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最初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ss syllabuses)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

任务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干中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靠教师或书本,使学生体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的适用方式,侧重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

后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模式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所借鉴。

在职业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某一实际任务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

偏重于包括智力在内的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适合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教学。

在职业教育能力本位(CBE)的课程模式的做法是利用DACUM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由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和综合能力,再由任务分析确定职业任务和相应的专项能力。

最后,以任务(或专项能力)为教学单位(称为模块)确定教学活动。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的“活动中心说”。

“活动中心说”是以批判传统式的“向书本学”的教学思想为基点提出的,该理论主张通过直接经验进行教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

杜威认识,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

那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做”中学。

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的改造。

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属于活动教学范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是明了学习任务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观察,听讲或阅读等途径把握任务要求以及预期结果。

二是了解步骤、方法和规范。

通过观察影像,阅读说明工作原理的图文资料和老师指导等途径,了解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法,以及所需知识技能要求。

三是按步骤进行学习性操作,执行任务动作计划,以完成任务形成活动产品。

四是评价结果。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观察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环境中,要向学生提供准确理解任务的情景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软硬件资源,便于学生对任务需求、任务目标及任务实现的方法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利用各种资源,出色完成任务。

第二,要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独立进行任务规划与实施的条件,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与指导下,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解决在任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要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协作学习的环境。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在任务分工、收集资料、制定实施步骤等环节中都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协作,通过团队的共同参与最终完成任务。

(六)任务驱动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1.要求教师具有职业实践的经历或熟悉职业实践发展
教师对所授课程的相关职业工作现状要有充分的了解,最好是具有相关职业的从业经历,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才有真实感与实用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2.要求教师具有高质量的任务设计能力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任务中,任务目标以及相关环节的设置要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驱动力,使学生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

3.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教育的理念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范围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适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该模式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八)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评价
对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进行核实或教师给予检查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