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颂。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译文】
注释
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 与京口相对。

4.一水:这里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数重:几层。

7.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8.何时:什么时候。

9. 还:回归。

10. 隔:间隔。

译文
从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
几重山之远。

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回到家乡。

【诗词赏析】赏析一: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绿”字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
家园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生于北宋时期。

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

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临
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O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阵,吵得我乡心碎乱,
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何曾有这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一( 1682 )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
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
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