺寸的变化都会引起最后定稿的相应修改。
而大多数网络编辑工具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编辑面对的基本上就是最后的成品模板,这种良好的人机互动大大提高了编辑效率。
3. 扩大创作空间。
编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使得传统媒体的编辑疲于应付校对、计算、寻找编辑节点等体力性劳动,再创作空间因此而缩小。
网络编辑技术把编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救出来,为加工处理、快速修改、迅速查找等功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水平平台,也为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35.第一,随着移动社交媒体使用量持续上升,社交性媒体的沟通方式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状态,从而确立了社交媒体持续发展的用户基础。
第二,随着社交性媒体的系统架构和智能算法的逐步完善,社交媒体产生的信息从表向、碎片化走向深刻和优化整合。
第三,社交媒体除了在商业广告、公关与品牌营销领域发挥更多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将体现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并且持续改变系列行业的运营和盈利模式。
第四,社交媒体拓展到商业运营以外的部门,例如在公司管理、教育培训等非直接盈利的层面上的作用和威力逐步展现出来。
第五,大数据运算将会更深入地改变社交媒体的服务有效性与针对性,与此同时,社交媒体拥有的用户数据库会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从中获益。
第六,越过语言的障碍,社交网络将如虎添翼,人类的沟通与协作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天涯若比邻”可能再也不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