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走向新建筑》后感
刚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从本科就听说过无数遍的一本书,
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柯布文风的特殊性(柯布一生写
了57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
如果按照柯布的标准“艺术作品应该有清晰的形式”,那么这本书做得
是不够好的。所以这本书可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初学建筑的学生,
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无比热情。一种
是在建筑学中已经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之后,再来重读理论书籍,这时
候反思设计,可以领悟到柯布的深意,他复杂的美学观和建筑观,对
设计方法和甚至建筑批评的观点等等都值得思考。

美学观与建筑观
一个人通过他的奋斗、他的工作、他内在的战役逐渐赢得了一
定的资本、和他个人的征服。但是,所有那些个人激情的追求、那些
资本、那些曾经如此热忱地获得的经验,都将消失。生命的法则:死
亡。自然通过死亡停止一切活动。惟有劳动的果实可以得到传承。日
月在流逝,在日月的河流中,在生命的进程中流逝…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
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
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
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例如他举了一个法国王后号轮船空间的例
子,“一个纯粹、干净、明朗、合理、健康的建筑艺术。对比一下:
地毯、靠垫、华盖、锦缎花纹的墙纸、金漆雕花家具……这些西方旧
货市场的阴沉的凄凉相。”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
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
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
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
话。但是我注意到,这里说的只是住宅,他没有说“建筑是居住的机
器。”因为柯布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度还被认为是布尔什维
克的卧底,所以柯布提倡建造大量廉价的、合理的、健康的住宅,来
服务那些建不起传统风格的昂贵住宅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满足
要求是第一位的。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
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
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它与习惯、与传统、与结构
方式都没有关系’也不必适应于功能需要。它是精神的纯创造。”柯布
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
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
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
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设计方法与建筑批评
建筑也出现了一个消费的时代。从金融大鳄们争相在曼哈顿
建立自己的巴别塔,到越来越多的新奇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建
筑成为了消费品。不,请允许我用“沦为”这个词,建筑沦为了消费品。
建筑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古根海姆美术馆,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先锋,
也引领着建筑的趋势。从纽约,毕尔巴鄂,再到立陶宛,建筑一次次
重复沦为消费品的轨迹。但他们风格却不会因此而统一,因为资本主
义有着猎奇的消费趣味。甚至有更多的建筑,以内部来向外部妥协;
或者内部稀松平常,而外部却追求夸张和新异,成为消费时代的标志
物。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
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最重要的是“给建
筑师先生们的三项备忘:体块、表面、平面”,其次还有基准线(轴
线)、内部流线(空间序列)。其中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
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其实就是建筑的抽象
感和几何感;表面“被体块的准线和导线分划,所以它显示出这体块
的个性。”而平面是“生成元”。“包含着感觉的实质。”柯布提出平面
包含着建筑的决定性因素,“定下平面就是定下一切”。而平面设计要
以空间构思为基础而不是以构图为基础,平面不仅包含空间感觉、建
筑的韵律,还包含新的构思,例如塔城平面。对平面在现代建筑中的
重要性,柯布说道:“在建筑中,古代的结构基础已经死亡,我们只
有在新的基础尚未一切建筑表现建立起逻辑支持之后才能恢复建筑
的真实性。”柯布敏锐地意识到设计方法与建筑的相生关系,真正的
现代建筑必须建立在现代的设计方法之上。“为建立这些基础,需要
二十年的时间:有大问题的时期,分析和实验的时期,审美观的大动
乱时期,形成新审美观的时期。”站在85年后的今天,柯布的观念在
建筑设计界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但是在设计界之外,人们的观念我相
信与100年前并无大的差别。特别是东方人,很难在大众中树立抽象
审美的习惯和传统,它终究是阳春白雪的。

柯布花了大量的篇幅分析帕提农神庙和罗马城的建筑,特别是
阿德良离宫(万神庙)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就是用前面说过的平
面、体块、表面、凸凹曲折、精确的比例等概念进行分析。柯布对罗
马城的态度是整体否定中的个别欣赏,他认为“罗马是露天的杂货市
场。”“罗马的教益是为那些明智之士的,他们懂得并能够欣赏,他们
能够抵制,能够克制。罗马使那些知识很少的人沉沦堕落。”我想这
里提醒了我们对于传统建筑的学习态度,一定要学习那些优秀的实
例,而不能邯郸学步。

在“平面的幻觉”中,柯布提出建筑语言的本体性。“人用离地
1.7m的眼睛来看建筑物的。如果人们用不属于建筑语言的意图来衡
量,人们就会得到平面的幻觉。”这是对建筑师提出的基本设计方法
和原则,首先有“意图”,然后想法和需求把“一个平面从内部发展到
外部”,在平面的形成过程中,合理运用建筑元素——光和影、墙和
空间形成“有序布局”,而不是像巴黎美院那种放射状平面构图。
在“精神的纯创造”一章中,柯布讨论了建筑的实质,主要的观
点是“清晰的形式:由一个统一体赋予作品以活力,给他们一个基本
态度,一个性格:这是精神的纯创造。”“有诗的感情时才是建筑”,
构筑不是建筑,所有物质性存在的组合是构筑而不是建筑。结构也不
是建筑。“建筑师应当掌握结构,至少要像思想家掌握语法一样精
确”“但他们不应该停在那儿不动。”“部分的决定与问题的功能条件,
又部分地决定于想象、造形创造。”“建筑是体块在阳光下精巧的、正
确的和辉煌的表演。”“精确的比例中的纯净的形式,仅仅是这个。”

柯布的社会观和时代观
柯布是标准的现代主义者,受到共产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影响。
他的社会观是文明、理性、平等的,主张大批量地建造,主张建筑业
向大工业和大财团靠拢。建筑应当顺应时代,抛弃传统,勇敢迎接和
从事“新精神的创造”柯布特别强调住宅的重要性,作为生活必须品的
普及,就像汽车一样,所以他一生做了大量的住宅设计。

“不搞建筑就要革命”
这是柯布在最后一章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号召。这句话有几种解
读:一是建筑相关的的材料、技术和建造方式正在发生革命,建筑也
必须发生革命;二是建筑的地位和革命一样重要,是改造社会的重要
工具。三是当时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切都动荡不定,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住宅问题,是社会活动的容器与人、活动不相配套
的问题,“今天社会的动乱,关键是房子问题:不搞建筑就要革命!”
最后,站在读者角度看,这还是柯布个人雄心壮志和抱负的宣言。柯
布的能量总是要爆发出来的,不挥洒在建筑上就挥洒在革命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