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有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有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的发展都具有防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C.主观背离客观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准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 2013年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六阶段工作方案》,据《方案》通报,因为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尚未建成,而机动车数量和出行量持续上涨,北京仍面临严峻拥堵压力,今年底前,北京将扩大错时上下班范围,研究调整北京各级党政机关的上下班时间。

该市的这个举措①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适合主观需要④如实地反映了北京的客观实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13.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有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14.嫦娥三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为中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表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实践是人们能够获得准确理解的唯一途径C.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就不同D. 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理解工具,促动人类理解的发展15.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

很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A.是客观存有的实际情况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C.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D.是准确的意识,能促动事物的发展16. 2009年12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学校甲型HINl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这表明A.理解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理解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7.当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很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个流感的蔓延和肆虐。

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①客观的物质活动②纯粹主观的活动③自觉能动的活动④社会历史的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持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小岗村经济快速发展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持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即使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持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持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理解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19.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时间对理解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持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理解的来源 B.理解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21.“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自实践更为主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理解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22.“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往往反映着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文以载道”体现了(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能够准确反映客观事物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④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23.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有准确和错误之分24.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有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理解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准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5.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理解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理解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理解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理解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属于很有修养的人,也许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此以往的心理暗示,真的成为很有修养的人。

这启示我们A.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B.理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C.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7.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

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①意识不但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改变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能够成为实践的先导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8.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只要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④要准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9.近年来,我国沙尘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自然界的存有与发展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的存有与发展是客观的C.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合自然界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30.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反映了A.人们能够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B.客观事物本身存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二、非选择题31.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你使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3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