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时代的选择》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政治《时代的选择》教案 鲁教版

《时代的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本课内容和地位:本课属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个项目的内容。

“关注国家的发展”是第三单元的生活主题,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共设置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科教兴则国兴”说明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层次“面对竞争与差距”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标准作为本课第一个项目,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我国教育和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育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教育对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观念,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2、能力目标: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合作探究、情景感悟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查资料、上网搜集我国发展科教的新政策、新成果,并整理资料卡片等。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搜集有关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我们马上会想到什么?(“神舟六号”)对!一年多来,“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骄傲,下面让我们再去感受当时那激动人心的一瞬间。

(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发射的实况录像)师: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生:(1)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很自豪。

(2)我国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师归纳:新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它将我们和其他国家连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再也不能与“科学方舟”擦肩而过。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显示了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高科技事业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科技改变世界”、“科教引领未来”,来体会“科教兴则国兴”的道理。

让我们关注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一同奏响科教兴国的最强音。

二、共同探究:(一)科教兴则国兴活动1、翻开科技发展的历史篇章1、学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时间标志经济强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发明及广泛应用英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80年代开始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美国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但到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在文化教育上仍顽固地坚持“八股取士”,而实用性的技术学问却被斥为“异端”、“邪说”,从而被排斥在外,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世界。

很快,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耻辱的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比中外科技发展史,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答案例举: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输掉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3、(师)引导过渡:纵观世界历史,每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飞跃,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并由此引起国家的兴衰更替。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今非昔比,让我们去感受现代科技的威力。

活动2、走进现代科技发展的春天1、材料一: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人们称赞他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业科学家。

材料二: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昇”,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开创性的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是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思考讨论:1、上述材料体现课本哪些原理?(至少列举两条)2、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发。

(生)分组交流,发表见解。

(师)评价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参考答案:答案提示:1、上述材料体现了课本哪些原理?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②发展科学技术,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发?①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以促进经济增长;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③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教育、科技、人才、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国家进步之间的关系(师)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链锁关系,即:教育根本人才关键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国在这条链锁上,教育处在最根本位置上,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世界各国都竞相调整科教政策,竞相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形成激烈的科教竞争局面,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活动3、感受竞争与差距1、出示两则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材料一:世界各国科教面面观美国:1993年11月,创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又制定了“培训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

日本:1994年6月,提出“新技术立国”,制定了“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的目标。

印度:1998年起,制定一系列促进国家信息化的政策,加速培训和吸引人才回国。

材料二:中美科技教育对比2000年,根据《国际竞争力报告》统计,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第28位,与美国相对科技实力差距为18.9倍;当前,发达国家国民所受教育的程度均在15年以上,我国为5年左右。

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6%左右,而美国为80%左右。

请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我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请分析说明。

(生)分组交流,发表见解。

(师)评价学生回答,然后在学生理解材料一时补充我国的科教政策及新成就: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能源、载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各级各类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学生理解材料二时补充这一差距对我国的影响: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一:世界各国积极调整政策,竞相发展科技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以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材料二: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我国应该怎样做?请分析说明。

(1)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师)总结升华: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升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三、回顾总结重点知识:1、学生自由交流:收获与感悟:1、通过本课学习我知道了这些重要原理:2、这对我今后学习生活的启发:2、教师出示重点原理提示,学生识记。

一、科教兴则国兴: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输掉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4、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成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决定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1、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大差距,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补充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即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师)归结:同学们,一路走来,科教兴国的旗帜越来越鲜明,科教兴国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定。

在这场时代的选择中,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其中,又该怎样选择和对待呢?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1、本课教学较为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即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2、较为成功的运用了案例教学,选择材料时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生活的过程中,体味教材原理,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3、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意识。

同时,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学习的能力。

4、不足之处:环节之间的过渡仍需要巧妙的设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需要下功夫。

在材料的选取上多找些典型的实事材料。

时代的选择一、科教兴则国兴: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各国竞相调整政策 2、我国科教整体落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