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因病理
? 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 性别:女 >男 ? 体重:肥胖人多发 ? 气候:潮湿、寒冷之处多发 ? 也可能与遗传有关
?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角薄而窄,后角宽而稍厚,其外 侧缘与胫侧副韧带后方紧密相连,故胫侧副韧带损伤常 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
? 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前后角相距较近。其外侧缘的股骨 髁稍下方有一腘肌腱沟,腘肌腱将半月板与关节囊与腓 侧副韧带隔开,使半月板有较大的活动度。
? 主要功能:加深胫骨髁的关节面,使膝关节更加稳定, 又有一定的活动性,有利于关节的运动,且有负重和缓 冲震荡的作用。
相关解剖
? 膝关节的韧带结构
? 膝交叉韧带:为膝关节稳定结构和旋转运动轴, 限制胫骨在股骨上的前后活动,协助胫骨在股骨 上的内外旋转。
膝关节韧带一览表
名称 髌韧带 髌内侧支持带 髌外侧支持带 胫侧副韧带 腓侧副韧带 腘斜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膝横韧带 半月板股骨前韧带 半月板股骨后韧带 腘弓韧带
相关解剖
? 膝关节的腱围结构
? 滑液囊
? 前部:髌上囊、髌前皮下囊、髌下皮下囊、髌下深囊 ? 外侧:股二头肌腱下囊、腓肠肌外侧头腱下囊、肌腱下滑液囊、
腓侧副韧带与腘肌腱之间的滑液囊
? 内侧:鹅足囊、半膜肌囊、腓肠肌内侧头腱下囊、胫侧副韧带深 面与关节囊、内侧半月板及胫骨之间有时有多个滑液囊,腓肠肌 侧侧头浅面与关节囊之间、半膜肌与胫侧副韧带之间有时也存在 多个滑液囊
? 生物学 :软骨张力、压缩性和切变力以及透水性改变,含水量增加,过度肿胀, 软骨下骨板硬度增加
? 生物化学 :蛋白聚糖浓度减少,体积和聚合性可能改变,胶原纤维体积和弹性改 变,基质巨分子合成和降解
骨关节炎的概念
? 膝关节外科把膝关节分为三部分:
? 髌股关节:最多发生骨关节炎 ? 股胫内侧关节:次之 ? 股胫外侧关节:较少见
限胫骨后移
连接两侧半月板的前端
连接和稳定前端
外侧半月板的后部 外侧半月板后缘
股骨内侧髁 股骨内侧髁
减轻股骨外侧髁对半 月板的挤压
腓骨头的后面
前止腓肌外侧头愈合部; 增强囊后外侧壁 后止胫骨髁间后窝
连接半月板周缘与胫骨髁边缘
连结固定两侧半月板
膝关节韧带限制作用表
应力 外翻
内翻 过伸 前移 后移 外旋
下止胫骨髁关节面下缘。 ? 滑膜层:宽阔,衬于滑膜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
膜襞(翼状皱襞),充填于相邻关节面之间,有 防止摩擦、刺激及吸收热量、缓冲震荡的作用。 部分滑膜向关节腔外突出形成滑膜囊(髌上囊、 髌下囊、腘肌囊等)。
相关解剖
? 膝关节半月板
? 为纤维软骨盘,有内侧和外侧两块,分别覆盖于胫骨髁 上端的两个关节面上;其外侧较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 面,向中心逐渐变薄而游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国际学院 张壮涛
骨关节炎的概念
? 目前仍很难对骨关节炎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 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滑膜关节以伴有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特点的软骨丧失所
致的疾病。亦称为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骨关节骨质增生症。是增生性 关节炎的一种。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定义:
? 临床 :关节痛、压痛、活动受限、弹响、有时伴有关节积液,及不同程度的局部 炎症,但无全身症状
冠状韧带
起点
止点
作用
髌骨下缘
胫骨粗隆
防过屈
股内侧肌腱
胫骨上端内侧面
防髌骨侧脱位
股外侧肌腱
胫骨上端外侧面
同上
股骨下端内上髁
胫骨内上髁
限膝外展外旋
股骨外上髁
腓骨头外侧面及下方
限膝内收旋转
胫
股骨外侧髁内侧面上部 限胫骨前移
胫骨髁间隆起后部
股骨内侧髁外侧面
内旋
关节位置 伸直 屈曲 伸直 屈曲
伸直 屈曲 伸直 屈曲
起限制作用的韧带(依作用主次排列) 胫侧副/前后交叉/内侧关节囊韧带 胫侧副/前后交叉 前交叉/腓侧副/后交叉 腓侧副 前交叉/后交叉 前交叉/胫侧副 后交叉 前交叉/胫侧副 胫侧副/前交叉/腓侧副/内侧关节囊韧带 前交叉/腓侧副/后交叉 前交叉/后交叉/腓侧副
? 后侧:窝囊
? 脂肪垫
? 髌下脂肪垫 ? 髌上囊前、后脂肪垫 ? 腘部脂肪垫
? 髌下软骨垫
相关解剖
? 髌骨
? 功能:
? 保护膝关节,特别是股骨下端关节面及股骨髁 ? 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 ? 有“车链”作用,增加膝的旋转度 ? 保护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过度内
收、外展及屈曲活动,防止膝内翻和膝外翻
? 后壁(顶):腘筋膜 ? 前壁(底):股骨腘面、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和腘肌 ? 上内侧壁:半膜肌和半腱肌 ?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 下外侧壁:腓肠肌外侧头及不恒定的跖肌
相关解剖
? 膝关节的关节囊
? 薄而松弛,但坚韧。 ? 纤维层:上起股骨髁关节面周缘及髁间窝后缘,
相关解剖
? 关节软骨
? 可分为:滑动带、过渡带、放射带、钙化软骨带和软骨下骨板等层次 ? 软骨损伤的修复:软骨表层损伤,有细胞反应性增殖,可大致接近正
常;中层损伤,其软骨裂口缺损不能修复;损伤至软骨下骨板者,为 新生肉芽组织,可化生为关节软骨;损伤达髓腔时,如无摩擦刺激, 则新生肉芽不会化生成软骨。因此,关节软骨缺损深达骨髓时,应早 期活动,否则不可能长出新的透明软骨关节面。 ? 如新生的幼稚软骨细胞不足以修复软骨裂伤形成的缺损,缺损部位由 软骨表层的纤维母细胞填补,此为不完全修复。骨关节炎、类风湿关 节炎等的修复往往慢于破坏。
? 内/外侧为何不同?---关节结构特点不同
? 内侧关节面相互凸凹相应,外侧呈平面 ? 内侧半月板较薄弱,易磨损(内 C外O) ? 胫骨内髁平台骨质相对疏松 ----所以膝内侧疼痛比较常见
相关解剖
? 膝关节的肌结构
? 前面:股四头肌腱、髌韧带及两侧的髌内、外侧副韧带 ? 内侧:胫侧副韧带(其后内侧为缝匠肌和股薄肌) ? 外侧:腓侧副韧带(其后外侧为股二头肌) ? 后面:腘窝
? 病理生理 :见于负重部位的不规则状软骨丧失、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边缘骨 赘、干骺端血液增多,以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
? 组织学 :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克隆形成、软骨垂直断裂、不同程度的结 晶沉积、重建,最后血管侵入;同时存在修复的表现,尤其是骨赘形成;后期软 骨全部丧失、硬化、软骨上骨板灶性坏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