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

自考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

腺鳞:在唇形科植物薄荷等的叶片上,还有一种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其头部通常由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称为腺鳞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的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侧根:从主根侧面生出的许多支根,侧根又能生出新的次一级侧根,如此多次反复分枝,形成整株植物的根系。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称。

变态根:有些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根的形态构造产生变态,而且这些变态性状形成后可以代代遗传,常见的变态根根皮(药材的):指具有次生构造的根中,位于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一般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根冠:位于根的最先端,呈冠状,由许多短小的薄壁细胞组成。

呼吸根:支根从腐泥中向上生长,挺立在泥外空气中。

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飘浮在水中呈须状。

如浮萍等。

气生根:是生长在空气中不伸入土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

支柱根: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并向下伸入土中,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且此种根的机械组织发达,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如甘蔗、高粱等在接近地面的茎节上所生出的不定根。

肉质直根:由主根以及胚轴的上端等部分膨大形成,上部具有胚轴和节间很短的茎,一株植物只有一个。

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组织细胞内贮存大量养料,可供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长之用。

有韧皮部肥大,如胡萝卜;木质部肥大,如萝卜;圆锥状肥大,如白芷、桔梗;圆柱形肥大,如菘蓝、丹参;圆球状肥大,如芜青根。

胚根: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胚的下部未发育的根。

它的尖端靠近发芽孔,当种子萌发时,胚根一般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的主根。

单子叶植物的胚根在植物长大后,会成为植物的主根,生存期短,入土后不久便停止生长,故无明显的主根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

木间木栓(interxylarycork):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柱带,称为木间木栓次生射线:形成层细胞活动时,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呈辐射状排列,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称次生射线。

维管射线:是对次生木质部中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中的韧皮射线的合称,它由薄壁细胞组成。

贮藏根:指以贮藏有机养料为主要功能、呈肉质肥大状的变态根。

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布和初生韧皮部构成。

中柱鞘:维管柱的外层组织,薄壁组织。

初生维管组织: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外始式:由外方开始向内逐渐发育成熟的方式。

初生代谢:合成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必要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初生代谢产物:是合成的对生命必需的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普通的脂肪酸类及其脂类、核酸类等成分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会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表皮:为一层形状扁平、排列整齐紧密的生活细胞构成,有的有气孔、毛茸和其他附属物皮层:由多层生活细胞构成,细胞壁薄而大,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春材:形成层的活动季节影响很大,温带和亚热带的春季或热带的雨季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的细胞径大壁薄,质地轿疏松,色泽轿淡,又称早材。

秋材:温带的夏末秋初或热带的旱季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细胞径小壁厚,质地紧密,色泽轿深,又称晚材。

心材(heartwood):是粗大的木质茎中颜色较深、质地较坚硬并且靠近髓的木质部。

晚材:是木质茎的形成层在夏末直至秋末前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又称秋材。

其质地致密,色泽较深。

节间:植物学术语,是指茎的节与节之间的部分。

直立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依附其他物体的茎。

无被鳞茎: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无被覆盖的如百合、贝母等。

有被鳞茎:鳞叶阔,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如洋葱。

小鳞茎(Bulblet珠芽):有些植物的腋芽常形成小块茎,形态与块茎相似,如山药的零余子(珠芽)髓射线(初生射线medullary ray):为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外连皮层,内接髓部,在横切面上成放射状,有横向运输和储藏的作用髓:是茎的中央部分,是基本分生组织产生的薄壁细胞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

茎刺:些植物如柑橘、山楂的部分地上茎变态成刺,具有保护作用。

茎刺常位于叶腋,由腋芽发育而来。

茎卷须:南瓜、葡萄等植物的部分枝变为卷须,用于缠绕其他物体,使植物得以攀援生长,称为茎卷须肉质茎:些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叶常退化,而茎肥大多汁,呈绿色,不仅可贮藏水分和养料,可进行光合作用。

许多仙人掌科植物具有这种茎。

假鳞茎:是一种被正常鳞片叶包裹着的球茎。

无被鳞茎:百合、贝母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无被覆盖的称无被鳞茎。

副芽:顶芽或腋芽旁边又生出一二个比较小的芽,在顶芽或腋芽受伤后可代替它们而发育。

芽: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定芽:芽在茎上生长有一定的位置。

顶芽:生于茎枝顶端。

腋芽:生于叶腋。

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的位置,生在茎的节间、根、叶及其它部位上的芽。

叶芽:发育成枝与叶的芽,又称枝芽。

花芽:发育成花和花序的芽。

混合芽:能同时发育成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

鳞芽:芽的外面有鳞片(芽鳞)包被,如木兰科植物等。

裸芽:芽的外面无鳞片包被,多见于草本植物,如茄、薄荷等。

活动芽:正常发育的芽,即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或第二年春天萌发的芽。

休眠芽:长期保持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

但休眠期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如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由休眠芽萌发出的新枝条。

芽鳞痕: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

芽鳞:木本植物的鳞芽外的鳞叶,常呈褐色,具茸毛或有粘液,有保护芽的作用。

两面叶(bifacial leaf):叶片的内部构造,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于下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

等面叶(isolateral leaf):有些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或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等面叶。

异面叶(bifacial leaf):是指叶片两面的内部结构不同,通常是上叶面主要受光,其叶肉细胞呈紧密垂直状排列,形成光合作用效率很高的栅栏组织,颜色深绿。

异形叶性:一般情况下,每种植物的叶具有一定性状,但有的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却有不同性状的叶,这种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总苞:围于花序基部一至多层的苞片合称总苞。

小苞片:花序中每朵小花的花柄上或花的花萼下较小的苞片称小苞片。

佛焰苞:花序外面常围有一片大型的总苞片,称佛焰苞。

鳞片(鳞叶):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鳞片。

刺状叶:由叶片或托叶变态成坚硬的刺状,称刺状叶。

叶卷须:指叶的全部或一部分变为卷须,借以攀援其他物体,称叶卷须捕虫叶:指食虫植物的叶,叶片形成囊状、盘状或瓶状等捕虫结构,当昆虫触及时立即能自动闭合将昆虫捕获,后被腺体的消化液所消化。

叶肉(mesophyll):在上、下表皮之间,由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孔下室(气室):叶肉组织在上下表皮的气孔内侧形成一较大的腔隙,称孔下室(气室)。

总叶柄:复叶的叶柄叶轴:总叶柄上着生叶片的轴状部分小叶:复叶上的每片叶子小叶柄:小叶的柄叶柄: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

叶:叶片,叶柄,托叶二回羽状复叶:羽状复叶的叶轴作一次羽状分枝,在每一分枝上又形成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叶轴上着生三片小叶的复叶三出羽状复叶:又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而且顶生小叶具有叶柄的称为羽状三出复叶如大豆、胡枝子等。

托叶环:也称托叶环痕,是一些有很大托叶植物的托叶早落留下的痕迹。

其实一个个圈圈。

托叶鞘(ocrea):有的托叶联合成鞘状,并包围于茎节的基部.称托叶鞘。

托叶(stipule):叶柄基部的附属物。

叶痕:叶从茎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托叶痕: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羽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

单(奇)数羽状复叶:若羽状复叶的叶轴顶端生有一片小叶,则称为单(奇)数羽状复叶,双(偶)数羽状复叶若羽状复叶的叶轴顶端具有两片小叶,则称为双(偶)数羽状复叶叶序: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和方式。

贯穿叶(穿茎叶):若无柄叶的基部或对生柄叶的基部彼此愈合,被茎所贯穿,称贯穿叶或穿茎叶。

抱茎叶:有些植物的叶不具叶柄,叶片基部包围在茎上,称抱茎叶。

浅裂:叶裂深度不超过或接近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如药用大黄、南瓜等;深裂:叶裂的深度一般超过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但不超过叶片宽度的二分之一,如唐古特大黄、荆芥等。

全裂:叶裂几乎超过叶的主脉基部或两侧,形成数个全裂片,如大麻、白头翁等。

轮生叶序:指叶在茎枝的每一节上着生三枚或三枚以上并且成辐射状排列。

单轴分支:主茎顶芽不断向上生长直立而粗壮的主干。

同时侧芽亦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各级分枝,但主干的伸长和加粗比侧枝强的多,因而主干极为明显。

掌状网脉:叶的主脉数条,从叶基辐射状发出伸向叶缘,形成掌状,并由侧脉及细脉交织成网状。

羽状网脉:叶具有一条明显的主脉,两侧分生出平行侧脉为羽状网脉。

二叉脉序:每条叶脉均呈多级二叉分枝,是比较原始的脉序。

上表皮:包被着整个叶片的表面,在叶片上面(复面)的表皮称上表皮。

下表皮:包被着整个叶片的表面,在叶片下面(背面)的表皮称下表皮。

复表皮:表皮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

传递细胞:具有向内生长的细胞壁,由于壁的向内生长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指状突起,因而大大增加了壁的内表面与质膜表面积,使质膜与原生质体的接触更为密切,次种细胞称为传递细胞。

泡状细胞:在表皮中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

维管束鞘:在维管束外围常有1—2层或多层细胞包围,构成维管束鞘。

气孔指数: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恒定,这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脉岛数: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组织为一个脉岛。

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脉岛个数称为脉岛数。

轮生叶序:指叶在茎枝的每一节上着生三枚或三枚以上并且成辐射状排列。

平行脉序:是指这样一种脉序,在这种脉序里,由叶基发出的数条脉或由中脉分枝出的数条侧脉,大都相互呈平行排列,它们可能或不可能衍生出交连成网状的数级支脉,若真衍生出了,则其中不会有在直径和凹凸度上与它们相差不超过两倍且与它们不平行的支脉。

阳生叶:叶片厚,小,角质膜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

阴生叶:叶片薄,大,角质膜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栅栏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间隙大。

叶状茎:有些植物如叶树、文竹、昙花等的叶子退化或早落,茎变为扁平或针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茎称为叶状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