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古人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近些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像是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地沟油、红心咸鸭蛋有苏丹红、瘦肉精、“金华火腿敌敌畏”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案例俯拾即是。
如今中国的食品比如粮食油料,肉鱼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凡是人们吃的东西,不仅比如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和存在于各类肉食、奶品之中,连地沟油、三聚氰胺,甚至敌敌畏等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而且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手段,也普遍用于动植物和食品的催熟,染色,增重,防腐,翻新,保鲜,仿真等环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令人防不胜防。
有人戏称,如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民“互相下毒”的时代,虽言辞过激,但却颇有一定道理。
关键词:安全食品危害食品缘由整治方案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安全食品
安全食品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食品问题产生的缘由
2.1市场化的恶风席卷中国
事实上,当市场化的恶风席卷中国之后,犹如打开了中国人私欲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人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而在新型私欲面前,中华民族所拥有的5000文明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似乎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今日之食品,不仅形形色色的中间倒卖商、运输商、囤积商等均为下毒专家,就连一向憨厚质朴、老实巴交的农民甚至都成了下毒高手。
2.2道德沦丧
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他人健康和生命,而将道德、良知抛之九霄云外,中国历史上不乏为之利益纷争四起,战火连连,然而,绝无自我内部大规模“互相下毒”、自相残杀的事例。
即便被世人誉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时代,而当今,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相互下毒?置有毒食品的肆虐横行于不顾?发达国家自不必说,他们的绝对严格的食品检测,常常令中国出口商家头痛不已,甚至出口货物给打回来转内销的还是国内的上乘之品。
非洲那么贫穷,会互相下毒吗?好像也不会,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人那么多心眼。
总之,有毒食品的泛滥至极,似乎唯中国所独有。
2.3人们消费观念出了问题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当我们追求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时,万事图方便,所以导致“方便”类产品问世。
殊不知,产品需要有保质期,于是就得添加一些东西。
”例如肯德基门外以“龙王豆浆粉”纸肯德基、真功夫、永和豆浆相继承认,所售豆浆是用豆浆粉制成。
上海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委会主任厉曙光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豆浆粉制成豆浆的口感、味道、外观,豆浆粉中就可能包含防腐剂、稳定剂、增稠剂、抗结剂、乳化剂。
其中,稳定剂除了有与防腐剂类似的防腐、防潮作用外,还可确保口味稳定;增稠剂则能使食物有浓稠的口感;抗结剂是防止粉末受潮结块。
这些仅仅是食品添加剂的大类。
食品专家指出,为了达到“好闻、好看、好吃”的效果,往往需要多类添加剂、甚至同一种类下的多个添加剂共同作用。
以防腐剂为例,就可能同时添加了山梨酸、苯甲酸等多种有防腐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以此来算,一包豆浆粉可能含有十几种食品添加剂。
现磨豆浆会有豆腥味、有残留的豆渣,它的口感、味道是不如豆浆粉的,因为后者通过添加剂配比调整到标准的最佳口感。
”厉曙光说。
2.4科学技术有限
人们所熟知的,也是与人的主要饮食相关的庄稼、蔬菜和水果几乎都离不开化肥和农药,其毒素当然不言而喻。
甚至,如今的耕地实际就如同吸上了毒的“瘾君子”一样,完全依靠化肥和农药维持产量,离开这两样东西,粮食几乎就得绝收。
因此,人们的主食问题堪忧。
2.5混合所有制经济中资本家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客观需求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没有人提食品安全问题,而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却频繁发生?政治经济学里提到: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工人生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所以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越低,工人用越小的成本可以维持生活,工资就可以越低,资本家榨取的相对剩余价值就越多。
牛奶里不加三聚氢氨就没有方法提高蛋白质了吗?当然,谁都会回答sure。
但是人生活也要考虑成本,拿一点可怜的工资,面对丰富的物质世界,难免会失望。
如果所有商品都是足值足量,那么很多人是无法消费的,或者会有强烈的提高工资的需求。
但是如果有一些'劣质''缩水'的商品,就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在工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许他自己还觉得生活水品提高了,反抗意识就降低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引入了资本主义形式,必然就会遭遇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2.6政府监管不力。
2.61监管重点落点不对
目前政府多于最终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即使这些都还没有监管到位),忽视了过程控制,虽然增加了QS认证,但也是形式化,没有真正的走到企业中,没有给企业形成监督的压力,实在劳民伤财,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反而成了某些人捞钱的工具。
2.6。
2 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
政府的这些监管人员多于理论,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低,再有就是监管态度,不是为了更好的引导、管理企业如何更好的发展,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挑挑所谓的毛病,造成企业多于应付。
2.6.3监管部门责任不清
虽然,很多部门在食品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但与广大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从田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分别见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很多部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分属于农业、环保、林牧渔业、卫生、技监、经贸、工商、海关、检验检疫等很多部门,造成既有监督越位和监督重复,又有监管缺位和监管空白,形成“九龙管水,不如大禹一人治水”的尴尬局面。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两个制度就能保证的,需要的是政府的培训、监督、管理和引导。
要想管理好这些危害食品,关键是要分清危害食品的整个流程。
2.7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君不见,窈窕女子,在满是塑料袋,剩饭菜的垃圾上吃烧烤;三五大汉,裸背街头,狂吃大排档。
3.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方案
3.1完善食品标签食
我们需要一个更健全的食品标签法规和标准。
还是以豆浆为例,是现磨豆浆,还是豆浆粉;用的非转基因黄豆,还是转基因黄豆;精选黄豆,还是一般黄豆;调配了什么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应该包含关于加工过程中的成分、添加物等。
在食品专家看来,这对企业是一种约束;而对消费者是一种告知,后者可以据此行使选择权。
实际上,我国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标签有所涉及,包括规定食品包装上要有成分或者配料表、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等等。
但市场执行参差不齐。
3.2出台鼓励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曝光
我们都知道,也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见过不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真是让人感到心寒,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说明广告是打击危害食品生产商的利剑,信息传递方便了,网络的盛行使得这些信息得以快速的传递,甚至是过度的宣传。
3.3加强食品企业的高层管理思想教育
开车前需要考驾照,因为没有驾照这样的手段,那就会到处都是马路杀手。
开办食品企业也是这样,一把手也就是这个食品企业的驾驶员都没有驾照的话,他就不是马路杀手了,他就是人民杀手!食品企业的高层管理更或是1把手,食品安全意识不够或根本没有,有的只是利益,这就造成他们对这些食品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他们不能够预测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3.5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一、划分清楚责任
二、政府加大协调监管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严格监管的同时,亟待出台更加权威,更加统一,更加严格的类似《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调整、整合现有的部门职责,组建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整治效果。
三、完善相关食品法律
3.6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广大群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优质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质食品的受害者。
人人都是消费者,个个不是局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身体健康也要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摒弃贪便宜、图方便、随大流等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培养进名店、购名品、看日期、查包装的科学消费习惯;要留意识别优劣食品的知识,不断提高鉴别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放弃老好人思想,增强维权意识,积极为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
形成人人远离不洁食品,个个打击伪劣食品的良好食品消费环境。
3.7扭转群众消费意识
摒弃偷懒,图便宜的思想和消费理念。
在投次主体逐渐多样,生产方式日益灵活,食品贸易不断繁荣,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通过教育扶持、打击、监管等多种手段,倡导营造诚信、公平、负责任的食品安全生产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食品标签食、出台鼓励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曝光、加强食品企业的高层管理思想教育、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扭转群众消费意识等措施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政府日益关注民生,实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