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性格及人际交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气质、性格和人际交往的概念、心理特征及一般规律性。
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重点:气质类型、气质在教育中的运用、性格的类型、人际交往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气质的心理特征、性格的培养、人际交往的规律教学过程:气质第一节气质的概述1.人的气质是由什么决定的?气质是否可以改变?2.你对自己的气质了解多少?3.气质对工作学习的影响又怎样?一、气质的概念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人的个性特征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性格的表现形式,而且在某些性格品质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也会起一定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必须指出,心理学的“气质”概念是一个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的含义截然不同。
一般人们所讲的“性情”、“脾气”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日常生活中的气质,一般是指个人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谈吐外貌甚至衣着打扮、文化修养。
气质的动力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外部特征上,而不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容。
心理活动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及转移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是指向于外部现实还是指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然,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并不都属于气质特征。
例如,一个人不论有什么样的气质特征,在顺利之时,总是情绪比较饱满,精神比较振奋,活动的节奏也比较快,表现出增力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而在不顺利之时,则往往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活动的节奏也会减慢,表现出减力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
这些都是由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等引起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表现,而不是气质特征的表现。
气质特征指的是人无论在什么场合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不以活动的目的、内容而转移的。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1. 感受性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
这是神经系统强度特征的表现。
2. 耐受性指人在接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经受外界刺激的能力。
耐受性也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反映。
主要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些活动注意力的集中性、对强烈刺激的耐受性、对长时间的思维活动保持高效率的坚持性等方面。
3. 反应的敏捷性指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
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表现。
4. 可塑性指人对外界事物变化而随之改变、调节自己以适应外界环境的难易程度。
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5. 情绪的兴奋性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
情绪的兴奋性既和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有关,也和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有关。
6. 外向性和内向性指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部还是内部的特性。
外向性和内向性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强度有关;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气质的这些心理指标的不同组合便构成各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心理指标与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有关,也即与人的遗传素质有密切关系。
三、气质的类型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7)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最早提出著名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生于脑的粘液,生于肝的黄胆汁,生于胃的黑胆汁,生于心脏的血液。
后来,罗马医生盖仑(C. Galen,130-200)发展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认为气质特点的表现是由于四种体液中的某种体液在体内占优势所决定的,气质可分为: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多血质。
后来的学者沿用了这些名称,但实质完全与希波克拉底、盖仑的学说大相径庭了。
根据前面提到的各种气质心理特征的不同组合,划分这四种气质类型,见表:典型气质类型与心理指标根据上述典型气质的不同心理指标结构,具体在个体身上的典型心理特征和稳定的行为表现为:1. 胆汁质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
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
2.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
易动感情,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外向,但情感体验不深。
容易适应新环境。
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易转移。
轻率,不够沉着。
3. 粘液质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转移注意。
心平气和,不易冲动。
内向,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但容易因循守旧,不易改变旧习惯去适应新环境。
坚韧、执拗、淡漠。
4. 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观察精细,对外界刺激敏感,但反应缓慢,动作迟钝,多愁善感,体验深刻、持久,但外表很少流露,内向。
谨慎小心,不善与人交往,胆小、孤僻、忸怩,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
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及在教育中的应用一、气质的一般规律(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在研究高级动物的条件反射时,发现不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中的独特稳定的结合,构成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
巴甫洛夫的研究指出,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指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及这种能力的极限;平衡性:指大脑皮质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对比关系,若强弱相似为平衡,强弱不相似则为不平衡。
灵活性:指一种神经过程转变为相反的神经过程的难易程度。
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所确定的四种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特点,恰恰相当于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和罗马的盖仑对气质的分类的描述,因此,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types of higher nervous activity)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气质是“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外在表现”。
其关系见下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关系表(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1. 气质的天赋性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是个体的生物因素所决定的,气质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研究表明,新生婴儿就已经具有天赋的气质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有的婴儿好动,有的安静,有的怕陌生人,有的却一点都不怕。
2.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气质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因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是比较稳定的。
不过,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的变化。
个体气质特点的变化,受到遗传变量、年龄变量、教育变量和其他社会变量的影响。
经过实践教育和训练,有可能有意识地对某些气质加以“人为”的改造或者“掩饰”。
当然气质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有时气质本身并没有得以改变而只是一种“掩饰”,不过,气质的掩饰现象并不普遍存在,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否发生气质被掩饰现象,主要取决于该种类型特点在人际交往中被他人肯定或否定的程度。
因此根据气质类型特点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以使其更为集体所相容是有可能做到的。
此外,在气质的变化改造中,性格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可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得以抑制,使积极因素得以光大和发展,以更适应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三)气质对性格和能力的影响1.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首先,气质影响到性格特征的表现方式,使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出独特的色彩。
例如,同样是“勤劳”性格品质,胆汁质常常是情绪饱满,迫不及待地工作;多血质往往充满热情、灵活机智地工作;粘液质者从容不迫、持之以恒地工作;而抑郁质者则认真仔细、默默无闻地工作。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例如,多血质可以具有勤劳、勇敢的性格,也可能具有懒惰、胆怯的性格。
其次,气质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例如,粘液质者比多血质者更容易形成谨慎、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2. 气质对能力的影响某些气质特点会有利于某些能力的发展,而有些气质特点则会阻碍某些能力的发展。
如,情绪的兴奋性,作为气质的一个方面在演员和音乐家的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3. 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虽然气质对性格、能力等个性有一定的作用,并对个体的活动有普遍的影响,但气质本身仍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正因为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某一活动既可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阻碍作用,因此,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各种气质类型都在有利于自己气质类型发展的工作中施展作用,气质也就无所谓“好”与“坏”了。
“在每一创造领域(科学、技术、艺术以及各种各样的劳动)的杰出人物中可以看到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人物”。
(四)青少年气质的特点有研究者对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复旦等5所高校364名大学生进行气质测定,结果发现,在大学生中单一气质占34.07%,混合型65.93%,混合型气质主要包括胆汁—多血质、胆汁—粘液质、多血—胆汁质、多血—粘液质、粘液—胆汁质、抑郁—多血质、抑郁—粘液质等7种。
在另一项对男女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分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女大学生中,多血质(51.0%)和粘液质(35.8%)类型比例明显大于男大学生比例,而在男大学生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比例大于女大学生。
二、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1. 了解学生要注意气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掌握多种对学生进行气质考察的方法,既用观察的方法,也用实验、问卷、测试等各种方法,同时要对学生的显露在外的气质特征及隐含在内的性格特征综合考察,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地把握学生个性的整体,不致产生偏见。
2. 考察学生要防止气质偏见教师有时甚至会因教师本人与学生在气质的某些方面的相似而产生认同或“共鸣”,也会因与学生在气质的某些方面的相异而产生成见。
这些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对学生作出公正、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对同一气质类型的学生,如从不同角度来看,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见解。
3. 教育学生要注意气质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学生气质特点,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向积极方面发展,并采取措施防止与纠正消极品质的形成。
4. 性格培养要考虑气质差异5. 引导学生克服自己的气质弱点学生应认识到,气质类型虽然不同,成才机遇均等,只是因不同专业、职业对气质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充分发挥个体,改造气质,克服气质弱点,可利用于自己将来选择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专业,以求人尽其才。
(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努力下,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提高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