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江仙晏几道

临江仙晏几道

临江仙晏几道篇一:晏几道《临江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原文】:临江仙①【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注释】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翻译】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

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赏析】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阅读训练】(1)前两句中的“____”、“_____”,凄寂之景无人可知。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中的“____”、“____”,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____”极苦。

(3)词的上片以幽情奇绝的景境描述为下片做了巧妙铺垫。

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____。

【参考答案】(1)(楼台高锁帘幕低垂)(2)(落花微雨情)(3)(忆人)篇二:晏几道《临江仙一。

导入一位宋代的词人,他有一个名声显赫的父亲,在仁宗时官至宰相。

但是他明白,他的父亲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偶作的小词,他父亲的一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谓家喻户晓,流芳千古,这个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宴几道。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宴几道对一位歌妓的怀旧之作。

二.背景。

晏几道结识歌女小苹之后,两人成为知己。

后来传闻小苹卖身葬父,沦落为妓,不知身在何处。

听了这个消息,宴几道悲愤难忍,泪湿衣衫,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临江仙》,追忆小苹。

三.目标一,体会作者的感情;二,欣赏借景抒情的艺术四.整体感知,听录音。

(同时思考问题:一,全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听录音后指名回答。

五.词作分析。

(一)上片让我们看上片如何写春恨的。

#8226; 开头两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景:梦碎后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内心世界:孤独与空虚。

) #8226; 梦想总是美好的,我们在写祝福语的时候常常说“梦想成真”。

作者的梦想大概也是美好的吧,(那个时候的歌妓很多都是多才多艺的)作者是不是梦到了和他怀念的人一起听歌,一起填词,一起欢笑,正如当年大家共同度过的每一个美好的日子?但是梦醒之后带给我们的往往是什么呢,尤其是酒醒以后,作者看到了什么但见“帘幕低垂”,作者酒醒梦碎之后,但见帘幕低垂,有风轻轻吹动。

帘外影影绰绰地有一座楼台锁着,突然他听见有什么东西破碎了。

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就是在那里,和她们欢笑着,燕语着,仿佛时间永远不会逝去。

这个高锁,是真的用一把铁锁把高楼锁死了吗?当然也可以是,但更韵含着往事尘封,欢愉难再的意味。

楼是同样的楼,但楼中人已去,楼中的欢歌笑语久已不再,“锁”与“不锁”对于词人而言,楼都是空的、锁的。

#8226; 有些忧伤,真是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我们继续看“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怎么理解?“去年”二字能否删去?(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8226; 不能删去.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写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寓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吗?(寓意:“落花”、“微雨”,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描绘画面:“去年”,也许是更早的时候,亦是暮春时节,词人立于庭中,霏霏细雨里,片片落英拂过他的肩头,成双成对的小燕子唧唧喳喳地掠过他的头顶。

)我们学过的词作中那些写到落花,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昨夜闲坛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除了此中用的双飞燕,古人还经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情人或者夫妻?双飞燕比翼鸟连理枝鸳鸯鸟比目鱼并蒂莲(二)下片此时,微雨、落花、双燕、孤独的他,仿佛静止定格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引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思,把他带入那个美丽而遥远的梦乡。

他梦到了什么?我们看下片下片指名朗读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很多事情,见过很多人,多数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而一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人却象一朵美丽的浪花,永远彭湃在人们记忆的长河里。

而在作者的记忆中,小苹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个人,他和小苹的初次相见,也成为他记忆的星空里最亮的一颗星。

我们看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刚刚见面的时候小苹,作者给她的衣服绣花来了一个特写,大屏幕“两重心字罗衣”,为什么?(暗示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我们在写祝福语时心想事成)写她的行为只写一个动作,为什么?(一,初次相见,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只有借助美梦的琵琶声传递自己的心声;第二,弹者技艺高超,听者知音沉醉,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情思超越了仅仅异性相吸的俗气,多了几分情感和音乐感知的共鸣,可以让我们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似的知音至交,可以让我们想起白居易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和他曾经留下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

)我们也可以想像,在他们相见之前,也许宴几道对才貌双全的小苹早已耳闻,也许小苹对宴几道美丽的词作早已耳熟于心了吧?读到这里,一切表达感情美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无须对日后两人水到渠成的交往做更多的渲染,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镜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作者这里又用了明月,为什么作者选取这样一个场景呢?我们学过有关明月的意象,常常用来抒发什么感情(思乡,思人,孤独寂寞“海上升明月”“明月夜,短松冈”)明月还在,月圆人却缺(反衬);同时,曾经照亮伊人的明月依然高悬夜空,日日笙歌的楼台还在,微雨还会飘洒,可爱的小燕子还会成双成对,而昔日曾经和作者情投意合的人呢?正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纵观全词,作者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情?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写春天,冯延巳不写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而只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了写“闲愁”;宴殊写“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是为了给下阙两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出场创设环境。

作者写“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是为了写对所怀念之人的相思之情。

除了借景抒情,作者还运用了另一种表现手法――对比,燕子成双成对,作者却孑然独立;梦中(当然也是过去)月圆人圆,现实中作者斯人独憔悴。

通过两厢对照,使得作者本来就孤寂的心显得更加落寞凄凉。

七、结束语附:板书景情对比楼台帘幕现实落花微雨思念明月梦中p align=right 夏飞雪 /p 篇三:江苏灌南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临江仙(晏几道)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词选读》江苏灌南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临江仙(晏几道)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 1.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2.掌握写景的作用,体会词中的画面美。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注解,掌握词的大意,翻译,概括上下片内容。

翻译: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