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采矿技术管理,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采矿设计管理
第二条地下开采的采矿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措施,认真执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第三条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准确、可靠、无误,图纸上的井巷工程要素,包括坐标、标高等,应与现场实际相一致,且各相关图纸间有关数据要相互吻合。
所采用比例尺应适合需要。
第四条公司采矿设计属二类型设计。
中段开拓设计和矿块(矿柱)开采设计,都应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并附图。
第五条公司采矿设计,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签字后,方能生效。
二类型设计由公司技术部负责,报送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召集会审,经设计者、审核者、地质、测量、坑口、安全环保部、技术部、安全督导员、总工程师、施工负责人等审查,签字后方可施工。
第六条一切总体、单体设计一经审批,不得擅自修改,必须按设计施工。
如在施工中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情况发生变化,不能执行原设计时,施工单位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共同研究,修改设计并履行审批手续后再行施工。
第七条采矿设计审批后,设计者应深入现场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设计意图。
设计人员应经常下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参加采矿设计
修改及主要工程局部或全部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第三节井巷施工技术管理
第八条井巷工程开工必须有经公司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技术设计和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有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测量组测设定点后方可开工。
第九条井巷工程开工前,设计人员要向施工单位现场进行技术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建立工程施工通知单和停工通知单制度。
第十一条搞好井巷掘进的通风。
局扇和风筒的安装与敷设要避免产生串联风和循环风,随着掘进面的推进要及时敷设风筒。
装碴前要进行喷雾洒水工作,使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二条搞好井巷支护工作。
在不稳固岩层中掘进井巷,必须及时进行支护。
第十三条对各种支护的井巷、井下的安全出口、地压较大的井巷和人员活动频繁的采矿巷道,要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技术部是采掘工程施工的监督部门。
井巷工程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第十五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按“岩金矿山地质和测量工作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节采场管理
第十六条采、切工程的施工必须由测量人员按采场单体设计进行测设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地、测、采、安全环保等各类技术人员应相互配合,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检查、研究和指导。
第十七条采、切工程按要求施工结束后,矿区必须及时进行素描和采样,提出坑道实测图和重新圈定的地质资料。
第十八条技术部根据重新圈定的矿体资料应对原采场单体设计重新进行审定,确定落矿方式和合理的凿岩爆破参数。
第十九条在落矿过程中,地质、测量、采矿、安全等专业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监督施工。
当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技术部要及时修改设计,并按修改后的设计指导施工。
第二十条加强采场出矿管理,采场内大块矿石应及时进行二次破碎处理,以防止堵塞溜井。
注意残矿的回收,必要时可补加采切工程。
第二十一条根据采矿方法和矿岩稳固情况,合理确定和控制采场允许暴露面积。
第二十二条搞好采矿地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正常回采,尽力减少或避免地压危害,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压进行开采。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采场验收制度,采场各项作业的验收均应按《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节矿石损失贫化管理
第二十四条矿石损失贫化管理是矿山生产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地质、测量、采矿、安全和施工队人员要充分发挥各自
的职能作用,加强采掘技术管理和施工监督验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损失和贫化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为确保公司完成年、季损失和贫化指标,技术部必须明确专业人员对损失贫化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
第二十六条采矿专业人员应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搞好采矿设计工作,努力降低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
第六节“四新”研究及推广
第二十七条对有关采矿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要积极探讨研究,或移植成果,或开发利用。
通过对“四新”的学习、研发、推广应用,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