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神经调节(上)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学习目标】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具有ﻩ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ﻩﻩ后,由ﻩﻩ状态变为ﻩ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ﻩ,形成细胞膜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ﻩ,导致膜形成ﻩ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复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1)传导形式: ﻩ,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ﻩﻩ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 ﻩ,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ﻩ (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是指在ﻩ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规律总结】(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实验判断法: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
【规律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二者联系: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ﻩ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3.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 :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ﻩ。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3)绝缘性: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
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
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电流方向分析(1)静息状态(如图所示,其中B测的是静息电位)①电位都在膜外,电流计指针偏转。
②电极分别在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向电极置于偏转。
③电极都在膜内,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2)刺激神经纤维(如图所示)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左侧偏转;b点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但兴奋未传到d点,指针归零;d点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d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
电流计指针总共发ﻩ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又同时恢复静息电位,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6.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典型例题】1.关于细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课下作业】练习案【课后反思】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 10.27—11.1)第二课时考点专项训练20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一、选择题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6.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人的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______ ,当接收刺激时,兴奋在该结构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 (用字母表示)。
(2)图1中有突触的部位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 作用。
(3)图2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
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________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 ,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4)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
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
班级姓名选择题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10.27—11.1)第三课时神经调节(下)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学习目标】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