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优秀课件
15
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促分泌剂
主要药物: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2%
药名
厂家、规格
相互作用
格列齐特缓释片 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
格列喹酮片(糖适平) 格列美脲片(佑苏)
天津施维雅 30mg*60片 禁止与双氯苯咪唑连用,可能出现
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25万人
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3400人 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43人
2
糖尿病的诊断
3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新的诊断 指标,减低漏诊患者的数量,不仅可评估2~3 个月内患者的血糖控 制水平,而且还可用于判断患者自我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次数安 排是否足够。
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 不良反应:
13
可引起贫血和 红细胞减少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 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 增加低血糖风险
与骨折和心衰 风险增加有关
可引起体重 增加和水肿
14
噻唑烷二酮类应用注意事项 • 自身胰岛功能很差时,单用降糖作用不明显 • 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若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 禁用 •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活动性肝病或肝酶升高大于2.5倍) • 不用于1型糖尿病、不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
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 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代谢特点。
国际2010年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世界共有糖尿病者2.8亿例,预计 到2030年将达到4.38亿。
4
HbA1c(%)
<6.5
6.5-7.5
>7.5
分类: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不敏感;
起病年龄 起病方式 起病时体重 “三多一少”症状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肾病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治疗及反应
18
格列奈类
• 主要药物 瑞格列奈片(北京万生药业) 0.5mg*30片、 那格列奈片(河南天方) 60mg*24片
• 作用机制及特点
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适合降 低餐后糖,该类药物大部分从肝脏排泄,仅有8%从肾脏排泄,适 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低血糖,甚至昏迷
江苏扬子江 5mg*24片
与香豆素类、磺胺类、氯霉素、 环磷酰胺、水杨酸类等合用可增 加降血糖作用
北京万辉双鹤30mg*60 与水杨酸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片
氯丙嗪等加强降糖作用
扬子江 2mg*10片
与水杨酸类,磺胺类,抗结核病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氯丙嗪,香豆 16 素类等合用可加强降糖作用
慎用; 与速尿、西咪替丁合用血药浓度增加,副作用增强; 与地高辛合用应密切监测肾功能; 增加华法林的抗凝倾向,会增加出血的不良反应。
1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主要药物:罗格列酮、
盐酸吡格列酮片(欧迪贝) 石药集团 15mg*14片 • 作用机制:
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1.5% • 用法:与进食无关,适用于2型糖尿病(与饮食和体育锻炼结合),单
10
双胍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 500mg*20片
/缓释片(麦特美) 青岛黄海 0.5g*30片
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2%;
其他作用: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防止或延缓IGT向糖 尿病的进展,可用于糖尿病预防,降低体重
1型糖尿病
多<25岁 多急剧,少数缓起 多正常或消瘦 常典型 酮症倾向大,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多>40岁 缓慢而隐袭 多超重或肥胖 不典型或无症状 酮症倾向小,老年患者易发生高渗性 高血糖昏迷
30-40%,主要死因
20%左右
较少
70%左右,主要死因
较少
较多
低下或缺乏
峰值延迟或不足
5
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生存,对胰岛素敏 生存不依赖胰岛素,应用时对胰岛素
感
抵抗
6
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
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合理用药 自我监测
7
药物分类
胰岛素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 胰岛素促分泌剂(磺酰脲类SU、格列奈类、) 肠道葡萄糖抑制剂
8
9
1型糖尿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根据病情与治疗效果可选 用胰岛素常规治疗(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和胰岛素强化 治疗(餐时+基础胰岛素)。
用法:餐前30 min服用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 者,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 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依从性不好者可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
17
妊娠糖尿病或哺乳期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 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者 注意: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用法:随餐服用(普通片)、餐前半小用药。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毒(罕见)
11
注意事项:
与胰岛素或促分泌剂联合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
患者; 使用碘化造影剂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不推荐孕妇使用,哺乳期妇女应
• 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治疗达标后每六个月检查一次
• 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 HbA1c 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 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及 HbA1c 水平综合判断
良好
一般
差
血糖
空腹
4.4-6.1
≤7.0
>7.0
(mmol/L) 非空腹
4.4-8.0
≤10.0
>10.0
胰岛素剂量必须个体化,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 水平每次调整1-4U直到空腹血糖达标。开始时,每天10-20U, 分3次餐前注射。一般每餐前15-45分钟皮下注射。
若患者胰岛功能很差,不能维持基础性胰岛素分泌,则应加用
精蛋白锌胰岛素,或者在晚上10-12时在增加一次胰岛素注射,
以保持黎明时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