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企业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师从“知识型“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教师主角式课堂”向“学生主角式课堂”转变。
所以我校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一、基本要素的建立
(一)教师应该怎么教
1.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
专业实践。
注重企业实践锻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短处(不懂学科体系,不善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不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自信心等)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喜欢做的事、喜欢的运动,喜欢成果展示、竞赛、游戏等参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潜能来研究设计课堂教学。
3.要教“课”不要教“书”。
“课”的目标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
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授课的内容和顺序不能仅仅以课本为准。
4.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照本宣科的。
因为写书的逻辑与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
5.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
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
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知识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出现,要求我们要为“知识的应用”建立自己的体系―――知识的“应用体”系。
6.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
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
盲目积累知识,以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的。
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
7.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误人子弟。
要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要有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
(二)学生应该怎么学
要很好地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反思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辅导,善于发现问题,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手把手的帮助,也可以采用“小教师”协助教师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及时点拨;对较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控制课堂,对知识点进行演示或讲解。
教师起到辅导和帮助的作用。
2、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小组通过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
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二、怎样确定任务链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环节,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任务设计要涵盖关键知识和关键技能。
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并培养关键能力。
2、任务之间要具有关联性。
之所以称之为任务链,就是因为任务之间要具有关联性和先后次序,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让学生既可以通过单一任务掌握部分知识
点,又可以通过任务链掌握课程的所有关键知识点。
3、任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来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目标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事件来设计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进行任务分析。
确定任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任务的分值、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任务的实施方式(小组/个人、讨论课上/课下、信息搜集/分析、方案设计/理论探讨、实地训练/学习报告、角色扮演等等)、任务的考核方式。
三、具体过程实施
本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市场调研:针对了解建筑企业对三年制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等情况(图片、报道、岗位环境、案例等),对岗位发展状况展开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建筑企业现场技术人员
2.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3.典型工作任务选取:在相应的学科中,结合施工现场典型工作,按施工流程、工作顺序等选取适当的工作任务。
4.学习情境设计:主要利用图片、岗位环境、案例等符合实际工作的情景进行设计,任务情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
因此它要遵循一定的原理,结合任务进行设计,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要形成一定的
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的联系要合情入理。
合情即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入理即符合科学的教学原理。
脱离学生实情,违背教学规律的任务情境创设对教学而言是画蛇添足。
5.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任何课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
在组织教学内容上,我认为选择的是课程的逻辑,而不是课程的知识。
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更多的关注课程的内部逻辑,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点。
6.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实施中首先按照岗位流程、工作过程、活动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设计学生能力训练过程;其次根据能力训练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设计知识学习过程。
7.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推进安排
为满足示范校课改要求,紧密依附优质课执行安排,计划2013年上半年开始试点运行,在本教研室选出2-3名教师参与执行,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参加优质课评选,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并在下半年逐步推广,预计在2014年全面实行。
五、案例(有待加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各章节任务总汇
单元一砌体结构的构造
课题 1 掌握墙体的设计要求并观察教室及周围建筑的墙体有何特点。
课题2 掌握细部构造中门窗过梁、墙脚及墙身加固的砌筑要求。
运用砖墙构造知识,识读建筑施工图纸。
课题3 掌握砌块墙的砌筑设计要求。
课题4能根据砌块墙的细部构造进行施工指导。
单元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课题1 能够运用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识读建筑施工图纸。
课题2 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根据图纸掌握建筑的结构特点及构造形式。
课题3 运用结构施工图的有关规定,识读基础等结构施工图纸。
课题4 掌握平、立、剖面及建筑详图的识读。
单元三砌体结构施工
课题 1 掌握砌筑施工常用施工机械及工具的最基本使用方法。
课题2 掌握砌筑脚手架搭建的基本要求。
课题 3 能够根据不同比例进行砌筑砂浆及其他建筑材料的配制。
课题4 掌握砖墙及砌块墙的砌筑工艺和施工要求。
单元四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课题1 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
课题2 能够指导砌体结构工程进行施工。
课题 3 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检查砌体结构的质量及安全保障是否符合要求。
课题4 掌握施工方案的组成及要求。
单元五砌体结构质量标准及检验
课题1 能够对砖砌体进行质量检验。
课题2 能够对砌块砌体进行质量检验。
单元六砌体结构施工的安全技术
课题 1 能够在进行指导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脚手架安全措施的防护。
课题 2 能够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施工的指导。
单元七砌体结构季节性施工
课题1 掌握砌体结构冬期施工的要求与具体做法。
课题2 掌握砌体结构雨期施工的要求与具体做法。
课题3 掌握砌体结构夏期施工的要求与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