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尹俊恒内容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学生健康的培养的影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当今社会尚且不易,况且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以使其对世界有个正确的态度,能充满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是多么的不易,但是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的教师必须要尽其所能做到。
塑造健全人格、提倡仁慈,施以宽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学生中应是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人。
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老师欣赏他,信任他,于是学生就有信心,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敢于大胆地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来起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其中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又有生态危机,人口问题,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高科技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成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标志,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和生活方式。
给以阅读、写作、计算为三大基石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有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
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的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
跨世纪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面临的挑战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国民素质的改造工程。
其中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学生健康的培养的影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
"从很多心理学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含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情感要素;一个是思维或智力要素,而且两种要素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之中。
情绪健康是指个体的自我感觉和状态方面的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迪思·夏皮罗将情绪健康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l)、追求健康的决心和努力;2)、对不同环境的机动性和适应性;3)、感到生活有意义和值得肯定;4)、懂得自我不是宇宙的中心5)、同情他人;6)、在为别人服务时能够做到元和;7)、有对身心的控制感觉,自己能够做出促进健康的选择和决定。
思维健康是指人们根据现实情况去认识世界,并能对现实世界发生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对生活的处理具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其基本特征是:1)具有面对现实与接纳现实的能力。
2)、承担责任的能力。
3)、组织与建构人际关系的能力。
4)、合理运用组织策略的能力。
孔具有理性的,批判性的思维过程。
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将心理健康理解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等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即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需保持的一种和协的状态。
2、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当今社会尚且不易,况且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以使其对世界有个正确的态度,能充满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是多么的不易,但是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的教师必须要尽其所能做到。
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工人不同,工人生产的产品不带有工人的任何特性。
如从一只生产出的杯子中,不能看出其生产者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敬业的还是好逸恶劳的。
…而教师的职业具有"同质迁移性"特点,即学生的特点和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打上其教师的烙印。
如一个态度粗暴,专制型的教师教育出的学生,不是胆小怕事,就是以强凌弱,…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现,育人工作是何等重要。
G·stern认为:专断型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很大,但对学生的社会行为,对学习成人的价值观却有深远的影响。
奥苏伯尔也得出结论"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集体的道德和团结有较大影响,如专断的领导控制下的学生更有攻击性,矛头常指出集体中的弱者"。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止水般的平静心态,以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将教师的公正与宽容统一于一身,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培养且终身追求的。
三、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品质新时期的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呢?调查表明:现代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师,甚至不喜欢"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却非常喜欢"交流型"的教师,即喜欢"理解学生,待人公平,乐于交谈,幽默慈祥"的教师。
一些教育专家综合了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教师特质提出的若干要求,得出优秀教师的角色期待,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l、朋友、知己、榜样的角色。
包含公正、公平、交流、幽默、关心学生,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面向全体学生,歧视后进生等。
是学生承认的可以依赖和信服的知心人而又高于朋友范畴的教师。
2、专家、学者权威的角色。
包含知识结构(最好是II型,下面一横指中学15门基础学科知识,上面一横指新兴交叉边缘科学的知识,其中一竖指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竖指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两横广博,两竖专深。
),能力结构(分一般能力若干;特殊能力如语言文学表达能力,组织活动与教学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教学机智等; 基本功扎实;创造杜思维如创造性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的技术与艺术等,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3、医生、向导、人师角色。
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内心世界,能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适合其个性特长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成为学生选择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节奏的现代生活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教师的这一能力显得尤为突出。
综上所述,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教育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教师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
四、教师如何构建自己的健康心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一)塑造健全人格1、内涵:心理学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带有动力倾向性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与其自身的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
同时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解决与人格或健康相关的三个基本点:控制、坚强和自尊。
控制点就是个体根据自身的期望值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并能驾驶外部环境,这种控制一般包括三种类型:行为控制型、认知控制型和选择控制型。
"一个重视自己的健康并且内部控制的人,很可能会参与预防性的健康行为。
;坚强的人格在帮助人们抵御与紧张压力有关的疾病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三个主要特质:控制、信念和挑战。
"身残志坚"即为证明;自尊是一种积极的或良好的自我感受,当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时就能知难而上,增强完成各种任务的信心,它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自我认同感、社会能力和学术能力)和生理因素(长相和一般能力)两方面构成。
2、健全人格的特征:(1)具有清醒的意识和自主行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机体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解和适应,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各种要求。
(2)具有积极明确的人际关系,只有明确的社会角色及角色的作用,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
社会成员应根据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用“角色”或角色定位来展示自己。
(3)能够使用内在冲突的可能性与人格的整体观念一致起来。
雷帕普特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人格。
"3、健全人格形成的一般途径:(1)人们要想拥有健全的人格首要条件是自己对周围社会应保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为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就要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信自己和善待他们,积极乐观。
心胸豁达。
(2)能够在发展自己社会性的,智力的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即要有成就感。
这要使自己努力工作,有所追求,不懈努力。
(3)能够接触新思想,新观念,喜欢与具有独特见解的人打交道。
(4)能够保持独立的自我,具有比较强烈的自尊与自爱的价值观,同时又不武断,不自以为是。
为了保证教育观念健康顺利地完成,罗杰斯又进一步对“教育者"的人格做了明确的规定:A信任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B诚实表里如一。
C尊重他人,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
D同情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非条件的积极关心。
教育者的人格特质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者是否具有积极的学生心理健康观关系到其教育的责任。
(二)、培养民主平等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基础上的,教师的话即是权威,不容质疑。
学生对教师只有尊敬服从,谈不到民主交流,直到民主意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仍然有教师对学生专横跋扈,污辱讽刺,滥施惩戒,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其原因是教师缺少平等民主的心态。
自身的修养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
加强师德建设仍然是必须长抓不懈的工作。
如今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民主地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达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
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其次教师在这种交流中增长他们的知识与才干,这才是现代教育的师生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愿意花时间并不怕麻烦地去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就会为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三)、提倡仁慈,施以宽容儒家有"三达德"(智、仁、勇),西方有"三圣德"(信仰、希望、仁爱),中外圣贤皆提倡仁爱和慈善。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对学生有仁爱之心。
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待征。
吉列根说,“仁慈和关怀是最崇高的善”。
教师的仁慈为人类的关怀,超越了血缘情感,表现为真诚,学会倾听,移情思维和无条件地关怀学生。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爱"(师爱)是各社会各阶级教育家取得教育成功的共同秘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